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竟日焚香坐,無心與是非。
——明·何絳《凈土禪林訪雪嵩大師》
沉浸在一整天的焚香靜坐中,外界的紛擾與是非,與我無關(guān)。少去關(guān)心那些亂七八糟的閑事,把精力留給愛與被愛的人。
02
遇飲酒時須飲酒,青山偏會笑人愁。
——明·唐寅《無題》
遇見酒便暢飲,不必拘束,連青山都似乎在笑那些為愁苦所困的我們,別讓自己的生活活成別人的笑料,人生就該這般豁達。
03
無為無事人,逍遙實快樂。
——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其二四六》
做一個無為無事之人,于世事之外尋找逍遙,悠悠閑閑的,這樣活著才真叫一個爽快,如此這般才是真正的快樂與自在。
04
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
——唐·白居易《初出城留別》
我本無固定的故鄉(xiāng),心靈的安寧之處,便是歸宿,心安即是吾鄉(xiāng)。就是說,這人啊,哪兒出生的不重要,到哪去都不重要,就像蒲公英一樣,不管飄到哪,都能生根發(fā)芽。
05
靜覺眼根無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
——宋·王汝舟《詠歸堂隱鱗洞》
當(dāng)眼睛不再被塵世雜物所累,周遭一片清凈,獨自在房間里焚香,心一旦靜下來,看啥都覺得挺清新脫俗。
06
人生何似一杯酒,人生何似一盞燈。
——宋·白玉蟾《快活詩》
人生就像那一杯酒,時而熱烈,時而沉靜;又似一盞燈,照亮前行,也溫暖內(nèi)心。一輩子這么長,風(fēng)霜雨露,春花秋月都是有的,五味雜陳個中的滋味都需要自己去品味,總之心寬地就廣了。
07
茫然不悟身何處,水色天光共蔚藍。
——宋·韓駒《夜泊寧陵》
忘卻了身在何方,四周水天一色,蔚藍交融,心靈在這片茫然而廣闊的美麗中找到了歸宿。人生,能有幾人可以清明目秀,不染纖塵。
08
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
——唐·王維《飯覆釜山僧》
一旦領(lǐng)悟到寂靜中的樂趣,這一生的時光,便顯得悠然自得,余裕滿滿。人生一旦領(lǐng)悟到真正的樂事乃寂滅與涅檗,明心見性,即事而真,達到了一種超現(xiàn)實的“湛然常寂”的境界禪宗圓通靜達的啟悟。
09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唐·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
于逆境中讀經(jīng)養(yǎng)性、追求事理而又超脫塵俗、寄情山水、怡然自適的復(fù)雜心境所感動,從而進到那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幽深寂靜的藝術(shù)境界中去。
10
自慚無物堪酬對,只把禪心伴月明。
——宋·釋云岫《夏夜》
自知無法以物質(zhì)回饋這世界的贈予,只愿以一顆清澈的禪心,伴著月光,靜靜修行。一個人只要心靈寧靜,與明月作伴,也算是活著真趣了。
11
山花落幽戶,中有忘機客。
——唐·柳宗元《禪堂》
天地萬籟都有緣而生,喧鬧當(dāng)中有深深的寂靜。山花悄悄落在幽靜的門扉旁,那里居住著一位忘卻機心的客人,與世無爭。
12
禪心默默三淵靜,幽谷清風(fēng)淡相應(yīng)。
——宋·黃庭堅《聽崇德君鼓琴》
一個人心里特別安靜,感覺就像是沉到了谷底的靜水,和那山谷里輕輕吹過的涼風(fēng)一樣,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和諧,那人生就得到了凈化。
13
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
——唐·黃檗希《無題》
這雙無為的手,不做世間紛擾之事,只為人間播撒慈悲的種子。人活一世,總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14
一點靈光隨落日,萬端塵事付浮云,人世自紛紛。
——宋·凈圓《憶江南》
隨著落日帶走最后一抹靈光,萬千塵世瑣事都交付給了流云,人間自有著它的熱鬧與喧囂。
15
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唐·劉商《酬問師》
虛空沒有確切的所在,卻仿佛透明如琉璃,詩意與禪心在此相遇,超越了語言的界限。這片空間廣闊得沒邊兒,干凈透亮得像最好的琉璃藝術(shù)品,這樣的美,這樣的意境,一般人還真難體會到,除非是那些心思特別通透,連詩的境界都能超脫的禪心之人。
16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魏晉·陶淵明《形影神三首》
在宇宙的大化流行中自由漂泊,不因喜悅而執(zhí)著,也不因恐懼而退縮,聽從上天的安排,順其自然,不因長生而喜,也不因短壽而悲,心靈的自由是最高的境界。
17
鳥聲堪駐馬,林色可忘機。
——唐·高適《赴彭州山行之作》
山林間的鳥鳴悠揚,足以讓疾馳的馬匹駐足,那滿目的綠意,足以讓人忘卻世俗的機心與算計。如此風(fēng)景,直使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詩人不禁駐足停馬,留連賞玩,贊嘆不絕。
18
高閣清香生靜境,夜疏磬發(fā)禪心。
——唐·溫庭筠《宿云際寺》
夜晚的高閣飄散著淡淡的香氣,營造出一方靜謐之境,遠處稀疏的磬聲喚醒了內(nèi)心的禪意。
19
詩思禪心共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
——唐·李嘉祐《題道虔上人竹房》
詩人的情思與僧人的禪心,在這片竹林的清幽中融合無間,任憑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囂,只與清流一道悠然人間。
20
會理知無我,觀空厭有形。
——唐·孟浩然《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
領(lǐng)悟了佛法真諦,知曉了無我的境界,再看這世界種種形態(tài),只覺得束縛而厭倦。
21
萬般不及僧無事,共水將山過一生。
——唐·杜荀鶴《題道林寺》
世上萬般事物,都不及僧侶那般無事一身輕,不如與山水為伴,悠然度過每一天。
22
愿尋五百仙人去,一世清涼住雪山。
——唐·李群玉《文殊院避暑》
愿意追尋那五百仙人的足跡,去往雪山之巔,享受一世的清涼與寧靜。
23
三境通禪寂,囂塵染著難。
——唐·李洞《題竹溪禪院》
修行達到禪定三境,世俗的喧囂便難以侵擾,心靈保持一份難得的純凈與寧靜。
24
月在上方萬籟俱靜,僧持半偈萬緣皆空。
——唐·郎士元《題精舍寺》
月光灑在寺廟之上,萬籟俱寂,僧人持誦佛偈,心中萬緣放下,一切皆空。
25
片石孤峰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
——唐·李頎《題璿公山池》
峰石倒映在水面上,月色映照禪心,自然之美與內(nèi)心的寧靜相互映照,構(gòu)成一幅和諧的畫面。
26
而今不在花紅處,花在舊時紅處紅。
——唐·懷濬《上歸州刺史代通狀》
如今花朵不在曾經(jīng)鮮艷的地方綻放,但那舊日的紅艷之地,依舊有花兒年復(fù)一年地盛開,生生不息。
27
入戶已知來見解,何勞更舉轢中泥。
——唐·文偃《示法詩》
客人進門已展現(xiàn)他的理解,何必再多費唇舌,世間真理如同被車輪碾過的泥土,早已明了。
28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釅茶三兩碗,意在镢頭邊。
——宋·慧寂《示法詩》
不受戒律束縛,不刻意打坐入定,幾碗濃茶下肚,心志卻在勞動和自然之中找到了歸宿。
29
舉世只知嗟逝水,無人微解悟空花。
——唐·貫休《山居詩》
人們總感嘆時光如流水一去不返,卻很少有人能領(lǐng)悟,世事如空花幻象,本就無常。
30
水月通禪意,山云寄野情。
——宋·釋文珦《有客》
水中的月亮,山間的云霧,都仿佛在訴說著禪意,寄托著山野間的情懷。瞅瞅那水面上晃悠的月亮,心里就能悟出幾分寧靜和智慧;看看遠處山頭飄著的云,就感覺自己那顆心飛去了野外,自由又灑脫。
31
我嘗聽詩法一說,波上蓮花水中月,不垢不凈是色空,無法無空亦無滅。
——唐·張瀛《贈琴棋僧歌》
聽聞詩中妙法,如同波上蓮花,水中之月,不染塵埃,不為所動,既非有形亦非無形,超越了生滅。
32
天曉不因鐘鼓動,月明非為夜行人。
——宋·云蓋智本禪師《一年春盡又一春》
黎明的到來并非因鐘鼓的敲響,月明之夜也并非專為夜行者照明,一切順應(yīng)自然,無需外求。
33
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緣無事可思量。
——宋·趙彥端《翠微山居八首》
并非刻意抑制雜念,只是心中無事可牽掛,自然也就沒有了煩惱和思量。
34
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
—— 宋·蘇軾《西江月·平山堂》
千萬不要說回頭一看,萬事萬物皆是一場空。因為不回頭看,生活已是夢幻。別以為只有到最后啥都沒了才叫白忙活,其實在過程中,很多東西早就跟做夢似的,抓不住,也不真切。
35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唐·惠能《菩提偈》
世間本無任何實物存在,心里本來就空無一物,哪里會染上什么塵埃?心靈的最高境界,是明鏡般的空靈與潔凈。
36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 宋·程顥《秋日》
靜靜觀察萬物,都能發(fā)現(xiàn)它們自有的妙趣,人的興致隨著四季美妙風(fēng)光自然變化而變化。四季的美好變化,也同樣觸動著每個人的心弦。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聯(lián)系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