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三兵團先是改編為東北邊防軍,后又改為中國志愿軍,至此,我們開啟了另一場戰(zhàn)爭,這便是著名的抗美援朝,我們率先進入朝鮮的部隊是原來四野的十三兵團,他們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就在東北地區(qū)戰(zhàn)斗,那里和朝鮮地理相似,所以一開始他們打的也比較順,甚至一度打過了三八線,可對于戰(zhàn)爭來說,我們的盟友只有朝鮮一家,而美軍則是有著十六國的聯(lián)合國軍,等戰(zhàn)爭進入到犬牙交錯的態(tài)勢時,兵力的消耗必然是一個大問題,這就引出了原四大野戰(zhàn)軍的部隊先后入朝的順序。 我們說道四野的部隊率先入朝作戰(zhàn),接下來入朝的就是三野的第九兵團,這支兵團是三野的精華部隊,全員有十五萬人,他們一開始就打了一場硬仗,那便是著名的血戰(zhàn)長津湖,后面就是歸屬一野的第十九兵團了,他們的原型就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楊羅耿兵團,主要在解放時期與華北傅作義作戰(zhàn),而且還在平津戰(zhàn)役時滅了傅作義的王牌軍,后來有跟隨彭總征戰(zhàn)大西北,也是一支身經百戰(zhàn)的部隊。 志愿軍 這時候四大野戰(zhàn)軍的部隊多數已到達朝鮮,可唯獨缺了二野的部隊,要說二野的部隊為啥來的這么晚,主要是他們有別的任務,先說在解放戰(zhàn)爭后期,二野的部隊進軍大西南,對戰(zhàn)胡宗南和宋希濂的九十萬國民黨軍,可說是有九十多萬,實際上多是驚弓之鳥,又或者是之前被我軍重創(chuàng)過的國民黨軍,所以二野的部隊一路摧枯拉朽,沒多久就收復了成都,至此西南大局已定,雖然是沒有大戰(zhàn)了,可訓練已起義的國民黨軍和藏在深山里面的殘軍成了二野的主要任務,不僅如此,李彌的第八軍殘部涌入緬甸,勢力一度擴張,甚至有著攻擊云南邊境的打算。 為此,二野司令部的部署是,取消原來的兵團制度,由二野司令部改為西南軍區(qū),軍區(qū)之下直轄軍一級別的單位,這樣其實增加了部隊山地作戰(zhàn)的機動性,要不然動輒大兵團作戰(zhàn),無疑是拿大炮打蚊子。就比如原來四兵團的十三軍和十四軍,他們直接改為駐守云南,就地維護當地和平與安全,后來這兩支部隊還參加過抗法援越等一系列戰(zhàn)役,鞏固了邊疆安全。 原四兵團司令員陳賡 而當抗美援朝的戰(zhàn)火傳來以后,原來二野的部隊各個摩拳擦掌,都要去第一線,可就產生了問題,因為當時中央命令各兵團有序開赴朝鮮戰(zhàn)場,但這時候二野已經沒有兵團這個建制了,沒辦法,只能用二野的精華部隊重組一個兵團,于是這才有了志愿軍第三兵團,其麾下三個軍,分別是是12軍 15軍和60軍,司令員是陳賡,副司令是王近山,這可只是表面看見的。 實際上整個三兵團亂的很,先說12軍,新組建的第12軍為原第12軍兩個師加第11軍1個師又1個團編成,軍首長由第11、第12軍首長分別擔任。第15軍由原第15軍兩個師、第10軍1個師編成。另外向著名的180師所在的60軍更亂,新組建的第60軍由原第60軍兩個師和第61軍1個師編成,軍長卻由第61軍軍長擔任。該軍第179、第180師的兵員質量因合編了國民黨起義的第95軍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也是后來180師猶豫不決導致失敗的原因之一,同時以第179師為例,全師整編后共1.37萬人,起義人員有6659人,占總人數的將近1/2。第180師的情況也大致相同。 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 這還只是部隊上的情況,在兵團指揮機關上,多數是由陳賡第四兵團直接改編的,而另外一少部分的干部,如王近山 杜義德等戰(zhàn)將,還有一部分參謀都是外來加入進來的,按理說這種組成模式也沒有多大問題,可陳賡旅長偏偏生病了,這就導致副司令員王近山這個外來戰(zhàn)將,直接指揮起原四兵團的指揮班底了,雖說王近山也是原來386旅的老人,可在解放戰(zhàn)爭初期,王近山就跟隨劉鄧打了一系列戰(zhàn)役,成了二野最得力的戰(zhàn)將之一,而陳賡旅長則是獨立作戰(zhàn),兩者差別很大,所以這時候早就是天壤之別了。 更要命的是三兵團是三兵團機構到1951年3月16日方正式成立。可沒過多久就因為戰(zhàn)事緊張而入朝作戰(zhàn)了,這就讓王近山沒有多少時間來熟悉部隊,如果是陳賡在的話還好,可他不在,王近山只得趕鴨子上架,更何況國民黨起義部隊的戰(zhàn)斗力終究是不如原來二野的老部隊,這都為五次戰(zhàn)役埋下了隱患。 原十五軍軍長秦基偉 有人說:“那王近山第五次戰(zhàn)役之前的狂妄自大從那里來的啊”,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解放大西南的風卷殘云,他以為美軍也只是比蔣軍強一點,我軍只要充分發(fā)揮運動戰(zhàn),再來幾個沖鋒,早晚把美軍王牌趕下海,這其實就和剛到朝鮮的九兵團很像了,他們以為美軍陸戰(zhàn)一師和整編七十四師差不多,可沒有料到,美軍的機動性可比七十四師強了不止一點,而他們也沒有料到,最終讓殘敵逃跑了。 所以說,相比于九兵團早在戰(zhàn)爭之前的飲馬長江,和十九兵團的待命大西北,三兵團早期入朝的不順似乎已成定局,可畢竟是我軍二十多年的老部隊,又有著如王近山一般的軍中悍將們,到了后期,這種狀況也是改變了不少,最重要的是原來的陳賡司令員來朝鮮了,這就無疑給三兵團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后期上甘嶺的坑道作戰(zhàn)就是例證。 影視中的志愿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