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旅途中,只有母親與我們分享過心跳,母愛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深的羈絆。
在湖北省通山縣孟垅村,就發(fā)生了一件能體現(xiàn)偉大母愛的事情。92歲的孟阿香去世后,竟然給三個兒子留了整整1000斤糧食。原來,由于先天缺陷,這三個兒子都是“先天性智障”。面對孩子的缺陷,孟阿香從未想過要遺棄他們,而是和丈夫全心全意地撫養(yǎng)著孩子。1997年,孟阿香的丈夫先一步離世,年逾70歲的她一人擔起了照顧兒子的重任。她嘴里時常念叨著,“我不能死,我死了,我的兒子們可怎么辦。”由于每日要操心孩子們的生活,孟阿香積勞成疾,已經(jīng)92歲的她還是在2018年初病倒了。當親戚們幫忙料理后事時,才發(fā)現(xiàn)孟阿香早就已經(jīng)為三個兒子做好了準備。盡管已邁入八九十歲的高齡,但孟阿香還是堅持種兩畝地。村里其他人也知道孟阿香家的情況,時常主動為他們捐助。經(jīng)年累月下來,竟然囤了足足1000斤糧食,裝滿了六大缸,就放在家里的閣樓上。這六大缸糧食,已經(jīng)足夠三個兒子生活很多年了。孟阿香的事跡,不禁讓我們感慨,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孟阿香只是一個湖北農(nóng)村的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農(nóng)民,但她卻用她的行動詮釋了“女子本弱,為母則剛?!?/span>孟阿香生活在湖北通山縣九折嶺的山下,房屋十分破敗,家里只有她和三個“先天性智障”的兒子。年輕時的孟阿香容貌出眾,因此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提親。“近親結婚”在落后的農(nóng)村十分普遍,但這也直接導致了孟阿香生出了有缺陷的孩子。孟阿香一共有七個孩子,三個女兒,四個兒子。近親結婚的壞處,都體現(xiàn)在了四個兒子身上。其中,有三個兒子是“先天性智障”,一直無法獨立地生活,需要孟阿香全天照料。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唯一智力正常的四兒子主動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前往城里去打工。但由于身材十分矮小,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到處打一些零工。面對有缺陷的孩子,孟阿香和丈夫都沒有絲毫嫌棄,而是盡心盡力地照顧好孩子的一切,為他們的以后做好了打算。這不禁讓人想到網(wǎng)上流傳的一句話:愛是常覺虧欠。正如20世紀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所說的那樣,每一個母親都為孩子提供了安全的基地,讓孩子能充分地探索世界。孟阿香心里也十分愧疚,總覺得是因為自己和丈夫才導致孩子的不幸。她不奢望能過上多么富足的生活,而只求孩子們能吃飽喝足就好。由于三個孩子都需要人照顧,因此孟阿香只能待在家里,不能外出打工。她每年都在家里耕種田地,就算自己哪天去世了,也能保證孩子們能夠生活下去。四兒子也經(jīng)常賺錢回來接濟孟阿香和三個哥哥,雖然沒有多少錢,但也讓她非常滿足。92歲的孟阿香,她的三個兒子中,最大的已經(jīng)是71歲,最小的也有57歲。盡管三個“先天性智障”兒子已經(jīng)步入中老年,但他們甚至連吃飯都需要別人幫助,更別說生活自理了。也就是說,孟阿香人生中的71年,都是圍繞著孩子們?yōu)橹行?/strong>。心理學認為,無私的母愛并不僅僅是一種本能的驅使,更是一種情感的選擇和責任的承擔。成為母親的那刻,就意味著要放棄許多個人的欲望和自由,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無疑是一個非常艱辛而漫長的過程。而這樣一個普通的婦女孟阿香,卻將母愛的潛能發(fā)揮到了最大。當年齡日漸增長,體力明顯不支時,孟阿香每天都在憂心自己死后孩子們的生活。為了能讓孩子能夠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她開始教孩子怎樣去吃飯、穿衣、打掃屋子。但由于孩子的缺陷實在是太大了,每件事情都要教上百遍,孩子才能記住。孟阿香的二兒子智力相對正常一些,在孟阿香耐心教導之下,二兒子終于學會了做飯。同時,二兒子也學會了砍柴、耕地,能夠獨立生活,也能照顧其他兩個兄弟的生活了。為了讓自己死后孩子們的生活仍然有保障,孟阿香給孩子們照常做飯,自己卻吃得更少、更差,經(jīng)常挖野菜給自己吃。她心里想著,自己少吃一口糧食,就能給孩子多留一口糧食。許多村民見孟阿香攢糧攢得辛苦,便紛紛給她分一些糧食。這1000斤糧食中,不僅是孟阿香對孩子們的一片母愛,更有著村民們的一片善心。由于經(jīng)年的勞累,加上年齡已經(jīng)超過了90歲,孟阿香的肺部已經(jīng)嚴重老化,隨時都可能去世。令人無比感動的是,孟阿香擔心自己的孩子們無法給自己照料后事,已經(jīng)提前給自己準備好了棺材。她的力量能夠觸及每個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托舉著孩子的一生。老舍曾在《我的母親》里這樣寫道,“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section> 孟阿香用她的一生,照亮了孩子們?nèi)松牡缆贰?/span>這樣的母愛,總是令人無比動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