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教授致力于經方醫(yī)學研究,明析藥證本源,著重方證研究,開創(chuàng)體質辨證之法門,融聚日本漢方醫(yī)之精華,采納現代醫(yī)學的科學內涵,在“以人為本,以不變應萬變”的醫(yī)學思想指導下,重建經方醫(yī)學“方-人-病”方證三角診療模式。筆者隨師學習,今整理老師運用經方調治腫瘤病案3 則,結合黃師經驗簡述如下。 葉某,女,72歲。初診日期:2009 年6 月16 日。2009 年5 月26 日因胃癌行胃全切術。術后未做放化療希望中醫(yī)治療,現神情倦怠而憂郁,納呆睡眠欠佳,便稀查有潛血。面黃暗無光澤,眼胞虛浮。舌胖偏紅、苔薄舌面干。脈緩弦,脈率52 次∕分。體重44kg??紤]胃癌術后體質虛損狀態(tài),予薯蕷丸強壯體質。 處方:山藥30g,紅參10g,白術10g,茯苓10g,生甘草5g,柴胡10g,防風1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黃10g,杏仁10g,桔梗10g,神曲15g,大豆黃卷10g,麥芽15g,麥冬15g,肉桂5g,干姜10g,紅棗20g。15 劑,每日1 劑,水煎服。 2009 年6 月30 日復診:牙齦腫痛、口干、汗少,睡眠佳,食欲可,大便成形。眼袋如臥蠶。脈率56 次∕分,脈弦。體重46kg。查白細胞3.27×109/L,血紅蛋白108g/L。大便隱血(–)。處方:守上方薯蕷丸加生薏苡仁15g。1 劑服2 天。 2009 年8 月11 日三診:納眠好,體重47kg。口干減。精神體力明顯好轉。大便正常。有少量痰。7 月8 日查:白細胞5.24×109/L,血紅蛋白112g/L。守方續(xù)進。 2009 年9 月15 日四診:氣色轉佳,體重47kg。入夜口干,食欲尚佳。9 月11 日查:白細胞3.75×109/L,血紅蛋白116g/L。處方:薯蕷丸用紅參,大豆黃卷改為生麥芽15g,加枸杞子10g、女貞子10g、墨旱蓮10g。15 劑,1 劑服2 天。 服至2010 年1 月5 日七診時:體重50kg。一般情況好。無特殊不適,早上痰略多。處方:前方紅參改為生曬參。15 劑,每劑服2 天。囑以后守方續(xù)服。 按:本案為胃癌術后,身體羸瘦、體質虛損,整個脾胃消化吸收系統嚴重受創(chuàng),此時運用薯蕷丸平淡之中大顯神奇!正氣漸復,復雜的病理紊亂狀態(tài)得以修復、調整和代償。黃師在用薯蕷丸時常用原方,遵原方意重用山藥,人參則習用黨參、生曬參、紅參三種之一二。偶據情酌加平淡之味如麥芽、薏苡仁、二至丸等。雖因藥房缺白蘞而不用亦每獲佳效。 薯蕷丸應用的療程當論年月計,囑安心休養(yǎng)、不求急功,但緩圖胃氣來復。故此方為體質方而非對病方。用薯蕷丸時常改丸為湯,每劑常服兩天。治療后期病情穩(wěn)定后還常做成丸藥或膏滋藥服用。堅持服用薯蕷丸后多能明顯提高機體抗病力及修復能力,改善虛勞百損體質及患者生活質量。 李某,男,76 歲。初診日期:2007 年7 月28 日?;颊? 月12 日晚飯后腹脹惡心、嘔吐,后出現黑便。3 月5 日在某院確診為賁門(低中分化腺)癌,行手術治療。體重術后下降15kg,現體重為55kg??淘\:畏寒怕冷,油膩飲食后惡心、嘔吐。自覺腹中有氣、噯氣、腸鳴。眠差。大便3~4 天1 次,時需使用開塞露。舌暗紫。因營養(yǎng)不良及貧血不能化療,行胃腸外營養(yǎng)支持。有消化性潰瘍、2 型糖尿病病史。處方:肉桂6g,桂枝6g,炙甘草3g,黨參10g,麥冬12g,阿膠10g,生地黃12g,龍骨12g,牡蠣12g,山藥20g,制半夏6g,砂仁5g,干姜6g,紅棗20g。入黃酒3 匙,水煎,每次50ml,日三服。 2007 年8 月4 日二診:精神明顯好轉,睡眠改善,畏寒消失,嘔吐停止,納增,有反流,腸中有氣,大便2~3 天1 次。體重穩(wěn)定。守方加天冬12g。 2007 年8 月11 日三診:腸鳴,有振水音及反流。畏寒汗少而眠差。無嘔吐、喜甜食,大便2 天1 次,稀溏不成形。體重穩(wěn)定。舌暗淡,苔薄。守上方炙甘草加至6g,紅棗加至30g。 2007 年9 月1 日四診:貧血貌好轉。反流仍有,大便偏稀,睡眠欠佳。舌暗淡苔薄黃。處方:黨參12g,麥冬12g,肉桂6g,桂枝6g,炙甘草6g,熟地黃12g,阿膠10g,龍骨12g,牡蠣12g,山藥20g,干姜6g,砂仁6g,紅棗30g,茯苓12g,制半夏6g。濃煎頻服。 2007 年10 月13 日五診:畏寒已無,精神好,臉色有光澤。腸鳴,大便干溏不調,便次不一。舌暗紫苔薄白。守方斷續(xù)服至2008 年5 月體重增加1.5kg。乏力改善、大便成形、睡眠好轉、臉色好轉。仍有反流、腸鳴。舌暗紅。守方續(xù)服。 按:黃煌教授認為,炙甘草湯在古代是止血強壯營養(yǎng)方,有止血、改善貧血狀態(tài)、糾正營養(yǎng)不良、增加體重等效果,常作為調理體質方,針對身體整體的“炙甘草湯體質”狀態(tài),多見于大病、大出血后,或營養(yǎng)不良,或極度疲勞者,或腫瘤患者經過手術、放化療后。患者此時精神萎靡、體重下降、身心憔悴、有明顯動悸感,并可伴有早搏、房顫。黃煌教授在運用炙甘草湯時常去麻仁不用。羸瘦憔悴者麥冬可重用。心悸、動則氣促、食欲不振明顯者常加龍骨、牡蠣和山藥。頭暈眼花或虛喘者常加山茱萸、五味子。消瘦乏力者加天冬、枸杞子。伴有惡心嘔吐加姜半夏、砂仁。 本案運用炙甘草湯調體時特別注重了煎服法,并加有半夏、砂仁及龍骨、山藥顧護胃氣,并使藥液得以最大限度地煎出、吸收及利用。服藥期間主張破除忌口之禁,配合食用紅燒豬蹄、豬牛蹄筋、雞鴨翅、鴨掌、雞爪等富含膠質的食物。 沈某,男,54 歲。初診日期:2007 年10 月9 日。2007 年3 月診斷為惡性淋巴瘤,化療7 個周期。疲勞乏力,晨起口苦,惡心不欲食,怕冷,反復感冒,受涼腹部不適。兩手指麻木。舌暗,脈細乏力。形體中等略瘦,膚色晦暗。膽固醇6.0mmol/L、甘油三酯2.5mmol/L。處方:柴胡10g,黃芩6g,制半夏10g,黨參12g,生甘草6g,白術12g,茯苓15g,豬苓15g,澤瀉15g,肉桂6g,桂枝6g,干姜6g,紅棗30g。水煎,每日1 劑。 二診:2007 年10 月16 日。感覺精神好轉,大便日1 次,成形。疲勞感減輕,臉上有光澤。手麻仍有,未再感冒。舌暗胖苔薄。原方繼服。 三診:2007 年10 月30 日。多食后胃脘不適,夜間自覺咽喉有痰,易咳。睡眠偏淺,夢多易醒。脈滑。處方:姜半夏15g,厚樸12g,茯苓20g,蘇梗12g,枳殼12g,陳皮10g,生甘草6g,干姜6g,竹茹6g,連翹15g,紅棗20g,7 劑。后繼以柴苓湯加味。 服至2008 年9 月1 日復診:體力精神好,納眠可。手麻、惡心等已無。體重穩(wěn)中有升達55kg。改方薯蕷丸。 按:本案惡性淋巴瘤化療后選用柴苓湯調理,不僅使其反復感冒消失,而且體內的蓄水狀態(tài)得以改善,其人膚色轉亮、疲乏感減輕,體重得增。 (1)對于惡性血液病和腫瘤患者后期的治療,黃師常強調指出“精神不垮、胃口不倒、體重不減”的重要性,對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和身體康復大有裨益。常采用炙甘草湯、薯蕷丸、柴苓湯、附子理中湯等經方。這些方藥雖然沒有直接的抑癌殺癌功效,但留人治病是整體調治,對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配合并支撐完成放化療共御癌瘤確有明顯效果。 (2)黃師認為,薯蕷丸可用作強壯劑,主治以消瘦、神疲乏力、貧血為特征的虛損狀態(tài)?;颊叱S邢?、貧血貌、疲憊乏力、頭暈眼花,多伴有心悸氣短、食欲不振、骨節(jié)酸痛、大便不成形、容易反復感冒等不適。這種體質狀態(tài)現代臨床多見于惡性腫瘤手術、放化療后,慢性虛損性疾病如血液系統疾病、結核、慢性肝病、慢性胃腸病、慢性腎病,老年體虛、虛人復感等病證中。 (3)經方醫(yī)學的著眼點是人,體質是病的存在根本。對體質狀態(tài)不佳、身體羸弱的患者,其身體狀態(tài)即是診治疾病的客觀依據。黃煌教授倡導體質辨證,常不治其“病”,但治其“人”。而隨著患者體質整體改善,發(fā)生在人體身上的這些病也逐漸好轉起來。體質的改善帶來身體抗病力、修復力的明顯提升。綜合數年來跟師臨床可以看出炙甘草湯是極度消瘦、貧血、腫瘤惡病質狀態(tài)時的良好營養(yǎng)方。門診以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應用較多。且以羸瘦、憔悴、貧血、大便干結難解者最為有效。 (4)惡性血液病和一些腫瘤患者,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經過手術、放療、化療、移植等治療后,常會出現精神情緒不暢、消化不良、水液代謝紊亂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典型柴苓湯體質狀態(tài)。故在這段時間內運用柴苓湯??扇〉幂^好的療效。而這種狀況多發(fā)生在西醫(yī)治療期間和放化療后初期,一般持續(xù)半年到1年,而后可轉化為其他如薯蕷丸、附子理中湯、炙甘草湯、通陽散合柴歸湯等方證。 (5)柴苓湯是經方里小柴胡湯和五苓散的合方。經方合方方證不完全等同于兩方原來主治病脈證的機械疊加。經方合方的基礎在于其存在聯系著的內在病理基礎。 (6)在惡性腫瘤手術、放化療后的應用中,薯蕷丸、炙甘草湯、柴苓湯三方常需作方證鑒別。見下表。 新書推薦 本書乃“經方醫(yī)學論壇”2011 年南陽會議經方臨床應用經驗交流精華,由黃煌教授審訂,從139 篇臨床經驗交流文章中精選了65 篇,匯集成書。包括經方實驗錄、病證與經方、體質與經方、經方方藥談4 個專題,介紹了諸多臨床一線醫(yī)師使用經方的感悟及體會。本書病案記錄詳細,用藥指征明確,臨床啟發(fā)性強,適合各級中醫(yī)臨床工作者及中醫(yī)愛好者閱讀參考。 “經方醫(yī)學論壇”2011 年南陽會議,是由南京黃煌經方醫(yī)學研究中心與河南宛西制藥集團醫(yī)藥聯手合作舉辦的一次大型經方學術與臨床經驗交流活動,該會議后來成為經方醫(yī)學振興的標志性事件,當年從139 篇會議臨床經驗交流文章中精選了65 篇,匯集成書,包括經方實驗錄、病證與經方、體質與經方、經方方藥談4 個專題,薈萃了各地一線醫(yī)師使用經方的感悟及經驗。交流文章字字皆從實踐中來,臨床實用性極強,2012 年出版后早已脫銷,網上二手書店賣到了近百元一本,值此經方醫(yī)學繁榮富強之際,出版社中國醫(yī)藥科技鼓勵我們再版刊行,助力臨床中醫(yī)診療水平的踏實提升! 精彩目錄 (點擊查看大圖) |
|
來自: 順勢而為frfi8r > 《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