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大吉城的名字來源是棘城 梁圣軍 東平縣舊縣鄉(xiāng)大吉城,屬于一個大型自然村。它沿公路南北延伸呈帶狀聚落,南鄰?fù)痛邃伌?,西靠東平湖,東依小山丘。由于南北交通要道和水碼頭的地理位置,和曾為縣城的歷史原因,大吉城人口眾多,經(jīng)濟(jì)繁榮。大吉城現(xiàn)在分有5個行政村,分別為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另外北面獨立村名叫北吉城村。 吉城原名棘城(程),曾名利仁鎮(zhèn),今演變?yōu)榇蠹?,北吉城村曾名小棘城。棘城或者是春秋時被魯國滅亡之棘的遷移地,棘城一直被地方使用的名字。世界地名學(xué)公認(rèn),地名比人群更加固化傳承。南開大學(xué)陳絜教授考證顯示:亞棘族在肥城西北部。亞族是獨立但等級低于母族宗親組織,可能是濮人的湯沐邑。棘人為豎寫“僰”字傳抄過程之拆分。僰族即濮人,最初活動于今山東菏澤西部、河南濮陽的濮水流域,后南遷至大西南地區(qū),稱為少數(shù)民族“百濮”?!洞呵铩烦晒辏ㄇ?88)云:秋,(魯)叔孫僑如帥師圍棘?!蹲髠鳌吩唬喝°腙栔铮环?,圍之?!端?jīng)注》云:汶水又西,溝水注之,水出東北馬山,西南流逕棘亭南,南去汶水八十里。又西南逕遂城東。棘在肥城儀陽王晉、安臨站鄧家莊一帶?,F(xiàn)在肥城沒有棘遺留的地名。 棘城原千年間屬東阿縣,利仁鎮(zhèn)是后起的官方文雅地名。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東阿縣治遷至利仁鎮(zhèn),也就是今天的大吉城村。金朝城池毀于山洪,《大清一統(tǒng)志》《續(xù)山東考古錄》說,天會十一年(1133)縣治又遷隔濟(jì)水(大清河-黃河)相望的新橋鎮(zhèn)(今東阿縣魚山舊城),作為一縣之中心共歷時242年。民國《東阿縣志》說紹圣三年(1096)山水壞城縣令耿居正遷,另一說紹圣二年(1095)遷,一說天會三年(1125)遷,一說紹興二年(1132)遷。 《金史·地理志》則載東阿有木仁鎮(zhèn),可能是利仁之誤。原先大吉城有集市、學(xué)校和兵防。道光《東阿縣志·集鎮(zhèn)》:“利仁鎮(zhèn)在城南二十里。即棘程也,民居山阜之間,而多腴田。每逢五、十日集期?!薄冻浅亍酚肿⒗舒?zhèn)“即今棘城”。《書院義學(xué)》:“利仁義塾在城南二十里棘程村,即古之利仁鎮(zhèn)也。道光五年,村人牛承武等募修三官廟成,以其余資于廟東構(gòu)講堂三間、書舍三間,地二十三畝,又當(dāng)?shù)仄弋€,以為館谷。其捐資姓氏詳周光文《修三官廟記》?!庇袖伓毡し浚杭潭?。棘城鋪。小棘程北堡,又南三里,大棘程北堡。道光縣志的整理者說:地名“棘程”(如“棘程村”“棘程莊”“棘程集”“棘程墩”“大棘程北堡”“小棘程北堡”)與“棘城”(如“棘城”“棘城村”“棘城鋪”)并存。1934年民國《東阿縣志·方域》安鄉(xiāng)五里有北棘程村、南棘程村。 1946年11月以黃河為界分縣,大吉城所在的東阿縣一區(qū)(東阿縣城)劃歸平陰縣。棘程字面含有前程艱辛的意思,為簡便易寫而且吉祥起見,寫為同音的吉城。據(jù)記載,1948年3月泰西軍分區(qū)攻打國民黨大吉城據(jù)點,地名確定已經(jīng)改變。棘城變吉城,把地名傳承的千年歷史和文化也改丟了。1956年6月撤區(qū)并鄉(xiāng),設(shè)吉城鄉(xiāng)。1960年至1961年地方曾歸梁山縣,1976年3月設(shè)舊縣公社吉城管理區(qū)。1996年劃屬東平縣,屬于舊縣鄉(xiāng)。 另外,商河縣沙河鎮(zhèn)東部有棘城,遼寧義縣西北有西磚城子原名大棘城。 2024-12-24 吉 祥 如 意 作者簡介 梁圣軍,文化學(xué)者。 吉 祥 如 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