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光年的時候,人們往往容易產生誤解,以為它是一個時間單位,實際上它是衡量距離的,代表光在一年內行進的距離。 長久以來,人們一度誤以為光的傳遞是瞬時的,無需時間。然而,隨著科學的進展,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光也有其特定的速度,大約為每秒30萬公里,在真空中。 既然光速不是無限的,這意味著我們所觀測到的任何事物并非其當下的狀態(tài),而是過去的某個時刻。舉個例子,天文學家們通過望遠鏡觀測到100億光年外的星系,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100億年前的情形,那個星系現(xiàn)在可能已經不復存在了。 以此類推,我們所見的太陽也不是此刻的太陽,而是8分鐘前的太陽。如果太陽突然消失,我們也只能在8分鐘后才能看到這一幕,在這之前,一切似乎如常。 然而,我們以上對光年和時間的理解,都是基于人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也就是說,以人類的角度來看,太陽光抵達地球需時約8分鐘。 但若從宇宙的全局視角來看? 從宇宙的視角來看,或者說從光的本質來看,光子本身根本無時間可言。如果光子有意識,無論通過何種方式,你都無法向它解釋何為時間,它會感到困惑:什么是時間? 就如同你無法讓一個人理解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顏色一樣! 對光子而言,跨越遙遠的距離只在一瞬間,因為它沒有時間概念,光子的一瞬間等同于我們的永恒! 當然,上述“一瞬間”的說法并不確切,因為連一瞬間對光子來說都不存在,這只是為了便于理解的通俗說法。 實際上,光子能無需時間地跨越任何距離,因為光子沒有時間,當然也就無需花費時間。換言之,對光子而言,沒有過去與未來,只有當下,只有瞬息萬變的此刻。 如果從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角度去理解,也能體會到光子沒有時間的概念。 狹義相對論提出,時間與空間是不可割裂的整體,共同構建了四維時空。物體的速度越快,時間就會顯得越慢,這便是所謂的時間膨脹或鐘慢效應。 而當物體速度極其接近光速時,時間就幾乎靜止了。當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就完全停滯了。 實際上,上述觀點也不甚嚴密,因為速度為光速時,并非“時間靜止”,而是“時間不存在”了。通常我們所說的“時間靜止”,只是為了便于理解的通俗說法,對普通大眾來說,這樣理解并無不妥。 鑒于狹義相對論的基石是四維時空,即包含時間與空間,但光速狀態(tài)下這兩者都不復存在,因此任何達到光速的物體都不能用狹義相對論來解釋。 簡單說來,光速領域已超出狹義相對論所能解析的范疇,該理論僅適用于亞光速世界,只要速度不達光速,哪怕極其接近光速,理論都成立。 實際上,時間膨脹效應是存在的,只是由于我們通常經歷的速度緩慢,無法感知到這一效應。 就算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9公里,每日的時間也僅慢了約30微秒。但當物體速度接近光速的99.5%時,時間膨脹效應就非常顯著,可能會膨脹至10倍左右。這意味著在靜止的物體度過10天的同時,該物體只過了一天。 物體速度越接近光速,時間膨脹效應就越顯著。若物體速度無限接近光速,就相當于在進行光速飛行,該物體的一瞬間,就等同于宇宙的永恒! 實際上,這正是我之前提到的“光速飛行,時間靜止”。當然,這種說法并不嚴格,但我們可以這樣通俗地理解。 光就是這樣非凡,但從另一角度看,光也很“無奈”,因為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它的一生就已經凝固。光子無法體驗到時間推移帶來的種種美好,光的一生只包含一個“瞬間”,只有現(xiàn)在,沒有過去和未來! 鑒于時間和空間是相依相生的,時間膨脹和尺縮效應會同時發(fā)生,不管距離多么遙遠,對光子來說都如同近在眼前,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認為整個宇宙在光子眼中被濃縮成一個無限接近的點,任何事物都觸手可及! 實際上,我們或許可以認為光子并不屬于我們的四維時空,或者說光速是進入四維時空的臨界點,一旦超過,就脫離了我們的時空范疇。 原因在于,宇宙間萬事萬物存在的基礎是時間與空間,而光子恰恰缺乏這兩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