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節(jié)目預(yù)告: 12月3日即將播出 《薊州的詩意園林》 《海河柳》執(zhí)行主編 天津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 天津市紅樓夢研究會理事 周長庚 1951年,著名紅學(xué)家周汝昌先生赴四川華西大學(xué)工作前,因路途遙遠(yuǎn),當(dāng)時交通工具也不便,不知還能否再回到家鄉(xiāng),“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四川的山路崎嶇,要回家鄉(xiāng)一次非常不容易。周汝昌先生的鄉(xiāng)土觀念很重,天津是周汝昌先生的故鄉(xiāng),咸水沽是天津至大沽口之間的一個古鎮(zhèn)。為解赴四川后的思鄉(xiāng)之情,周汝昌先生請當(dāng)時的名流畫家根據(jù)他對家鄉(xiāng)咸水沽周氏花園的記憶,繪出了《咸水沽舊園圖》,并請張伯駒先生創(chuàng)建的庚寅詞社于畫冊上題詩。 今日天津咸水沽 張伯駒先生1950年創(chuàng)建庚寅詞社,成員中有汪仲虎、夏枝巢等當(dāng)時的大家,以及周汝昌、孫正剛等年輕一代,少長咸集,非?;钴S。《咸水沽舊園圖》畫冊中有汪鸞翔畫作四幅:《楓紅蘆白村》、《射魚沽》、《爽秋園》、《藤蔭書屋》,并皆題詩于畫幅。汪慎生一幅《藤蔭書屋》。陶心如一幅《楓紅蘆白村圖》,上有張伯駒、黃君坦、啟功三家題詩。張琢成三幅:《旭升閣》、《楓紅蘆白村》、《射魚沽》,并皆題詩。也正是在這一年,當(dāng)“庚寅詞社”輪值周汝昌先生任社長時,請張伯駒先生代為召集一社,征題《咸水沽舊園圖》。張伯駒、顧隨、寇夢碧、啟功等諸位先生均有詩詞賀詠。 周汝昌先生曾在《行人猶說水西莊》一文中提到:“我在一部自述性的小隨筆書里,提到寒家早先有一座小園子,題名曰'爽秋園’。但這都是后來的雅稱,家里自己人則始終叫它為'柴火園子’。因?yàn)檫@是我祖父把一片堆存柴草的地方加以經(jīng)營改造,居然成為一個小花園子,地方不大,建筑簡單,只有一座二層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小樓,一座土山上建有六角小亭,樓前一道溪水,上有木平橋。此處就是以各種花木為勝,有古藤、大海棠樹、結(jié)果實(shí)的芭蕉。此外則是引水分畦來栽種花草,秋天以菊花蔚為大觀。此園久廢。我和張伯駒先生交往時,忽生一念:他有一個詞社,社員都是有名的詩人墨客,而且不少還是進(jìn)士、翰林,我就請張先生代我召集了一社,題目是'咸水沽舊園’。開社題要有一個啟事說明原委,我借此機(jī)會作了一篇四六句駢體文,敘的都是我家的家史、園史以及祖父的生平為人,每句之下都有小注,特別是關(guān)于海河流域的村鎮(zhèn)歷史,敘得很清,史料豐富??赡苁谴宋囊鹆松缬训淖⒁猓髅壹娂姂?yīng)題而集成了一個小集,大江南北,各地詞客,居然有多家作品運(yùn)用了水西莊的典故作為比喻。記得那篇四六文啟事,天津吳玉如先生見了大加賞識,此后他每到北京一定要我去見他,共同講文論字。而這篇啟事是燕園老同窗孫錚(字正剛、號晉齋)用他的那筆小字刻蠟板油印后,才得付呈諸位名家的?!?/span> 爽秋園是周汝昌先生的祖父周銅所建。周銅字印章,號了俗道人,一生酷愛藝術(shù),書畫成績,名藉鄉(xiāng)里。尤其愛戲曲演唱、民間花會的表演。由他提倡、資助創(chuàng)辦了咸水沽同樂高蹺老會、龍燈會、法鼓會。他有生之年,因其兄周銳跑海船發(fā)了家,大概于清代同治末年至光緒初年在老海河岸邊,將原來堆放柴草的“柴火園子”,利用老柳古槐改建成為一座“爽秋園”。樓臺亭閣、小橋流水、奇花異草、名人字畫、鹿鳥動禽應(yīng)有盡有。這在當(dāng)年咸水沽乃至天津衛(wèi)也是頗有名氣的。 爽秋園到周汝昌先生出生時(1918年)雖然還在,大約不久隨著祖父周銅的病逝,即損毀于上個世紀(jì)的二十年代初期。這樣算來,爽秋園大概存世不到五十年。周祜昌先生在《爽秋樓》一文中記載:“祖父晚境養(yǎng)病,遷居園中西齋,制籠試養(yǎng)啄木鳥。老宋媽曾抱汝老(不過三歲)往視,余猶能憶之?!敝苋瓴壬詳ⅲ骸拔覍ψ娓敢稽c(diǎn)兒也記不得,只聽母親和哥哥講過,有時候宋媽媽抱了我去看爺爺,那時爺爺獨(dú)自住在'柴火園子’(后名'爽秋園’)里,爺爺已經(jīng)病了,見了我這最小一個幼孫,還是高興的,從他盛點(diǎn)心的瓷罐里拿一塊'福喜字’(點(diǎn)心)給我?!?/span>這是紅學(xué)兄弟對祖父和園子最早的記憶。 原來從周家住宅出胡同往北走不遠(yuǎn)(老海河方向),先是一個壓麥場,北邊種著一溜樹,有玉蘭樹、絨花樹等。場的下坡是一個菜園子,種著玉米、黃豆、山藥等,到了季節(jié)再種小麥。再往北就是稻田,挨著爽秋園旁邊有一間水車房子,引老河水澆灌稻田。這是上個世紀(jì)四十年代末爽秋園遺址的大概情況。直至上個世紀(jì)的50年代末,爽秋園遺址已沒有菜園了,但稻田還在,也種麥子。那時老海河岸邊仍有幾棵巨大的老柳濃蔭蔽日,人們常常來到這里乘涼,據(jù)說這也是爽秋園的遺存。絨花樹還在,春夏時枝葉似梳子狀,開著粉紅色的花,顏色很漂亮。周祜昌先生于1979年曾作詩一首:“老屋南山近有家,雄文北闕筆生花。鄉(xiāng)人猶說'旭升閣’,待泛星河萬里槎?!?/span>詩后有注:祖輩曾營建花園,有木質(zhì)兩層小樓一座,名“爽秋樓”,又名“旭升閣”。 據(jù)周祜昌先生《藤陰馀話》記載:爽秋園北面為老海河,園子?xùn)|面臨吃水坑,園中之水即引吃水坑之水,園南面一帶是周家老宅。園子周圍是雪白粉墻,園子大門為木杉門。木杉門迎面是一條石子漫成的甬路,平坦寬豁,兩邊是盆栽,甬路南面臨大門處有車房二間。沿甬路折向西北,兩邊有棕櫚樹,樹干挺拔如柱,葉簌豎于干頂,形如扇,花小而黃色。路東面有高崗,崗下被小柏樹而圍,枝繁葉茂,盤根錯節(jié)。崗上有一六角小亭,小巧玲瓏,造型優(yōu)美,站于亭中向遠(yuǎn)望去,四周景色盡收眼底。
出亭轉(zhuǎn)過山崗,水聲潺湲,一河橫貫園中,其水清澈,溶溶蕩蕩,水上有一木欄桿橋,直木為欄,石板粗糙,立于橋上,俯而視之,魚兒悠然自得。走過橋去,果木漸多,路邊刺梅成行。東面是一座三楹小樓,小樓兩層,四面出廊,流角飛檐。樓前兩株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小樓正門兩側(cè)有一對小石獅子,雕琢質(zhì)樸,靈氣逼人。門上方懸大牌匾,上書“積善人家”四個大字。小樓一層內(nèi)陳設(shè)典雅,古樸大方。正面墻上有牌匾,為倪欽篆書“爽秋樓”。兩邊有史可法寫的一副對聯(lián),其聯(lián)云:斗酒縱觀廿一史;爐香靜對十三經(jīng)。西墻上懸著聯(lián)牌,三尺見方,是嚴(yán)嵩書寫的大“樂”字。抱柱上又有楊繼盛一聯(lián),寫的是:野鶴隨云去;飛龍帶雨歸。橫額為蕭庚亭寫的“蕉鹿”。東墻有影壁,木刻乾隆御筆“軒冕泥塗是本腸……”東北角為樓梯,二層樓梯正對面墻上額牌寫著“旭升”二字,為胡季侯篆書。抱柱亦懸聯(lián)牌,藍(lán)底金字,集蘇東坡書法。橫額是戴彬元寫的“仙骨佛心”,中間供著魁星木雕像,頗有曹寅“魁星閣”之風(fēng)。四周一望,皆隔扇窗欞,憑欄可觀園內(nèi)全景。 穿過梅林繼續(xù)向西,可見佳木蘢蔥,奇花閃灼,櫻桃、牡丹、芍藥、芭蕉,皆在此處。西墻根有皂角樹,華蓋如云,樹下有青石板桌并兩個石墩,可以坐此歇息。再往前是小屋三間,為周銅藏書之所。向南可至河邊。河邊有桔槔,用木斗提水可以灌園,旁有老柳合抱,綠葉成蔭。繞過臨水河,沿甬路向南,路西面為花窖,寬綽透亮,頂作坡形。東邊是菜圃,分畦列畝,佳蔬蔥菜,漫然無際。 通過周祜昌先生的描述,可知爽秋園中有“舊園六景”。其一爽秋樓,其二旭升閣。其三藤蔭齋,因園中有古藤二株,周汝昌先曾生回憶:“此二老藤,樹齡恐怕至少超過三百年,是明代所植。所以從祖父起,視若'家珍’,遂取了一個'藤蔭齋’的雅號。因此,'藤蔭齋’是求大名鼎鼎的南??涤袨闀鴮懙?。每到春末,紫花如垂珠,清芬滿院。每讀杜老'浥露思藤架’之句,總是鄉(xiāng)緒盈懷,親情滿目。” 因清代詩人汪沆有“豆子?邊夜射魚”的句子,周汝昌先生曾考證豆子?即是咸水沽,咸水沽也就被詩人們稱作為“射魚沽”,周汝昌先生早年曾自號“射魚村人”。咸水沽可稱魚米之鄉(xiāng),每逢春夏之交,運(yùn)河夾黃河水挾泥沙俱下,民間稱“麥黃水”,膏沃百里,物產(chǎn)豐饒,魚蟹肥美,帆檣如林。民間有諺語:“初一十五兩明落,半夜晌午潮”,潮汐隨月出運(yùn)行,一次在正午,一次在子夜?!俺焙鄢跎稀薄耙股漪~”的情景,都與渤海的漲落潮有關(guān),漁夫沿老海河河岸奔逐,手執(zhí)魚叉捕魚。在爽秋樓上遠(yuǎn)眺即可遠(yuǎn)觀漁夫“射魚”的場景。清代詩人吟誦咸水沽還有“楓紅蘆白亦可憐”的句子,所以詩人們又稱咸水沽為“楓紅蘆白村”,憐是“憐愛”之意?!皸骷t蘆白”是咸水沽秋天的景致,楓葉紅了,蘆葦白了,紅色與白色相得益彰,煞是好看,讓人流連忘返,愛戀不已。所以這“射魚”與“楓紅蘆白”皆是六景之一。 其六為園中的友鹿山房,是指有一年遠(yuǎn)在東北的老表親送給周家一對梅花鹿的“雅稱”。據(jù)周汝昌先生回憶,早年有位老表親在吉林經(jīng)營木材,有一年慨贈周家一對鹿,其中雄梅花鹿一只,另一只卻是母麋鹿。這不成對的“夫妻”無法生養(yǎng)小鹿。周汝昌先生偶然路過“樂仁堂”的鹿苑,忽發(fā)奇想向樂家主人洽商要只小母鹿,沒想到樂家慨然惠贈,此事在咸水沽傳為佳話。 周汝昌先生的母親李彩鳳出生在咸水沽北洋碼頭的學(xué)究之家。結(jié)婚后,堂兄來看她,還捎來一本《石頭記》。她通讀之后,經(jīng)常給周汝昌兄弟們講書中故事。她把春日游覽爽秋園時,周家女眷們?nèi)纭妒^記》中女孩兒們一樣梳妝打扮、逛大觀園般熱鬧的場面講給周汝昌兄弟們聽。這些故事令小小的周汝昌聽得非常入迷,所以母親李彩鳳是他“入紅”的啟蒙人。昔時,每逢夏日晚涼,周家弟兄子侄聚在爽秋園,笙管笛簫,絲弦鐘罄,登樓合奏。這時,悠揚(yáng)的弦管歌唱之聲,緩緩地彌漫在老海河的上空,四鄰乘涼的人們,如聞仙樂,真有“人間天上”之感!周銅每日三次登上爽秋樓焚香祭拜,祈禱盼望后代子孫能夠出現(xiàn)有文采的人才。所以爽秋園雖然未能流傳于后世,卻始終影響著周祜昌、周汝昌兄弟。 周氏舊藏《石頭記》 《咸水沽舊園圖》畫冊上高毓浵先生的題詩將爽秋園與王維的“輞川居”、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相媲美,恬靜自然的田園風(fēng)光,物我相愜的桃源仙境,令人無限遐想。爽秋園一門文采,絲竹風(fēng)流。還將爽秋園比作南宋時期的《耕織圖》,一幅男耕女織的理想畫卷。又用“千金買鄰”的典故,贊美爽秋園品高德厚,愿結(jié)鄰而居。而“江南景只鶯花少”“萬家稻蟹盡良田”的詠嘆,真實(shí)寫出了津南號稱“小江南”的物產(chǎn)富庶之美。高毓浵先生是天津最后一位翰林,題咸水沽舊園圖時已七十四歲。 現(xiàn)今這本《咸水沽舊園圖》畫冊收藏在恭王府博物館周汝昌紀(jì)念館,成為了研究古鎮(zhèn)咸水沽和津沽海下文化的珍貴歷史資料。周汝昌先生曾多次提到過:爽秋園是“海下”諸村鎮(zhèn)中僅見的一處特例??梢哉f,咸水沽的這座周家舊園見證了津沽海下文化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 11月6日開始 每周一到周五 晚間19點(diǎn) FM91.1 AM1386 天津生活廣播“城市記憶”節(jié)目 陸續(xù)推出新系列: “文獻(xiàn)里的天津”第七季 節(jié)目聚焦《天津園藝史》 天津園藝史 20 “月季夫人”蔣恩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