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各研究機構已經檢測的一萬年前至漢代的山東古DNA,總是缺少岳石文化DNA的重要一環(huán)。 海岱地區(qū)的這個禮樂文明在龍山文化時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更加制度化。但是龍山之后出現(xiàn)了一個比較令人意外的現(xiàn)象,在距今3900年左右,龍山文化開始衰敗,之后演變成為另外一種文化,考古學上叫岳石文化。岳石文化的物質文化呈現(xiàn)出一種衰落的跡象,但從從文明起源來說,海岱族群已經創(chuàng)造了以龍山文化為代表的高度發(fā)達的一個早期國家的形態(tài)。 在《中國史研究》2002年第3期中有葉文憲先生的一篇文章《新夷夏東西說》,對于傅斯年先生在《夷夏東西說》中闡述的夏西夷東兩相對峙的相互態(tài)勢提出了部分“修正”。主要內容:“夏”起源于東方且與山東龍山關系密切:“二里頭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王灣類型和山東龍山文化深層次互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新的文化。山東地區(qū)的龍山文化與岳石文化之間存在著一個文化斷層 ,也就是說 ,它們是先后由兩支族屬不同的先民留下的遺存。岳石文化無疑是夏代的東夷文化 ,那么山東龍山文化就不可能也是東夷文化。夏代時在今冀魯豫皖地區(qū)夏人居西、東夷居東、先商居中、淮夷居南 ,夏人與淮夷聯(lián)姻聯(lián)盟 ,先商與東夷關系密切 ,這就是夏代夷夏東西的戰(zhàn)略態(tài)勢。一直要到商代中期 ,商文化才開始進入山東地區(qū) ,經過商周時代的征尸方、征東夷后 ,華夏族大舉移民東方 ,東夷才逐步地融合到華夏族中來 ,表現(xiàn)為岳石文化的東夷文化終于完全消失了。因此,部分學者將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定義為東夷文化,這是不恰當?shù)摹?/p> 城子崖遺址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岳石文化最為豐富的遺址。城子崖岳石文化城址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第一座岳石文化城址,也是第一座夏代城址,碳十四測年結果大約為大約在3750-3400BP之間。 2024年12月20日,中科院公布了山東古DNA數(shù)據(jù)(《East Asian Gene flow bridged by northern coastal populations over past 6000 years》),一共85例樣本,分別來自11個遺址,年代從6000年到1500年。其中令人注目的是岳石文化古DNA,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 這兩列岳石文化男性標本,分別是O-MF159707(屬于F46一支)和C-F845,常染構成最接近河南仰韶,也就是類汪溝血統(tǒng)。 O-MF159707的上游祖源基本都來自黃河上中流域: 山西橫水西周倗國墓地(殉人O-CTS335)、河南聶村遺址古人(O-BY145417)、青海宗日文化遺址(O-F2887)、 青海齊家文化(O-MF218104)。 C2b1b-F845是仰韶文化標志性基因,主要分布于中原及其西部:河南仰韶村遺址、內蒙古廟子溝遺址(仰韶)、河南鄭州站馬屯遺址(仰韶) 、河南郝家臺遺址(龍山)、內蒙古夏家店上層文化、山西橫水西周倗國墓地(庶民)、西藏日喀則瑪不錯遺址、西藏Sila遺址等等。 E11常染標桿是最適合東亞族群的第三方常染計算器,也是最佳的統(tǒng)一尺度,可以避免不同的學者自己設置的不同標桿導致認識混亂。從E11常染來看,黃河上中流域人群的彝族成分高,日本成分低,而黃河下游人群日本成分高,彝族成分低,無疑就是魯北老土著。但是兩者共同的最大份額是華東成分,最可能源自黃淮平原農業(yè)人群。 城子崖遺址岳石文化男性標本O-MF159707屬于仰韶文化O-F2887的下游支系,主要分布于黃土高原及其西部,人數(shù)達一萬級以上。除O-F2887之外,F(xiàn)46的所有下游支系基本分布于中國東部,其中O-Z26092集中分布于魯蘇一帶及黃淮海平原,人數(shù)達一萬級以上,最可能是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后裔。O-Z26092與O-F2887是并列兄弟,1萬年前起源于東部M134→F122→F114→F46而突變分化,與其他群體混合,形成了兩個平原/高原人群,常染血統(tǒng)有差別,但是兩者共同的最大份額是華東成分,最可能源自黃淮平原農業(yè)人群。 仰韶文化O-F2887的下游支系,主要分布于黃土高原及其西部,人數(shù)達一萬級以上。 除O-F2887之外,F(xiàn)46的所有下游支系基本分布于中國東部,其中O-Z26092集中分布于魯蘇一帶及黃淮海平原,人數(shù)達一萬級以上,最可能是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后裔。 考古發(fā)現(xiàn)仰韶文化C2b1b-F845數(shù)例,后來不知怎么退出中原舞臺而南遷去了,現(xiàn)在主要分布于藏緬人群及其西南地區(qū),湖北四川貴州非常高頻,但上游根部野生型以河南為最多。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城子崖遺址一例龍山文化男性標本(距今4417-4240年)Y染色體是N-FT38086,屬于N1b1-CTS582的下游支系,常染成分最接近魯北后李文化人群,但與上述的兩列岳石文化男性標本,確實是不同的祖源人群。 這些重要的數(shù)據(jù)清楚表明:岳石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中有眾多外來的異族移民。受傳統(tǒng)的“夷夏東西說”影響,人們總是簡單地把夏代時期生活于東方的部族統(tǒng)稱為夷或東夷?;钴S于中原地區(qū)的夏夷商三族比鄰而居,三種文化之間的不斷交流、融合甚至戰(zhàn)爭,夷、夏之間的民族融合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夷、夏之分只能體現(xiàn)在地域這一層面上,其血統(tǒng)和文化早已融為一體,難分彼此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