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旭兄策劃了一個“穿城而過·走讀深圳”系列講座,命我本周六也講一次。這些年當了太多次“著名業(yè)余主持人”,忽然有人請當主講嘉賓,我有一種轉(zhuǎn)崗升級的感覺,高興之余一時不知講什么題目才好。兆旭說還是講你的“深圳閱讀史”,我欣然領(lǐng)命:我不講“深圳閱讀史”,我講“閱讀深圳史”。這個講題更符合“穿城而過·走讀深圳”的題旨:我穿的是書城,過的是煙云,走的是歲月,讀的是都市。所以有“打開《深圳》這本書”這個題目。 并不存在一本我夢想中的叫做《深圳》的巨著。即將45歲的深圳特區(qū),其實已經(jīng)到了產(chǎn)生這樣一部大書的時候,可惜還沒有。但是,書名中帶“深圳”的書四十年間可就出版了太多了;書名中不帶“深圳”但是寫深圳的書更多。深圳圖書館“深圳人著作目錄”已經(jīng)出了好幾本,其中就收錄不少“深圳人寫深圳”的書。 所以,我一直想象著有這樣一本巨著,名字就叫《深圳》。當我們把深圳當成一本書,至少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深圳人就都成了《深圳》的讀者。就像我們共讀一本書,各有各的讀法,各有各的視角,各有各的收獲,我們共讀《深圳》也是這樣,各有各的打開方式。 本周六,我打開《深圳》的方式,就是從成百上千冊寫深圳的書中,選出我讀過且喜歡的十種。這樣的選擇,不可能不掛一漏萬。但是如果不掛一漏萬,這十本書就永遠選不出來。 我選的是: 《袁庚傳奇》。 如果接著列舉,完全可以有一個更長的書單,比如《深圳自然筆記》《街巷志》《深圳傳》《花季·雨季》《新安縣志》《深圳人》《深圳風物志》《深圳日記》等等。恕我孤陋寡聞,此刻我也只能想起這些。 通過閱讀寫深圳的書而了解深圳,就像通過閱讀一堆參考書而研究一部名著,我們盡可以各選各的論題,各找各的參考書,不必擔心會偏離標準大綱,因為根本沒有標準大綱。所以,打開《深圳》這本書,我且先分享我選的十種。它們都在講述自己的深圳故事,而它們自身也各有各的故事。這才是它們的迷人之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