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人前容易偽裝,人后呢?內心呢?別人看不見的地方,要特別慎重。還有些地方,是自己都看不見的,那就更要小心了。 2.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庸之道,就是圍繞著這句話展開。從內心到行為,從個人行為,到社會的秩序。節(jié)節(jié)貫通,都含著中道思想。 既不壓抑自己的情緒,也不不可控地爆發(fā),而是發(fā)而皆中節(jié),合理合度,有覺有主,這個很重要的。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會造成什么后果,懂得克制。這是看清全局,處理入微。這是很強大的成事能力。內在穩(wěn)定而警覺,清醒而溫暖。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情理法都顧及到,合情合理合法。 3.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這就是君子的生命狀態(tài)。平和,溫和,和善。但是呢,不流俗,不偏頗。國有道,則仕,為天下人做事。國無道,則堅守自己的品性。君子固執(zhí)也。 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經常引用。素行之道,不揀擇?!爸恋罒o難,無限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懸隔”。這也和禪宗的思想是相通的。這樣,無入而不自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好學是工夫,力行是踐行,知恥是守住良知。這是儒學三寶。好學,打通良知之體育力行知用,知行合一,體用一如啊。 老子也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這是道家三寶。儒家三寶比較踏實,平時。道家三寶,更為高明,仁慈,儉樸,無為。儒家則是仁愛,系統(tǒng),有為。儒家的上出,就是道家。 6.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道家,走的是誠者之路。儒家走的是誠之之路。道家無為而無不為。儒家是為之,莫知應,而“擇善而固執(zhí)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真是有理想。讓這個世間,多一些人性的光輝和希望。 博學之,廣博地學習,但又不是泛泛地學習,要有問題意識,帶著疑問,帶著問題學習,多提問,審慎地思考,要考慮地周全,明辨是非對錯與邊界。好,這一番操作下來,確定了要多的,那就執(zhí)行,篤行,一定要做成。 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就是工夫,卷自己。不僅僅在博學這個層面卷,而是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五個層面都要卷起來。 人平庸是注定的,不平庸則是難得的,甚至是奇跡。如何創(chuàng)造這個奇跡,靠運氣是沒用的,考的是見地、工夫和真心。守住真心,永遠不迷失,保持鮮活,真誠。見地,就是大的格局,明確的方向,系統(tǒng)的方法。工夫,則是身心的修行,勤懇的踐行。 如此,人立住了,能成事,成小事,成大事,終能有所成就。9.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至誠啊,最是至真的心,天心啊,清靜的本心啊,這個本心越明,就越能發(fā)揮生命的潛能和天賦啊。從一人到天下人,從一物到天下物,至誠盡性,參天地之化育。 10.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尊德性,就是明心,就是盡性。道問學,則是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廣大的格局,需要精微的工夫踐行。極高明的智慧,需要在日常生活里運用。所以溫習經典,開生命之新氣象,修養(yǎng)自己,據于德也,真正把“禮”化入生命,修己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