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緬共剛成立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內部產(chǎn)生了分裂,以昂山、覺溫為首的親華派認為緬甸應當學習教員,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路線;而以德欽巴欣、德欽梭為首的親蘇派則認為緬甸要遵循共產(chǎn)國際的套路,謀得斯大林的支持。 但盡管有分歧,緬共兩派人士在兩個問題上的意見是一致的:① 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② 趕走英國殖民者。 1940年3月,昂山參加印度國民代表大會,英屬緬甸政府開始通緝昂山。1940年8月8日,昂山化名為唐龍祥,德銘拉棉化名唐蘇堂,帶領三十人去延安。 他們在當?shù)厝A人陪同下,并由其華人朋友在仰光唐人街購得唐裝換上后,提前一天登上一艘挪威籍海輪"海利“號,從仰光出發(fā),于8月24日抵達鼓浪嶼。然而,昂山等人在廈門市未能與中國共產(chǎn)黨取得聯(lián)系。他們在廈門市停留期間,被一直密切注意他行蹤的當?shù)厝毡咎貏諜C關攔截。經(jīng)過澤重信的勸說,昂山?jīng)Q定與日本合作。 11月12日,昂山等人在日本特務機關的安排下,化名緬田門義,經(jīng)中國臺灣被送往日本。昂山在日期間,與日方代表鈴木敬司商討了“聯(lián)日反英”的計劃,之后,他在日本的幫助下于1941年3月3日乘一艘日本郵輪秘密潛回緬甸,就此計劃與免得人民革命黨成員進行了商議。 1941年3月10日,昂山率領緬甸“三十志士”中的第一批人員乘郵輪抵達日本。之后,他們在日本的安排下在同年4月赴海南島,在那里接受了軍事訓練。之后,他們在泰國曼谷歃血為盟,1941年12月27日他們正式組建了”緬甸獨立軍“,昂山任副總司令,接受了日本的武裝后潛回緬甸,與英軍作戰(zhàn)。 1942年1月,緬甸獨立軍隨同日軍第55師團進入緬甸,人數(shù)迅速增加,至3月8日抵達仰光時就擴大到上萬人。但快速擴張的緬甸獨立軍也迅速地表現(xiàn)出其殘忍性,在伊洛瓦底地區(qū)對少數(shù)民族發(fā)動屠殺,主要是針對克倫族村莊。實際上,昂山已經(jīng)脫離緬甸共產(chǎn)黨。 同年7月27日,日軍在基本占領緬甸全境后,解散15000人的緬甸獨立軍,組建了3000人的緬甸國防軍,昂山擔任總司令。1943年8月1日,被日軍占領的緬甸組成以巴莫為首的傀儡政權,昂山出任國防部長。 此時由德欽梭與德欽丹東領導的緬甸共產(chǎn)黨,在1943年初在緬甸的緬因德達耶鎮(zhèn)召開了第一次黨的代表大會,德欽梭做政治報告,明確提出建立緬甸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加強抗日活動。德欽梭被選為黨的總書記。 一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局勢發(fā)生急劇變化,法西斯軸心國的敗局開始顯露,日本軍國主義在太平洋、東北亞、東南亞的勢力范圍也節(jié)節(jié)收縮,昂山等實權人物此時又動了轉換陣營的心思。 1944年8月,德欽梭代表緬共秘密到達仰光,與昂山等人會談,建議雙方發(fā)起成立一個團結抗日的組織,昂山表示同意。 9月,各派抗日力量領導人在吳努家中舉行會議,決定成立“反法西斯人民同盟”,由昂山任最高領導人,緬共的德欽丹東任同盟秘書長。 1945年3月27日,在英國的支持下,昂山所領導的武裝突然倒戈向日軍發(fā)動了襲擊,昂山任前線指揮部總指揮。同年8月16日,自由同盟在仰光尼杜迎戲院召開群眾大會,通過了尼杜迎決議,要求緬甸完全獨立、立即撤銷軍事管制、組織臨時政府和召開國民大會舉行普選。當時日本已投降,英國重占緬甸,自由同盟遂成為反英的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主張用和平的手段來爭取獨立。 1946年10月10日,自由同盟發(fā)生分裂,緬共及其領導下的群眾團體因反對參加以英國駐緬總督為首的臨時政府被開除出同盟,昂山等人則參加了殖民政府“行政委員會”。 1947年10月7日,英緬雙方簽定《英緬條約》,英國政府承認“緬甸聯(lián)邦為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這個《條約》在1947年11月上旬、1948年1月1日,分別被英國和緬甸臨時議會通過。 然而這個條約簽下的同時,吳努政府還和丘吉爾達成了英緬共同防御協(xié)定,規(guī)定英軍的教官將會在緬甸的軍隊中任職,英軍還可以進入緬甸的領海和領空。 這份條約成為壓死緬共和自由同盟之間最后一棵稻草,至此,緬共和政府之間徹底破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