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方丈光泉大和尚《喜見升卿》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孫紹振教授在《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之《女性的隱憂:剪不斷理還亂》(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2022年11月第11次印刷)P276-279)一文,存在七大類的“硬傷”,茲簡述如下—— 其一,用詞不當。 “……那種酒代表一種豪情,與李清照的精神狀態(tài)也相去甚遠。李清照的精神狀態(tài),只能以一個'淡’字來檃栝?!?/span> ——檃栝(yǐn kuò)一詞,《說文解字》注釋曰:“正邪曲之器,楺曲者曰檃,正方者曰桰?!睏I,又同“栝”?!盾髯印ば詯浩吩唬骸拌勰?,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后直?!薄痘茨献印ば迍?wù)訓》曰:“其曲中規(guī),檃栝之力。”檃栝,本指矯正木材彎曲的器具,引申為就原有的詩文進行剪裁改寫。譬如,唐代張志和有一首著名的詞《漁歌子》,北宋蘇東坡檃栝為《浣溪沙》詞: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依照孫文語境,我猜他大概是想說李清照的精神狀態(tài)可用一個“淡”字來概括吧!可是,用“淡”字來概括李清照此時濃愁凝聚于心的狀態(tài),又太離譜了?!暗弊?,《說文解字》釋其本義為“薄味也”,后來引申來形容人的精神狀態(tài),意為“淡泊”,譬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就曾用“人淡如菊”來形容那些心境平和、不慕榮利的人的品行、性格就像菊花一樣淡泊。 此外,孫文中還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的“次第,就是層次、變化”,顯然也是用詞不當,解釋出錯。次第,本義是依次,按照順序一個接一個地,另外還有“排場”和“情形、景況”兩個意思?!斑@次第”應該是“這種情形”,而非孫教授所謂的“層次、變化”。 剛走上中學語文教壇的某教師論斷1 其二,引用不確。 孫文第二段論述疊字的使用時說:“如唐劉駕的'樹樹樹梢啼曉鶯,夜夜夜深聞子規(guī)’,前面兩個疊字不但是多余的,還可能造成單調(diào)繁冗,像韓愈《南山詩》是'延延離又屬,夬夬叛還遘。喁喁魚闖萍,落落月經(jīng)宿。暗暗樹墻垣,巘巘架庫廄……’一口氣連用了七個對仗的疊字,也是十四個字,卻給人牙齒跟不上舌頭的感覺?!?/span> ——首先,孫文所引的劉駕前一句“樹樹樹梢”出自其《曉登迎春閣》一詩,其全詩為:“未櫛憑欄眺錦城,煙籠萬井二江明。香風滿閣花滿樹,樹樹樹梢啼曉鶯?!焙笠痪洹耙挂挂股睢眲t出自其《春夜二首》其一,該詩為:“一別杜陵歸未期,祗憑魂夢接親知。近來欲睡兼難睡,夜夜夜深聞子規(guī)?!鼻摇洞阂苟住返淖髡邞獮閯⑾?,劉駕的“著作權(quán)”存疑。 其次,韓愈《南山詩》“誾誾樹墻垣,巘巘架庫廄”兩句,說的是有的山高大得像建筑的高墻,有的山高大得像庫房和馬廄。其中,“誾誾(yín yín)”,基本含義有四個:①說話和悅而又能辯明是非之貌; ②盛貌; ③犬吠聲,用同“狺”; ④高大貌,誾,古通“言”。“誾誾樹墻垣”中的“誾誾”即是第四個義項“高大”之意,并非孫文所引的“暗暗”。 其三,缺乏常識。 “下面轉(zhuǎn)到氣候,'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是調(diào)養(yǎng)身體嗎?照理應該是。但是從下文看,最難將息的可能不是身體,而是心理。為什么?她用什么來將息、調(diào)理自己的身體?用'三杯兩盞淡酒’。喝酒怎么調(diào)養(yǎng)身體?是借酒消愁嗎?但酒是淡酒,不太濃……因而其程度,是不強烈的,朦朧的。淡酒的淡,就是在這一點上與之呼應,為之定性的?!?/span> ——喝酒怎么調(diào)養(yǎng)身體?孫教授這一問簡直是石破天驚!世人皆知,喝酒可以緩解壓力,放松心情,對心理具有調(diào)適作用,而且可以調(diào)養(yǎng)身體。古今中外科學研究表明,酒具有改善食欲、抵御寒邪、改善睡眠、保護心血管等多方面的作用。古之“醫(yī)”,寫作“醫(yī)”,下面字符“酉”古與“酒”通,醫(yī)治疾病皆與“酒”有關(guān)。 不僅如此,古代有新婚次日清晨(卯時)飲迎朝酒的習俗,稱之為“扶頭卯酒”。后來于卯時飲酒也稱為卯酒,又名扶頭酒。譬如,白居易《早飲湖州酒寄崔使君》:“一楂扶頭酒,澄泓瀉玉壺?!辟R鑄《南鄉(xiāng)子》:“易醉扶頭酒,難逢敵手棋?!崩钋逭摘毦忧嘀輹r的《念奴嬌·蕭條庭院》詞: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庇崞讲短扑卧~選釋》對“扶頭酒醒”句注釋說:“宿酲未解,更飲早酒以投之,所用只是較淡的酒。以此種飲法能發(fā)生和解的作用,故亦以扶頭稱之?!?/span> 李清照飲“淡酒”正是為了解除宿醉帶來的不適?!叭瓋杀K淡酒”不敵“曉來風急”,說明前日之愁未解,今日又添新愁,反襯秋風肅殺,“愁”之濃厚,不知孫紹振教授怎會得出李清照具有“不強烈的”“朦朧的”情感性質(zhì)這樣的結(jié)論! 剛走上中學語文教壇的某教師論斷2 其四,不知所云。 一起筆就是“尋尋覓覓”,這是沒有來由的。尋覓什么?自己不清楚。尋到?jīng)]有呢?沒有下文。接著是“冷冷清清”,與“尋尋覓覓”沒有邏輯的因果。再看下去,“凄凄慘慘戚戚”,問題就更嚴重了,冷清變成凄慘。這里有一種特別的情緒,是孤單、凄涼、悲戚的,這可以理解。但是,為什么弄出個“尋尋覓覓”來呢?一個尋覓不夠,再來一個,又沒有什么尋覓的目標。這說明她自己也不知道要尋覓什么,原因是她說不清自己到底失落了什么。這是一種不知失落的隱憂?!坏陋殹⒗淝?,而且凄慘;一個“凄慘”還不夠,還要加上“戚戚”,悲傷之至。她朦朦朧朧地感到,自己失去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她體驗著、孤獨地忍受著失落感。這種失落感和她詞中疊字里斷續(xù)的邏輯一樣,是若斷若續(xù)的……” ——其實,早在1943年出版的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中,就闡釋了此十四疊字的妙處: 妙在疊字,一也,妙在有層次,二也,妙在曲盡思婦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尋尋”。尋尋之未見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覓覓”。覓者,尋而又細察之也。覓覓之終未有得,是良人真?zhèn)€去矣,閨閣之內(nèi),漸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內(nèi)也。繼而“清清”,清清,內(nèi)也,非復外矣。又繼之以“凄凄”,冷清漸蹙而凝于心。又繼之以“慘慘”,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終之以“戚戚”也,則腸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寫來,自疑而信,由淺人深,何等層次,幾多細膩! 我在讀中學時,讀到此處,就曾擊節(jié)嘆賞:傅庚辰先生真乃解人!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之后,日日借酒澆愁,某日清晨從夢中醒來,迷迷糊糊之際似覺丈夫趙明誠仍在,于是先尋后覓,由冷到清,由凄到慘,由外到內(nèi),逐層深入,直至濃重的憂愁凝聚于心頭排遣不開。孫紹振教授所謂“尋尋覓覓”沒來由,以及“她說不清她到底失落了什么”等諸多說辭,實在令人不知所云。 其五,莫名其妙。 一個“愁”字,使眾多層次都集中在一個焦點上,從內(nèi)容到形式,從情緒到話語,高度統(tǒng)一,水乳交融。這個“愁”是抽象的,在這抽象的愁緒背后,是李清照的孤獨,是李清照往昔不孤獨的回憶和未來不能擺脫孤獨的無望。這次第,這過程,并不限于眼前有限的時間,而是整個生命的凄楚,因為這種凄楚不完全是煎熬,其中還有超越煎熬、享受這種凄楚的詩意在內(nèi)。 用孫紹振教授自己的話來說,“寫此詞時,已是'靖康之亂’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可是無論如何,我都無法理解李清照怎會有“享受這種凄楚的詩意”的心情,那該要有怎樣的變態(tài)心理才能做到如此這般! 同樣的,讀者讀到“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都會想象到李清照看到秋雁從北方飛來時對昔年鴻雁傳書的生活的回憶,也會感受到她由此觸發(fā)的故國之思、喪夫之痛,孫文卻說:“空間視野開闊了,心情卻沒有開朗,大雁激起的是時間感,一年又過去了。暗示失落感來自時間之快,也就是警覺年華消逝的速度。”這番話,像中文又不像中文,簡直令人莫名其妙。 某大學中文系退休的教授給我的回復 其六,強作解人。 孫文最后一段文字說: 有些專家,不從內(nèi)在聯(lián)系上尋求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而從時間上,說這首詞從早上寫到晚上,認為“晚來風急”當為“曉來風急”,這樣與后來的黃昏湊成一整天,時間上就完整了,而且也符合李清照《聲聲慢》的“慢詞”體制。唐圭璋《唐宋詩詞簡釋》中說:“此首純用賦體,寫竟日愁情?!钡珡膬?nèi)容上看,這首詞雖然屬于“慢詞”,情感節(jié)奏卻并不慢……如果不拘泥于從早到晚,老老實實地承認從一開頭就是“晚來風急”,時間上集中在傍晚、黃昏。這么短的時間,竟慢得這么折磨人,心理縱深層次反復遞進,不是更加具有情采和文采的“密度”嗎? 現(xiàn)當代詞學大家唐圭璋先生“寫竟日愁情”的說法,完全是在正確的鑒賞路徑上,孫教授卻背離正道,將讀者帶入歧途。 按照孫教授的邏輯,時間集中在傍晚這么短的時間,慢得這么折磨人,更具有情采和文采密度,難道將從曉到昏乃至經(jīng)春歷秋的多年愁情熔鑄在這極短的篇幅之內(nèi),就沒有情采和文采的“密度”嗎? 西方現(xiàn)代小說有“結(jié)構(gòu)是容器”的說法,中國古典文化更是有“尺幅千里”的藝術(shù)追求。在此,本人強烈建議崇拜西方文化的孫教授及其徒子徒孫,如果讀不懂有著“賀梅子”雅稱的賀鑄詞《青玉案》,不妨去研究一下瑞典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斯特林堡的小小說《半張紙》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再回頭來解讀李清照《聲聲慢》吧! 對照一下拙著《詩心密碼》之《意象繁復,蘊藉深厚——李清照<聲聲慢>的“愁”思詳解》一文所寫,便知孫教授實屬強作解人——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好與上句“乍暖還寒”相合,故明代潘游龍《古今詩余醉》、趙世杰《古今女史》、陸云龍《詞菁》,清代朱彝尊《詞綜》、夏秉衡《清綺軒詞選》、云山臥客《詩余神髓》以及現(xiàn)當代的俞平伯《唐宋詞選釋》等諸多選本皆作“曉來風急”正契合詞旨。從“曉”到黃昏,以“拉伸”的手法極言“愁”時跨度之長?,F(xiàn)當代名家選本如胡云翼《詞選》、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夏承燾《唐宋詞選》,以及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羅宗強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等權(quán)威版本以及中學教材皆作“晚”,大概以為上片“曉”字與下片“黃昏”相抵牾吧。殊不知后世傳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這一改動,實為不解詞人心曲及抒情技巧,誤會深矣! ………… 可以說,靖康之變后,李清照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夫死以及傷于人事等種種人生磨難,其喪夫之痛、孀居之苦、故國之思、亡國之恨、亂離之悲、老病之哀,全都體現(xiàn)在這首哀婉深沉的《聲聲慢》詞中了。因此,千古絕唱《聲聲慢》應視為詞人之絕筆。 唐圭璋先生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令我等讀出了李清照的深濃的“愁”情;如今孫教授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豈不可笑!不禁令人感慨經(jīng)濟學上“劣幣驅(qū)逐良幣”現(xiàn)象。 2022.8,上榜浙江省委宣傳部“浙版好書” 2023.9,“浙江詩詞大會”推薦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圖書” (2024年6月修訂再版) 悅讀經(jīng)典 守正創(chuàng)新 |
|
來自: VV美麗人生正... > 《詩詞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