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個名人說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大意是: 中國的文字,一個字就是一部歷史。 今天來說說甲骨文里的“馬”字,看看這里面有什么歷史。 首先聲明,甲骨文是直接繼承了1.1萬年以前上山文化的有虞氏普遍使用的文字。從甲骨文里面我們看到的不是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而是最少一萬年以前的虞朝! 這個論點,是抱雪齋全球獨家首家提出,不明白這一點,休談甲骨文。 甲骨文里面有“馬”字,字形是這樣子的,每匹馬的脖子上都無一例外有著一根根豎起來的鬃毛。 這些甲骨文里的馬,很明顯并不是如今常見的家馬品種,而是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是地球上最早被人類馴化的馬種,沒有之一。 如今的家馬則是后來才被馴化的另一種馬。 普氏野馬和家馬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的脖子上有著豎起來的鬃毛,而家馬的鬃毛則是柔順下垂的。 看下圖,普氏野馬的鬃毛是根根直豎起來的,和甲骨文里的“馬“字一模一樣。 普氏野馬 對比一下,家馬的鬃毛就好像用了飄柔,很柔順地貼在馬脖子上,與甲骨文里的“馬”字完全不一樣。 所以,從字形就可以看出,甲骨文里的“馬”,毫無疑問是一只站立的普氏野馬。甲骨文的創(chuàng)造者對于家馬和野馬的外形觀察很細(xì)致。 這其實不難理解。因為早在2.8萬年以前,山西峙峪遺址的燧人氏已經(jīng)是赫赫有名的獵馬人,他們不但大量狩獵普氏野馬,還在普氏野馬的骨頭上刻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文字——“襄”(這個字寫法和甲骨文里的一模一樣,實證地球上最早的文字誕生在中國,2.8萬年來一脈相承從未斷絕)。 下圖就是2.8萬年前的山西馬骨上刻的人類第一文字“襄”和甲骨文對照。不能說十分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很可能在那個時候,中國山西的燧人氏已經(jīng)開始了對普氏野馬的馴化,創(chuàng)造了早期的文字。 到了1.1萬年以前的虞朝末期,上山文化的有虞氏時代,普氏野馬已經(jīng)被圈養(yǎng)起來。甲骨文中已經(jīng)明確出現(xiàn)了被馴化的馬的形象。 下面是甲骨文里面的“牢”字,是牛羊或者普氏野馬被圈養(yǎng)起來的樣子。右下角三個“牢”字都是被圈養(yǎng)在牢里的普氏野馬。 甲骨文中,出現(xiàn)了一個“駁”字,意思是雜色斑駁的馬。 雜色,意味著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雜交的馬,只有人工馴養(yǎng)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雜色馬。普氏野馬中并不存在雜色的情況,馬的顏色都一個樣。 有虞氏傳下來的月令中,就有“執(zhí)駒”和“班馬政”的傳統(tǒng),說明這是一項流傳了上萬年的悠久傳統(tǒng)。 有杠精說,普氏野馬現(xiàn)在不是生活在北方草原嗎?有虞氏人生活在浙江上山文化區(qū)內(nèi),哪來的普氏野馬可以馴化? 抱雪齋微微一笑。 這恰好又雙叒叕一次證明了甲骨文的時代遠(yuǎn)遠(yuǎn)早于商代。 因為普氏野馬,在商代的時候早已在南方絕跡了。 據(jù)地質(zhì)研究院官科說法:
看到了吧?喜歡干燥寒冷氣候的普氏野馬,它們的活動區(qū)在“末次冰期的冬季風(fēng)盛行階段”,甚至到達(dá)臺灣的澎湖地區(qū)。 末次冰期約于7萬年前開始,于1.15萬年前完結(jié)。也就是說,在1.15萬年以前,生活在浙江一帶的有虞氏人完全有可能經(jīng)常見到普氏野馬并馴化它們。 這應(yīng)該是地球上最早馴化了馬的人,沒有之一。文字為證,鐵證如山。 但是,自從全新世大暖期開始之后,南方氣候開始轉(zhuǎn)暖,愛好寒冷干燥的普氏野馬就一路向北遷徙。全新世大暖期的時間,有的說法是約在距今8200年前開始,終于約距今3300年。也有的說法是始于距今10000~7500年,止于距今5000到2000年。 不論哪一種說法,最遲在8200年前,普氏野馬應(yīng)該都已經(jīng)遠(yuǎn)離了南方,也離開了了中原。 但是,對于早在一萬年以前就已經(jīng)馴化了普氏野馬的有虞氏人來說,怎么可能離開馬這么重要的畜力呢? 他們早就掌握了雜交技術(shù),只需要雜交出更加適應(yīng)南方溫暖氣候的馬種就可以了。 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老牛坡遺址,出土了一批商代的車馬坑(圖片與正文無關(guān))。 拉車的馬,據(jù)說就有普氏野馬的基因??上У氖侵挥心扯劝倏粕系囊痪浜唵蔚脑挘椴坏礁嘤行畔?。如下圖所示: 那么,問題來了: 如果普氏野馬就是一萬年以前的中國有虞氏馴化的本地馬,商代馬車上拉車的馬也是普氏野馬的雜交后代。 是誰特么的在不搖碧蓮地說中國馬車西來的呢? 有關(guān)馬車的事情,后續(xù)再接著扒。 那些鼓吹中國馬車西來的磚家學(xué)姐們,官科民科們,文盲數(shù)盲們,都給老子躲到見不得人的角落里瑟瑟發(fā)去吧! 抱雪齋要把你們這些吃里扒外的蠢貨們?nèi)堪莻€干凈徹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