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說透了人性的劣根:放縱自己的貪婪,是最大的陷阱;窺探別人的秘密,是最大的卑劣;無視自己的錯誤,是最大的愚昧;放縱自己的懶惰,是最大的無知; 議論別人的是非是最大的缺德,無視自己的不足是最大的迷茫。放縱自己的虛榮是最大的枷鎖,放棄自己的長項是最大的悲哀?!?br> “無名”產(chǎn)生“我執(zhí)”,“我執(zhí)”產(chǎn)生“欲望”,“欲望”產(chǎn)生“痛苦”,生了會老,老了會病,病了會死。人生之所以痛苦,就是執(zhí)念太重。 觀念的形成,始于最初的貪愛,因世事無常而起嗔,終歸于癡。觀念的延續(xù)與鞏固,就是命運的定型。 六祖慧能證悟后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世事無常,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自己才是自己的救贖,在最黑暗的時刻,沒人能幫你,家人和朋友的愛,不過是暫時的安慰劑,只能緩解焦慮,不能拉你上岸。 王陽明說:“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人這一輩子,真正能把你從深淵里拉出來的,只有你自己。 什么叫自信,自信就是什么都敢做,什么結(jié)果都可以接受,什么都不在乎。太過用力,本身就是一種消耗,時間撲面而來,我們終將釋懷。 尼爾·唐納德沃爾說:“只要你還在擔(dān)心別人會怎么看你,他們就能奴役你。”,人最大的無力感,來于超出環(huán)境上限的期待。 在心理學(xué)上,有個自我折磨的心理現(xiàn)象叫:“反芻思維”。放棄“他人眼中的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劃出自己的邊界,守住自己的底線。 人生三重境界: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見天地,就是看清人類的渺小;見眾生,就是看清人性的自私;見自己,就是看清自己的局限。 在不適合自己的道路上,停下來就是贏。改變需要做到三點:放棄舊有信念、重塑人生劇本、活出高能量狀態(tài)。 你所謂的真我,就是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活出你想要的生活方式,現(xiàn)實過于殘酷,我們有權(quán)利掙扎,也有權(quán)利反抗。 米蘭·昆德拉說:“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價值觀帶給你的,而非真實存在” 靜能生智,定能生慧。陳事于世間,煉心于成事。世界就是一個草臺班子,去掉濾鏡以后,不過如此。 困住自己的,是一直想要證明自己。索求什么,什么就會困住你;困住自己的,是他人的眼光。是脆弱的自尊心。是過高的道德感。是“善惡對錯”的執(zhí)念。 稻盛和夫說:人生的意義,就在于走的時候,讓靈魂比來的時候更純凈一點;請放棄自證,放棄向別人證明自己。 真正困住一個人的,不是重重的困難,而是人們的弱者心態(tài)。害怕失敗的人,其實更害怕成功。完美主義是最高級別的自虐。 沒有人能困住你,除了你自己。走不出自己的觀念,到哪里都是囚徒。人人都追求自由,但是,很少有人敢鼓起勇氣去走自由之路。 柏拉圖說:“想左右天下的人,必先左右自己。無知的人,是沒有資格行善的。如果你不帶智慧就去行善,往往只會好心辦出壞事。” 《水滸傳》中魯智深說:“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保朗露倘绱簤?,人情薄似秋云。畢竟幾人得真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種是從未破碎過,終生平庸。一種是一次破碎,終身報廢。一種是經(jīng)歷破碎,浴火重生。 一般人開悟需具備四個條件:極致;痛醒;空閑;勇敢;命運,一半在天,一半在人。困住你的是環(huán)境,解脫你的是心境。 劉震云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說:“假如你想知道是誰控制了你,那就看看誰是你不能批評的人。所謂的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而是當(dāng)你不想干什么的時候,就可以不干什么?” 聽君一句話,勝讀十年書,能不能過好一生,靠的不是聰明,而是智慧,推薦你讀一讀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這本書。 這本書,一經(jīng)出版,就打敗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的《蛙》,斬獲茅盾文學(xué)獎。如今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暢銷世界。 #我要上微頭條# |
|
來自: 小橋流水1i79ra > 《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