用于雕刻網紋的金屬工具 器具篇 字源演變 說文解字 “錙”zī,形聲字,“錙”的簡體字,從金甾聲,“錙”字目前最早見于《莊子》(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金,與金屬有關;甾,敞口的網狀物,此處引用“網狀”的引申義。造字本義:用于雕刻網紋的金屬工具。 備注: 《淮南子·說山訓》(片段):“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無千金之鹿。玉待礛諸而成器,有千金之璧,而無錙錘之礛諸。”,這段描述的大致譯文是:“長得像鹿樣的馬價值千金,但是天下沒有價值千金的鹿;玉石需鑒別后才能成器,有價值千金的玉璧,而不需要鑒別錙錘。”。這段話可以這樣理解,即“錙錘”是用來雕刻玉璧的,再結合東漢時期“錙”字所表示的重量,推測,“錙”是一種用于雕刻網紋的金屬工具。這種工具可能會帶有特殊形狀的刀頭,以適應特定的雕刻需求。 根據“甾”所表示的事物,以及現代玉器雕刻的工具,近一步推測,這種工具的刀頭或呈容器狀,如非實心,即與竹筐的結構相似;或呈交錯狀,也符合“甾”字“網狀”的引申義;或僅僅只是用“甾”來描述它的功用。 關于“錙”的重量,戰(zhàn)國晚期至東漢之間的說法不一,如6銖、8銖、12銖、6兩、8兩等。從“錙銖必較”一詞來看,二者重量相當且很小。故筆者認為,“錙”的重量應在6-12銖之間,即3.48-6.96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