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說過:“習慣能造就第二天性。” 誠然,如果說父母給了孩子第一次生命,那么習慣多半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若是習慣不好,日復(fù)一日,人就不知不覺廢掉了。 從孩子的身上,表現(xiàn)出以下幾種弱者習慣,是沒有出息的開始,父母要特別注意,并引導(dǎo)改正。 01 習慣狡辯,總有理由認定自己沒有錯。
對于老子的話,孩子可能是一知半解的,但仍舊是判斷孩子好壞的一個標準。 在我居住的小區(qū),劉阿姨的孩子,拿走了王阿姨家的孩子的一個卷筆刀。 大概是那個卷筆刀上,有一個卡通人物,讓孩子都很喜歡。 有幾個大人看到了劉阿姨的孩子,做了什么,但是孩子死活不認,就說:“我什么都沒有,我什么都沒有看到......” 直到劉阿姨從孩子身上,找到了卷筆刀,孩子還是不認,還罵罵咧咧。說是大人欺負他。 人不要過多的辯解,錯了就低頭,知錯能改就好。 喜歡狡辯,是會被人瞧不起的。 02 習慣依賴,把父母當成無所不能的人。 動不動就說:“你等著,我回家找爸爸?!?/p> 爸爸成為孩子的保護神,什么都能搞定,一定讓孩子出一口惡氣,后來能耀武揚威。 無形之中,爸爸就在助紂為虐。 有一段時間,臺州的一位爸爸,看到孩子和同學(xué)在嬉鬧,認為自己的孩子吃虧了,就動怒了,還動手了。這件事,引發(fā)大家的關(guān)注和點評。 孩子習慣了“仗勢欺人”,父母還渾然不知,這是一個弱者習慣的開始。 有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會獨立。處理好玩伴關(guān)系,這是最起碼的事情。 作為父母,也會想辦法給孩子獨立的思維和行為,而不是一直蜷縮在父母的懷里,更不是在溺愛之中。 03 習慣退縮,凡事都是三分鐘熱度。
每天進步一點,就可以邁出一大步。 日本的鋼琴家藤子海敏,從小學(xué)鋼琴,但是一直沒有成名。 她還兩次失聰,導(dǎo)致聽不到鋼琴的聲音。 她在歐洲學(xué)習鋼琴多年,無功而返。 直到六十歲,她的勵志故事才被人發(fā)現(xiàn),并且推上熒幕,從此一舉成名。 但是有的孩子,走了一小步,就不想走了,自認為太累了。壓根就不能有“大器晚成”的潛質(zhì)。 加上父母都恨不得孩子早點出名,也有拔苗助長的行為,導(dǎo)致孩子隨意放棄覺得不對勁的目標,耐力越來越小。 04 習慣放縱,從來沒有自律力。 “撫觀天下”網(wǎng)絡(luò)平臺,發(fā)了一條扎心的消息。 一個女孩,去歌舞廳很長時間,母親來接她。 天空下起了雨,女孩喊母親買傘。母親沒有聽清。女孩立馬就憤怒了,甚至沖著母親揚起了巴掌。
多少孩子,占著父母的愛,有恃無恐,為所欲為。父母只能給他們服務(wù),滿足他們的要求,一次次退讓。 孩子習慣了放縱自己,對的錯的,都不管,自律力基本是沒有的。 很多家庭里,孩子拿著手機,可以熬夜玩游戲。根本不管什么作業(yè),什么成績。未來會發(fā)生什么,可想而知。 也有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暴躁脾氣,兇狠的行為,變成惡果是很容易的。 05 習慣拖延,沒有馬上行動的勇氣。 你的孩子是不是會這樣:鬧鐘響了三次,還是沒有起來;周末,說好夜里十點睡覺,但是十二點還在看手機。 今天安排的事情,到了晚上才發(fā)現(xiàn),沒有做,索性明天做吧。 任務(wù)堆積到一起,非做不可了,才手忙腳亂地開始。
慢慢來,沒有錯,慢到?jīng)]有章法,不管時間,就是慵懶散了。 時間不等人,更不會等孩子。等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多次錯過,那人生的機遇就錯過了。 就算能后知后覺,但是起步可能太晚了,不是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到大的時候再開始。比方說,舞蹈訓(xùn)練。 06 習慣敏感,認為所有人都在針對自己。 “你是在罵我嗎?你為什么斜視我?”但凡種種,都體現(xiàn)了高敏感的習慣。
好的敏感力,會讓孩子洞察到機會,抓住一些細節(jié)。但是過于敏感,會讓各種情緒垃圾,壞的事情,都長期被在乎,從而心靈的負擔很大。 比方說,鄰座的同學(xué)在聊天,孩子以為在聊自己的壞話。不管鄰座如何解釋,都不聽。從而關(guān)系搞砸了。 還比方說,度假之前,父母在商議,給了孩子一個不好的臉色。孩子認為自己不受歡迎,從而和父母鬧情緒。 所有的人都針對自己,孩子有這樣的認知,那就每天都在鋒芒之中,過不下去。 07
要搞清楚,是人在控制習慣,還是習慣控制人。 孩子有了弱者習慣,那么父母就應(yīng)該幫助孩子,控制習慣,改變習慣。 多引導(dǎo)去靠近正能量的群體,感受世界的積極美好。從小就有值得堅持的目標。 多帶孩子去讀書,大家一起來,是書本里尋找陽光,提升對社會的認知。 多一些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真實心理,給孩子化解內(nèi)心的溝溝坎坎。 用好習慣,取代壞習慣,終生受益。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