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似乎秋天只是匆匆過客,冬天迫不及待地占據(jù)了舞臺。人們開始談?wù)撝^年的計劃,是不是因為今年過年太早,連季節(jié)的更迭都顯得不那么明顯?我穿上了毛衣,準(zhǔn)備迎接這個冬天。 言歸正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有意思的漢字--“虬”。不知道您是否也對“虬”字了然于胸呢? 一、“虬”字讀音 “虬”字正確讀音為qiú,與常見字“求”字同音,《康熙字典》里對虬字的注音為“渠幽切”,讀作“求”的音。 二、“虬”字本義 “虬”字造字本義:名詞,盤曲的巨蟒。 “虬”字,它是由“蟲”字旁和“丩”字旁組成的,這個組合形象地表達了一種盤曲的巨蟒。 在金文中,“虬”字像口大、身長、有爪的動物,有的金文(水)(丩,“糾”)(它,蛇),表示水邊盤卷的蛇。 篆文時期,省去金文字形中的“水”,并將金文字形中的寫成,將金文字形中的寫成。隸書時期,將篆文字形中的寫成,將篆文字形中的寫成。隸化后楷書則用“乙”代替隸書字形中的“丩”。 “虬”字的引申義,從最初的盤曲的巨蟒,到后來的虬龍、虬枝等,都與龍或盤曲的形象有關(guān)。在古籍中,“虬”字常用來形容盤曲有力、有角的小龍,如“虬龍”、“虬枝”等詞匯,都是以“虬”字為核心,衍生出的與龍或盤曲有關(guān)的形容詞或名詞。 三、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中對“虬”字的解釋如下:龍子有角者。從蟲丩聲。渠幽切。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對“虬”字的解讀是:“虬”字的本義是指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的小龍。字形由“蟲”字部首和“丩”字組成,屬于形聲字。 他提到“龍子有角者”,這句話說明“虬”字所指的龍是具有角的,這與無角的龍有所區(qū)別,體現(xiàn)了古代對龍的不同特征的細致區(qū)分。 段玉裁進一步闡釋說,“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yīng)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意味著在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不同的特征賦予了龍不同的名字和象征意義。 四、含義用法 ①“虬”字,在《說文解字》中,“虬”字被解釋為“龍子有角者”,意味著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的小龍。例如,在《廣雅·釋魚》中描述“有角曰虯龍”,這里的“虬”就是指有角的小龍。 ②“虬”字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來形容龍或者龍的形象。例如,在屈原的《涉江》中,“駕青虬兮驂白螭”,這里的“虬”描繪了龍的形象。 ③“虬”字還可以指代盤曲、卷曲的樣子。在《漢典》中,“虬”字的詳細解釋包括了“盤曲,卷曲的樣子”,并且列舉了如“虬曲”(盤繞彎曲)、“虬須”(拳曲的胡須)等詞匯,這些都是用來描述事物盤曲的狀態(tài)。 ④“虬”字在現(xiàn)代漢語中,除了用來描述龍的形象,還常用于人名或者地名,作為一種寓意力量和威嚴(yán)的象征。 ⑤“虬”字的字形和含義也經(jīng)歷了一定的變化,但它始終與龍、力量和神秘等概念緊密相連。 本文小結(jié) “虬”字讀作qiú,本義為古代神話中無角的龍,后引申為盤曲的、卷曲的樣子,如虬發(fā)(卷曲的頭發(fā))、虬須(卷曲的胡須)。在古文中,“虬”常用來形容枝干的彎曲盤旋之狀,如“虬枝崢嶸”形容樹木枝干盤旋扭曲,姿態(tài)不凡。 關(guān)注我們 · 學(xué)習(xí)更多漢字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