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的神奇中藥,它不長在土里,也不掛在樹上。在80年代前常常被用到,如今卻一被遺忘。 它就是鍋底灰,中藥名稱叫百草霜。 它是由雜草燃燒后附于鍋底或煙筒中所存的煙墨,可藥用。所以在城市家中見不到,在農村卻被遺忘。 本草綱目記載:灶突墨。李時珍曰:“此乃灶額及煙爐中墨煙也。其質輕細,故謂之霜”。后稱為百草霜。 宋代《圣惠方》載其:“治血痢,不問遠近:黃連一兩,灶突墨一兩,木香半兩。搗細為散,每于飯前,粥飲調下二錢。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辛溫,無毒”。"止上下諸血,婦人崩中帶下,胎前產后諸病,傷寒陽毒發(fā)狂,黃疸,虐痢,咽喉口舌一切諸瘡”;明朝繆希雍的《本草經疏》指出:“百草霜乃煙氣結成 ,其味辛,氣溫無毒。主散,故能消化積滯及帶下食也?!睆拇?可以看出,使用百草霜治療痢疾,我國至到少在宋代就已經有了。而到了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 繆希雍等人還給了很高的評價的,而且還記載進了他們的著作里。中醫(yī)治療疾病,講究的主要是“平衡”兩字。人之所以會生病,主要是身體陰陽失調,不平衡。 百草霜性味:辛,溫。無毒。 百草霜:入肝、肺、胃經。 它主要治療:《劉長春經驗方》記載。治吐血,及傷酒食醉飽,低頭掬損肺臟,吐血汗血,口鼻妄行,但聲未失者:一百草霜末,糯米湯服二錢。二百草霜五錢,槐花末二兩。每服二錢,茅根湯下。 《本草綱目》記載。治衄血不止:百草霜末吹之。 《瀕湖集簡方》記載治齒縫出血:百草霜末摻之。 《婦人良方》記載。治血虛內熱,血不歸源而崩:陳槐花一兩,百草霜半兩。為末。每服一、二錢,燒紅秤錘淬酒下。 《本草匯言》記載。治婦人崩血大脫:百草霜、炮姜(末)各三錢,用人參三錢煎湯飲。 《永類鈐方》治婦人白帶:百草霜一兩,香金墨半兩。研末,每服三錢,豬肝一葉,批開入藥在內,紙裹煨熟,細嚼,溫酒送之。 《外臺秘要方》治卒下血不止:灶突中塵一升,黃連五兩,地榆三兩。上三味,搗篩為散,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重者夜一。 《四川中藥志》記載.治腸出血及子宮出血:百草霜、阿膠、藕節(jié)、側柏葉、當歸、茅根。研末,蜜丸,溫酒送下。 《圣惠方》記載。治血痢,不問遠近: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灶突墨二兩,木香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灊江切要》記載。治一切痢下初起:百草霜三錢,金墨一錢,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勻),黃蠟三錢。同香油化開,和成劑,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湯下。 《方脈正宗》記載。治口舌生瘡:百草霜二錢,甘草一錢,肉桂五分。為末,頻頻搽之。 還有,治小兒食積疳膨:百草霜三錢,巴豆霜一分。研勻,以飛羅面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治咽喉無故腫閉:百草霜、白硼砂各二錢。研細末,吹入喉中。 除了以上記載外。百草霜還有一下癥狀可以治療。 1、流鼻血不止。用百草霜末吹入鼻孔,血立止。 2、吐血。用百劃霜末二錢,糯米湯送下。又方:百草霜五錢、槐花末二兩,共研細,每服二錢,茅根湯送下。 3、齒縫出血。用百草霜末涂搽,有效。 4、婦女血崩。用百草霜二錢,拌狗膽汁,分二次服,當歸酒送下。 5、孕婦胎動下血或胎已死。用百草霜二錢、棕灰一錢、伏龍肝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白開水加酒或童泉送下。 6、胎前產后虛損、胎兒逆生橫生、月經不調、月經過多等癥。用百草霜、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童便、醋各少許調勻,熱湯送下。二服有效。 7、婦女白帶。用百草霜一兩、香墨半兩,研細,每次取三錢放在一片豬肝里,紙裹煨熟,細細嚼食,溫酒咽下。 8、臟毒下血。用百草霜五錢,米湯調勻,放在外面露一夜,第二天早晨,空心服下。 9、突然瀉痢。用百草霜二錢,米湯調服。又方(鐵刷丸):百草霜三錢、墨一錢、半夏七分、煮熟的巴豆十四粒,研勻,加黃蠟三錢、香油少許,做成丸子,分次吞服。視丸子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姜湯送下。 10、小兒積痢。服“駐車丸”,即百草霜二錢、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錢,研勻,稍加面粉,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湯送下,是白痢,則用米湯送下,兼有赤、白痢,則用姜湯送下。 11、熱痢膿血。用百草霜、黃連各一兩,研末,每服二錢,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2、唻垍頭瘧疾筿。用百草霜、黃丹,等分為末,取三錢于發(fā)病日空心服,米湯送下。二服可愈。 13、昏厥不醒,但脈搏未停。用百草霜和水灌之。同時,針刺百會、足大趾中趾甲側。 14、咽中結塊,水食難下。用百草霜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險者不過二丸,即見效。此方名“百靈丸”。 15、鼻瘡膿臭。用百草霜二錢,冷水沖服。 16、白禿頭瘡。用百草霜調豬油涂搽。 17、頭上諸瘡。用醋湯洗凈后,在百草霜內加少量膩粉,以生油調勻涂患處。 18、瘭疽(手足肩北等處的肌肉里生出許多米粒般的癤子,疼痛鉆心)。 總之,百草霜止血;消積;清毒散火。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帶下;食積;痢疾;黃疸;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臁瘡;白禿頭瘡;外傷出血。都可以治療。 但是也有注意事項:陰虛火燥,咳嗽肺損者,勿用。創(chuàng)傷創(chuàng)面不宜用。孕婦慎用。超量、久服易傷腸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y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