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看歷史,南宋時期都無疑是一個多事之秋。 在這一時期,蒙古的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南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軍事壓力。 大家也知道,也偏偏是在這個時期,宋朝一直崇尚的是重文輕武的政策。 這就導致很多人以為南宋時期沒什么特別突出的將領,耳熟能詳?shù)臒o非就是包括岳飛在內的中興四將。 或許在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岳飛。但如果是他的話,開始也完全沒有必要在這賣關子。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這一位雖然人氣不高,但是卻功勛卓著,還被稱作南宋最后的頂梁柱。他是當之無愧的大軍事家。 一、將門虎子,少年英雄說起這南宋第一名將孟珙的家世,其實很符合大家對將領的普遍認知。 他的曾祖和祖父曾經(jīng)都是岳飛的部將,隸屬于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岳家軍。 其父更是多次在北伐抗金中屢立戰(zhàn)功,打造的忠順軍一度成為南宋抗金的主要力量。 也就是說孟家是名副其實的滿門忠勇,孟珙打一出生就是在這樣一個威名赫赫的將帥門第。 可以說孟珙是實打實的官宦子弟,家族的地位都是靠父輩的血汗淚賺出來的。 那么大家也知道,和一般的官n代不同,這種將門出身的少年,時刻接受著先輩們的言傳身教,在孟珙身上傳承的更是屬于孟家人的軍魂。 自幼孟珙就跟著父親出入軍營,在這樣的基礎上,他不僅練就了一身的武藝,還具備著敏銳的戰(zhàn)場嗅覺。 二、抗金大業(yè),屢立戰(zhàn)功那么我們將地圖放大再去看在這一時期,原本氣勢高漲的金國處于內憂外患的狀態(tài),慢慢走向自己的末期時代。 但另一邊,扎根在草原的蒙古卻正在崛起,他們對金發(fā)起強勢的攻擊,打得金國節(jié)節(jié)敗退。 在金國強盛期,南宋一直是處于弱勢的地位,還要每年向金國納貢。 但是當南宋看到金被蒙古打得落花流水的時候,就開始硬氣起來了,宣布不再向金納貢。 這話一出可把金人氣壞了,氣到上頭的金人完全不顧蒙古對自己的侵襲,直接發(fā)起了對南宋的侵略,來了個雙線戰(zhàn)場。 此時的孟珙負責的就是襄陽防務的工作,那么對于金兵的南下他必然責無旁貸的。 將領們聚在一起討論如何抵御金兵南下的時候,其他人都是憑借常規(guī)的思維:他們要來打,那我們就要找到防御的最佳手段。 但孟珙卻不這樣認為,“取襄陽必先取樊城,取樊城必先渡濟河,我軍當在此設伏,出其不意,以攻為守,半渡擊之?!?/span> 他預判了金兵的選擇,打算在他們將要經(jīng)過的路上來一個主動攻擊。 他的這種想法在當時在很多人看來就是異想天開,金人派出的可是精銳的騎兵團,南宋怎么打得過呢? 事實證明,打得過。 他料敵先機,率兵埋伏在金軍南下必經(jīng)之路上,趁他們渡河的時候殺出,打得他們節(jié)節(jié)敗退。 損兵折將的金軍并沒有因此就偃旗息鼓,而是重新收拾了一番,于1219年再次派數(shù)萬大軍。 孟珙整頓好城中的防御事務后并未像常人想的那樣等著金軍打上來。 而是率領數(shù)百人偷襲金軍的營地,在這一次他更是做出了非凡的功績。 他連破十八寨,殲敵數(shù)千人,他這一來搞得金軍受到重創(chuàng),只好撤兵。 孟珙也憑借這一戰(zhàn)再次升官,提升了自己在軍中的威望。 三、聯(lián)蒙滅金,一雪前恥金國屢次南下反而都被南宋打了回來,另一邊蒙古還在不停地侵擾他們,元氣大傷的金軍只好放棄南下,專心打蒙。 1233年,雖然金國看起來離滅亡就只有一步之遙了,不過或許是因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樣的情況下金軍依然能夠抵住外來的侵略。 這種戰(zhàn)線拉長的局勢對于蒙古來說實在是不利,于是他們向南宋發(fā)起了聯(lián)合滅金的邀請。 在這里所有人都知道,尤其是南宋人記憶更深,當初的北宋就是因為同意了金國的滅遼計劃,最后導致了滅國的下場。 盡管如此,南宋還是同意了蒙古的邀請。那為什么早已有了前車之鑒,他們還會同意呢? 首先一點就是,按照正常情況來說蒙古滅金是遲早的事,形勢所迫,南宋只能插一腳。 除此之外,自然就是要報仇。靖康之恥,直到現(xiàn)在依然被后世所不齒,在那時更是宋人心中始終無法揮散的陰霾。 權衡利弊后,南宋派孟珙攜兩萬大軍奔赴蔡州。 在這場壯烈的戰(zhàn)事中,孟珙更是發(fā)揮了他出眾的軍事才能。 他和蒙古將領塔察兒劃分各自的區(qū)域,以免戰(zhàn)時誤傷,展現(xiàn)了協(xié)同作戰(zhàn)的重要性。 根據(jù)戰(zhàn)場形勢分析金軍的狀態(tài),做出了分兵三面、筑壘圍困的作戰(zhàn)方案。 蔡州城倚仗柴潭水作為天然屏障,城上還架設有巨型弩炮,使得宋軍將士一開始不敢貿(mào)然近前。 在這時,孟珙身先士卒開挖柴潭堤,放潭水入汝河,用薪柴填平潭池,宋軍順利過潭攻城。 1234年宋軍率先進入蔡州,后又將蒙古放進來,最后聯(lián)合一舉攻破,金哀宗自殺,金國滅亡。 金國的滅亡對于南宋來說意義非凡,一雪百年之前的靖康恥,替南宋歷代名將完成了那縈繞心頭多年的夙愿。 作為主要將領的孟珙再次升職,被擢升為武功郎、權侍衛(wèi)馬軍行司職事、建康府都統(tǒng)制。 四、抗擊蒙古,守衛(wèi)南宋金國被滅,雙方失去了共同的敵人,自然南宋的強敵就變成了曾經(jīng)的盟友——蒙古。 公元1235年蒙古揮兵南下,一舉占領了荊襄、川蜀之地,直指江陵。 這三個地區(qū)可都是南宋的防御重鎮(zhèn),蒙古這么以來就直接占據(jù)了兩個,如果江陵再失守,蒙古順著長江完全就是直逼南宋都城了。 在這種危在旦夕的時刻,南宋肯定得做出對策,因此孟珙在這時臨危受命。 要不說孟珙是個奇才,這次的馳援戰(zhàn)中,他再次以出其不意的招數(shù)遏制住了兇猛的蒙古軍。 他下令在白天不斷變換旗幟和軍服顏色;晚上就虛張火把,沿江排開數(shù)十里,擺出一副大軍來援的樣子。 蒙古軍不知虛實,搞不明白南宋這到底是派了多少軍力過來支援,頓時驚慌不已,軍心大亂。 看著敵軍陷入了這種搖擺不定的局面,孟珙便知道這時機已經(jīng)到了。 他趁機傳令出擊,大戰(zhàn)一場,連破敵二十四座營寨,搶回被俘百姓兩萬多人,并將蒙軍的渡江器具一并焚毀。蒙軍只好撤離。 所以說孟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以一己之力延續(xù)了整個南宋的壽命,如果沒有他,那么三大防御重鎮(zhèn)皆失守,南宋淪陷自然也就在眼前。 當然蒙古這次雖然撤退了,但他們當然不想就此停止對南宋的侵略。 1237年,蒙古又一次發(fā)起了對南宋的大規(guī)模進攻,這次他們將目標瞄準了黃州。 在初期,蒙軍一路勢如破竹,黃州陷入了危急的境地之中。 在多次戰(zhàn)役中都功名赫赫,聲名鵲起的孟珙自然又被選中前去馳援。 他從鄂州率領水師沿著水路出發(fā),沖破了蒙軍的重重阻攔,順利進入城內。 在這之后,黃州就陷入了一輪又一輪的苦戰(zhàn)。 城外的蒙古軍眼看著怎么進攻都能被孟珙打回來,就開始尋思新辦法了。 他們的想法也是蠻獨特的,直接開始在黃州的城墻上砸洞,想給自己開出一個通道來進城。 對于蒙古軍的做法,孟珙自然也是早有預料。 在他們辛辛苦苦挖通道的時候,殊不知孟珙早就在里面命人再次打造了內墻,墻與墻之間是為蒙古軍準備的“萬人坑”。 等他們以為從通道進來可以直接沖鋒打仗,其實是一個個人擠人相繼掉入了坑內,最終宋軍用石頭等從上面砸下,蒙古軍損傷慘重。 就這樣熬了幾年,死傷大半的蒙古軍終于熬不動了,選擇撤兵,那孟珙的獎勵也如約而至,這一次他戰(zhàn)后被升任為湖北路安撫制置使。 雖然蒙古軍從黃州撤走了,但孟珙也沒閑著,畢竟之前打了那么久,南宋好多戰(zhàn)略要地都淪陷了。 孟珙深知邊關防御的重要性,毅然決定收復失地。而收復的荊襄地區(qū)之后,孟珙也采取了積極的防御策略。 他的防御不單單是在內部加固防御,還主動分批次去騷擾蒙古軍,搞得蒙古軍是疲憊不堪,也沒那精力再次大規(guī)模搶地盤了。 孟珙為南宋成功地在荊襄地區(qū)構筑起了一道看似無形卻堅不可摧的防線。 后來,這位被稱為13世紀最偉大的機動防御大師,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防御體系。 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憑借這道防線抵御了無數(shù)次蒙古的攻擊,守衛(wèi)著南宋的半壁江山。 我們都知道,戰(zhàn)功過于顯赫的武將難免會迎來皇帝的猜忌,尤其是在南宋這樣重文輕武的朝代。 在蒙古河南行省的軍政長官范用吉有意歸降之時,宋理宗認為這會大幅加強孟珙的勢力,因此拒絕了納降的請求。 那孟珙自然也是明白了帝王的心思,于是心灰意冷,主動請辭,不久后便因病離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