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藝術 —— 弘揚佛法,共沐藝術! 響堂山石窟是一組從石灰石崖體中所開鑿出的佛教石窟群,位于今日河北省南部峰峰礦區(qū)和農(nóng)業(yè)區(qū),分為北響堂山和南響堂山。位置偏北的北響堂山擁有皇室資助開鑿的最早和最大的三個石窟,而南響堂山由七個較小的石窟所組成。第三個部分為水峪寺,也被稱作“小響堂山”。這些石窟中擁有豐富多樣的石刻造像。由三十多個洞窟所組成,由于這些石窟位于作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齊都城鄴城的周邊,因此響堂山早期洞窟的開鑿,離不開宮廷皇室和朝臣的資助,以及在鄴城地區(qū)活動的僧侶團體的指導。 由于歷史進程中石窟所受到的嚴重損毀,今天的響堂山已經(jīng)無法向我們呈現(xiàn)出當初絢麗多彩的藝術成就。在這些損毀當中,有一些屬于時間的侵蝕和幾百年來歷史的沉淀,然而絕大部分是出于近代以來長期的人為破壞。二十世紀初,這些佛教造像的精湛藝術成就使它們成為文物商和為其服務的盜竊者的目標。最早對文物的劫掠是從1909 年開始的,清朝政府的覆滅和1911年中華民國的成立帶來了極端的政治動蕩。由于這些石窟遠離城市,被當局所忽視,因此在數(shù)十年中,石窟內的文物受到了大面積的破壞。窟中大部分的獨立造像都已經(jīng)被盜走,洞窟中的許多浮雕也被人為的切割竊取,剩下的石像也幾乎沒有頭部和手部。 1913年起,這些石像和造像殘件逐漸開始出現(xiàn)在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當中。其中許多大型雕像被刊登在 1914 年的伯靈頓雜志 (Burlington Magazine) 當中。這些石灰?guī)r雕像的立體造型,大型規(guī)格和精美細部使它們成為許多西方和日本博物館陳列中中國雕刻藝術的代表。目前已知的來自響堂山的一百多件造像和造像殘件被散布到了歐洲、日本、臺灣、美國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當中。 近年來通過響堂山石窟項目組的努力,完成了對藏于全世界22個不同收藏單位的80余件響堂山石窟造像的掃描。將永遠無法重聚的響堂山石窟藝術品的碎片重新整合在一起。在世界各地展出了題為 “歷史的回響:響堂山佛教石窟” 的展覽,展覽嘗試還原石窟的歷史面貌,并創(chuàng)造新的方式實現(xiàn)對石窟的數(shù)字重建。企圖向世人展示那已經(jīng)遠逝的,令人震撼的美。并通過網(wǎng)站(http://xts./)來展示介紹這一項目。下面就來一起感受展覽現(xiàn)場部分圖片及網(wǎng)站高清網(wǎng)絡拼圖帶來的震撼吧! 【展覽現(xiàn)場】 【造像拼圖】
北齊-觀音菩薩立像-石灰?guī)r-高188公分 北齊-觀音菩薩立像-石灰?guī)r-高188公分美國賓州大學博物館藏
佛頭像 高62.2公分 北響堂山石窟南洞
|
|
來自: 心容乾坤 > 《百科,地理,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