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灣機埠,我童年的“第二課堂” 錢志良||浙江 我讀小學時,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齊全的課程,特別是缺乏自然科學方面的教學內(nèi)容。所幸在我家附近有個陸家灣機埠,那是我獲得科學知識的重要啟蒙地——是我童年的“第二課堂”。 我老家沈士(今屬許村鎮(zhèn))聯(lián)盟大隊(村)屬于水稻種植區(qū),而水稻特別離不開水。每到一年兩茬的水稻種植季節(jié),需要用水泵把水吸上來通過灌溉渠道輸送到水田里。早先我曾看到大人們用人力水車車水時又累又慢的情景,而當我在陸家灣機埠看著激越的水柱從大口徑的管子里噴涌而出、源源不斷奔騰著遠去,這時兩相一比較,就真切地感到了抽水機的效率之高。 除了灌溉,陸家灣機埠的水泵還用于排澇。排澇的水渠是獨立于灌溉系統(tǒng)的,它的高程低于灌溉渠道,便于農(nóng)田里的水通過它排放到內(nèi)河。如遇發(fā)大水時,則通過機埠的水泵把內(nèi)河的水抽到外河。比如錢家浜在外河黃泥壩港入口處筑有土壩(后開壩建閘),浜底兜有一條又寬又深、幾百米長的水溝往東南延伸與大頭浜相連,而大頭浜又是與陸家灣的河道直通的。在陸家灣機埠轄區(qū),東北角的瓦莊橋等內(nèi)外河分界處也建有水閘。內(nèi)河的水位一旦超過了警戒線,就可關閉閘門,啟動水泵,把澇水排入外河,避免莊稼受淹。目睹身邊的這個排澇工程,我獲得了水患治理的原始知識。 除了排灌設施,陸家灣機埠還有設有電動磨粉機房和變壓器房。 村民們在做麥包子、米圓子等食品時,需要用到面粉或米粉。把淘凈、晾干后的麥子或大米加工成面粉或米粉,有使用人工石磨和電動機磨兩種方式。我曾多次跟隨大人去陸家灣機埠電動磨粉機房,站在旁邊觀看碾粉的過程:一位師傅把原料倒入磨粉機的漏斗里,然后開啟電源,馬達帶動三角皮帶快速轉(zhuǎn)動,有節(jié)奏地發(fā)出“嘎、嘎、嘎”的聲音,不一會,面粉或米粉就會在磨粉機的出口輸出,落在地面上的圓形鐵鍋內(nèi)。這時,大人就可以用加工廠專用的白鐵小畚箕把粉取起來裝袋。不過碾麥粉與米粉的工序有所不同。米粉一個回合就可完成;碾面粉的話,一個回合下來,從麥子上剝離出來的麩皮還殘留著可食用的成分,需要把“麩皮”重新倒入漏斗內(nèi)再碾一次。在這里,磨粉機的運轉(zhuǎn)讓我看到了電能轉(zhuǎn)化為動能的實際事例,因為水泵房不讓孩子進入,所以此前沒有機會。 在陸家灣機埠還有高壓電線接落,經(jīng)過變壓器形成通用電源,以保證機埠的正常運行,并進入各家各戶,滿足老百姓的照明等用電之需。當時我們雖然是孩子,從抽水機和磨粉機以及電燈的神奇也猜測到電的厲害,特別是控制室外“機房重地,閑人莫入”八個大字和邊上的骷髏標志十分醒目,使人望而生畏。所以從沒敢靠近變壓器,只在遠處張望。 陸家灣機埠使我對電有了初步認識,也使我更容易理解“水利是農(nóng)業(yè)的命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這些著名論斷。 陸家灣機埠在我心中有著無法抹去的記憶,是我寄托鄉(xiāng)愁的一個重要載體。每次回老家,總是會到那里去看看。現(xiàn)在,機房里已經(jīng)更換了新的水泵,可根據(jù)需要隨時啟動運行。磨粉房、變壓器房則已經(jīng)撤并到別處了。而在陸家灣機埠東面的河道南岸,建起了聯(lián)盟村黨建主題公園。這塊在當?shù)厮飞嫌兄毺氐匚坏臒嵬?,如今環(huán)境優(yōu)雅,紅色文化氛圍濃郁,猶如一朵美麗精致的花朵,正綻放著自己的光彩。我相信,她將給到這里參觀游覽的人們留下值得回憶的印象。 圖片/網(wǎng)絡 作 者 簡 介 錢志良,男,浙江海寧人。杭州市文學學會會員、杭州市蘇東坡研究會會員。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楊 青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清 泉 審校:嚴圣華 翟大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