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 南村草堂圖局部(元代 王蒙 私人藏) 暮春林壑圖局部(明代 唐寅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暢銷書《中吳紀聞》 淳熙九年(1182),由龔明之口授、其子龔昱記錄,“抄其大端”,編纂成《中吳紀聞》一書。龔明之著書的目的,是為了保存一個時代的遺聞逸事,以使后來之人不忘吳中地區(qū)所流傳下來的風物人情。他在自序里介紹了素材的來源:
后人評價《中吳紀聞》: “于國史之隕遺訛謬,于是乎征驗;郡邑之廢置沿革,于是乎考證;于古今古跡、士大夫出處、賢才經(jīng)濟、閨房貞秀,又皆于是乎總萃。”
誰道休祥系上穹,民心元自與天通。 政平訟理為真瑞,何必金芝產(chǎn)梵宮? 芝華亭宋-龔明之 形式: 七言絕句 押[東]韻 誰道休祥系上穹,民心元自與天通。 政平訟理為真瑞,何必金芝產(chǎn)梵宮。 鑒賞:這首詩名為《芝華亭》,作者是宋代的龔明之。詩中表達了一個觀點,即國家的吉祥并非單純依賴于天意,而是與民心密切相關。詩人強調(diào),良好的政治治理和公正的司法判決才是真正的福祉象征,而不僅僅是仙芝(可能指道教中的靈芝,象征吉祥)生長在佛寺這樣的超自然現(xiàn)象。整首詩體現(xiàn)了儒家的治國理念,認為人間的德政才是國家興盛的根本。 春綺圖軸局部(明代 顧懿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期頤堂(其一)宋-龔明之 形式: 七言絕句 押[尤]韻 投老歸來萬事休,北窗一枕足清幽。 雖然不得行胸臆,幸喜身無千歲憂。 鑒賞: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龔明之的《期頤堂(其一)》。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年事已高、歸隱后的閑適心境。'投老歸來萬事休',意指年邁歸來,世間紛擾仿佛都已放下,生活簡單寧靜。'北窗一枕足清幽',描繪了詩人坐在北窗下,享受著清靜與悠閑的生活,一枕安睡,足矣。'雖然不得行胸臆',詩人雖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內(nèi)心并無太多遺憾,因為'幸喜身無千歲憂',沒有長久的憂慮和煩惱。整體來看,這首詩流露出詩人對晚年生活的滿足和淡泊名利的態(tài)度。 湖山春暖圖局部(清代 惲壽平 天津博物館藏 期頤堂(其三)宋-龔明之 形式: 七言絕句 押[支]韻 百事如今與世違,十花一木謾兒嬉。 莫欺兀兀癡頑老,曾睹升平元祐時。 鑒賞: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龔明之的《期頤堂(其三)》。詩中,詩人以百事與世違的感慨開篇,表達了對當今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和疏離感。'十花一木謾兒嬉'一句,通過描繪孩童在花叢中嬉戲的場景,暗示了世態(tài)的浮躁和人們對于美好時光的忽視。接著,詩人自我表白,'莫欺兀兀癡頑老',表示自己雖然看似愚鈍頑固,但并非不明事理,他經(jīng)歷過元祐年間相對安定繁榮的時期(元祐為北宋哲宗年號),深知世事變遷。整首詩寓言深刻,通過個人經(jīng)歷的對比,揭示了對盛世不再的懷念和對當下的批判,體現(xiàn)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深沉思考。 這首詩寓意積極,重人事民心而輕“天降符瑞”,說一個政權的吉祥禍患,不在于天意,而在于人事,在于“政平訟理”;只要順應民心,天意仍然指歸。
居于邵武老家的龔國隆無錢赴考,已離開原籍的伯父龔紀以驛券助之。 龔程幼年喪父,于墓廬苦讀詩書。 龔明之自幼由祖父母撫育,為解祖母之疾而灼香于頂,祈禱上天從《中吳紀聞》一書中,我們不難得出這種印象:北宋時期,蘇州地區(qū)的龔氏家族不僅父母子女之間,即使是堂兄弟叔侄之間關系亦很密切。
龔明之長年以教書授徒業(yè),生活清苦。他平日里省吃儉用,自號“五休居士”,晚年居于黃姑別墅,啜飲歌吟于其間,悠閑自在。投老歸來萬事休,比窗一枕足清幽。雖然不得行胸臆,幸喜身無千歲憂。
不服丹砂不茹芝,老來四體未全衰。 有人問我期頤法,一味胸中愛坦誠。 期頤堂(其四)宋-龔明之 形式: 七言絕句 押[支]韻 不服丹砂不茹芝,老來四體未全衰。 有人問我期頤法,一味胸中愛坦夷。 鑒賞: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龔明之的《期頤堂(其四)》。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不依賴外物如丹砂和芝草來養(yǎng)生,而是注重內(nèi)心的修養(yǎng)與平靜。他強調(diào)的是,即使年事已高,身體并未完全衰老,他的養(yǎng)生之道在于保持一顆坦蕩平和的心。'期頤法'在這里可能指的是長壽的秘訣,而'一味胸中愛坦夷'則揭示了詩人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寧靜和淡泊。整體上,這首詩體現(xiàn)了詩人對內(nèi)心世界的重視和對簡單生活的向往。 春酣圖局部(明代 戴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期頤堂(其二)宋-龔明之 形式: 七言絕句 押[陽]韻 少年已自樂杯觴,種秫安排老醉鄉(xiāng)。 試問幾回供酒事,真成三萬六千場。 鑒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少年早早便享受飲酒的樂趣,他計劃著種植高粱,以備將來在老去時沉醉其中。詩人通過提問的方式,想象自己未來會有多少次飲酒的歡宴,夸張地說是三萬六千場,表達了他對這種無憂無慮、盡情享樂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詩中流露出一種豁達與超脫,顯示出詩人對人生短暫的感悟和對當下快樂的珍視。整體上,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和人生哲理的閑適詩篇。 “坦誠”即坦蕩誠實,想得開,少煩憂,因而活得爽。 龔明之有兩個兒子,龔晃和龔昱,但均未中舉,也未做官。有資料表明,龔昱與陸游有交往。而且關系密切。陸游在開禧三年(1207)春作《寄龔立道》一詩: 龔子吳中第一流,老農(nóng)何幸接英游! 難逢正似玉杵臼,易散便成風馬牛。 清夜話端思滾滾,暮年心事恐悠悠。 何由喚得閶門棹,一醉千巖萬壑秋? 寄龔立道宋-陸游 形式: 七言律詩 押[尤]韻 龔子吳中第一流,老農(nóng)何幸接英游。 難逢正似玉杵臼,易散便成風馬牛。 清夜話端思滾滾,暮年心事恐悠悠。 何由喚得閶門棹,一醉千巖萬壑秋。 鑒賞: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寄龔立道》,表達了對好友龔子在吳中的敬仰和與之交往的珍貴之情。首句“龔子吳中第一流”贊揚龔立道在吳地的聲望和才華,暗示他是當?shù)爻鲱惏屋偷娜宋?。次句“老農(nóng)何幸接英游”則表達詩人自己能與這樣的人物交往感到榮幸。 “難逢正似玉杵臼,易散便成風馬?!眱删溥\用比喻,形容與龔子相聚的不易和時光易逝,如同玉杵和臼難以相合,又如風中的馬和牛,轉眼即逝,難以長久。接下來,“清夜話端思滾滾”描繪了兩人深夜暢談的場景,思緒萬千。 “暮年心事恐悠悠”則流露出詩人對晚年歲月的感慨,擔心自己的心愿難以實現(xiàn)。最后,“何由喚得閶門棹,一醉千巖萬壑秋”表達了詩人希望能與龔子一同乘舟暢游山水,借酒消愁,享受秋天的美景,以此寄托對友情的深深懷念和對生活的向往。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生動,通過對比和比喻,展現(xiàn)了詩人與龔子之間深厚的友誼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詩作表達了對龔昱的賞識和兩人之間的交誼。 花卉山水合冊局部(清代 王翠) 寄龔實之正言宋-陸游 形式: 七言律詩 押[真]韻 臺省諸公歲歲新,平生敬慕獨斯人。 山林不恨音塵遠,夢寐時容笑語親。 學道皮膚雖脫落,憂時肝膽尚輪囷。 至和嘉祐須公了,乞向升平作幸民。 鑒賞: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陸游寫給龔實之正言的一首寄贈詩。詩中表達了對龔實之的深深敬仰和期待。首句“臺省諸公歲歲新”,贊揚龔實之在朝廷中的活躍與進步,而“平生敬慕獨斯人”則直接表達了詩人對他個人的敬佩之情。接下來,“山林不恨音塵遠”,表明即使身處偏遠之地,詩人仍能感受到龔實之心意相通,如同近在咫尺。 “夢寐時容笑語親”進一步描繪出詩人對龔實之友情的深切懷念,即使在夢中也能感受到他的親切笑容和話語。詩人接著稱贊龔實之的學問修養(yǎng),“學道皮膚雖脫落”,雖然表面看似平淡,但內(nèi)心深處卻深藏不露,堅韌如砥。“憂時肝膽尚輪囷”則贊美他關心國事,憂心忡忡,體現(xiàn)出高尚的品格。 最后兩句“至和嘉祐須公了,乞向升平作幸民”,詩人期盼在至和、嘉祐這樣的太平盛世,龔實之能夠發(fā)揮所長,為國家和人民帶來福祉,成為百姓的幸福之源。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zhì)樸,充分展現(xiàn)了陸游對友人的敬重和對盛世的向往。 |
|
來自: 蘇迷 > 《蘇州名人逸事、名人與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