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國的卿大夫家族中,除了韓趙魏家族外,還有荀氏、欒氏、范氏、郤氏等家族,輪番上演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故事。百余年的時代更替中,韓趙魏幾番沉浮,雖其間經(jīng)歷宮廷紛爭,經(jīng)歷對外戰(zhàn)爭,終究成為最后的勝利者,瓜分晉國公室,成為天子敕封的正牌諸侯。而剩余的荀氏、欒氏、范氏、郤氏,則在政治的戰(zhàn)爭中落敗,遷徙的遷徙,死亡的死亡,家族大多隨春秋之世而沒落,即沒有等到戰(zhàn)國的大門開啟,就已然消亡。如“三郤”被晉國國君派外嬖胥童數(shù)人殺死,范氏家族被荀氏和韓趙魏三家攻滅,而最后荀氏的智伯又被韓趙魏所滅。這種你死我活的政治角斗場,始終是強者生存法則。郤氏是“三郤之亂”,荀氏是“智伯之殤”,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欒氏也有“欒氏之亂”。 “欒氏之亂”主要發(fā)生在晉平公時代,晉國推行的三軍六卿之制,其中有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就是三軍六卿。當時晉國的三軍六卿中最出名的就有趙氏的趙武、有韓氏的韓起、范氏的士匄和士鞅,有魏氏的魏舒和魏絳,都曾在三軍六卿中擔任要職,他們大多相互結親,互相之間關系非常密切,其中欒氏和范氏就有結親,欒黡與范宣子也就是士匄的女兒欒祁結婚,生下了兒子欒盈。晉國的動亂正是源于欒范兩家矛盾。當年晉國聯(lián)盟諸侯列國與秦國交戰(zhàn)的時候,范氏和荀氏作為統(tǒng)帥,而欒氏家族的欒針身先士卒沖鋒在前,不幸在陣前犧牲,這就導致欒氏的欒黡與范荀兩家結仇,而來自范氏的欒祁自然在欒家受到冷落,這是數(shù)年而后欒祁要與外人私通的其中緣由。 事實上說,欒黡不過就是晉國三軍中的下軍統(tǒng)帥而已,晉國的軍隊建制以中軍為首,上軍次之,下軍再次之,而欒氏家族有很多人都是一直處于下軍,很難爬到中軍將的位置,唯獨的中軍將就是欒盈的祖父欒書,當跟欒書在下軍共同任職的趙朔已經(jīng)連跨三級成為中軍佐,欒書都還只是下軍佐,直到郤克家族衰亡而后欒書才成為三軍統(tǒng)帥中軍將。在晉悼公成為晉國國君而后,欒書試圖讓欒氏家族繼承自己的爵位逐步登上晉國政壇高位,并主動向晉悼公推薦兒子欒魘,結果沒有想到的是晉悼公居然同時把荀家、韓家的人也提拔到六卿之中,而且更是重點提拔荀氏,其中荀氏就有兩人,加上范氏的兩人,在力量上明顯已經(jīng)超越欒氏家族。這是讓欒書無法想到的。 等到后來欒書意外失蹤,欒的地位就基本上被束縛在下軍的位置,很難再超越,六卿之間本身的明爭暗斗就不用說,政壇之上稍有不慎就會遭遇巨大災難,很多年前趙氏孤兒的慘案始終是教育著六卿家族的。因此各大家族皆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努力在宮中和軍隊中贏得聲望,才能取得話語權。對欒氏最大的優(yōu)勢是,晉國有名的曲沃地區(qū)成為欒氏封邑,而且就連范氏的士鞅也因為與欒盈不合,被逼迫出走秦國。但是在外面忙碌不停的欒盈,沒有注意到自己家中的變化。當年受盡冷落的欒盈母親欒祁在欒盈常年在外奮斗的時候居然找到機會與家臣州賓私通,欒盈得知后羞怒不已,所謂家丑不可外揚,欒盈封閉家門,關了母親禁閉。 這個時候從秦國回來的欒盈的舅舅,也就是士鞅為報復欒氏,就找到妹妹欒祁,說服其與范氏合謀,誣陷欒氏有謀反之意。在欒氏家族既受夫君冷落,又受兒子刑法,數(shù)年而來受盡屈辱的欒祁終于忍無可忍,就與娘家人沆瀣一氣,到晉平公面前聲淚俱下聲控欒氏。這種證人的殺傷力是相當巨大的,況且對于晉平公這個試圖復興晉國霸權的君主來說,是絕對不允許國內(nèi)出現(xiàn)任何反叛力量的,重要的是欒氏的封地曲沃曾經(jīng)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晉國小宗取代大宗的根據(jù)地,晉國國君們心中都有一種擔憂,從前晉武公讓曲沃的小宗家族入主晉國都城,成為名正言順的諸侯之事,永遠都是某種潛在可能,晉國國君們相信的道理,就是曲沃要交給有最大功勞的,還要最信得過的人。如今最信得過的欒氏也要反叛,這就是絕對不能饒恕的事件。 而當時的晉國政治是這樣的,欒氏當年在趙氏孤兒事件中陪同晉國國君帶兵誅殺趙氏子孫,趙氏跟欒氏本來就是仇人,自然不在同一陣營,而韓氏與趙氏家族歷來親近,韓氏的中興人物韓厥執(zhí)政時期,與趙氏孤兒也就是趙武是政治同盟,因此兩家如果在欒氏的戰(zhàn)爭中是很容易成為聯(lián)盟的。另外范氏跟荀氏本來就跟欒氏有隔閡,于是晉國的本國加盟至少就有荀范趙韓四家了,再加上后來范氏承諾魏氏魏舒以曲沃之地,就使得魏氏臨陣倒戈,成為保晉派。欒氏便只有嫡系胥氏支持,雖然在軍中有些支持力量,而且戰(zhàn)斗力都很強,最后還是無法徹底攻破晉國卿大夫們組成的聯(lián)盟軍,只能退守曲沃,靜待齊國援軍,可惜的是齊國那位齊莊公本來就沒有想過要完全征服晉國,趁晉國內(nèi)亂之際,派遣大軍攻打衛(wèi)國,趁火打劫攻取數(shù)座城池。欒氏內(nèi)外交困,齊國居心叵測,欒盈終抵不過六卿們,最后身死城破,家族被滅族,這場晉國內(nèi)亂則以欒氏之滅作為結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