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是天黑的時候出來,晚上是天黑的時候回來,兩頭不見太陽。
“披星戴月”多富有意境和情調(diào)的一個詞,愣被一些玩弄詞句的人廢了。把它當(dāng)成操勞的代名詞。早出晚歸非一定是操勞嗎?游樂,田獵,歡宴,以及一些沉浸式的娛樂,難免不會早出晚歸。哪一點(diǎn)看出人家操勞了?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牛羊下來?!边@是晚景,自然山村的晚景,和城市的人流車流燈流不一樣。先秦時傍晚婦人的思緒,到了唐朝王維的時候就是亦詩亦畫的田園詩。是士大夫夢寐以求的生活,怎么就把辛勞、疾苦加進(jìn)去了?
就是說,早晚之間的事,不要只朝辛苦方面去想。沒來由預(yù)設(shè)一個人生下來就是為了吃苦的前置結(jié)論。
舊有的觀念和根深蒂固的思想總是往不如意的地方,苦的地方引導(dǎo)。這是乎從來都是潮流。基督教里說人一生下來就有原罪,需要贖罪。佛教說世間皆苦,苦海無涯,回頭是岸。沒有說人一生下來就是為了享樂,人生本來快樂無窮的。
說苦正確,說難皆大歡喜。說生活順?biāo)?,愜意享樂,自己都覺有墮落的嫌疑。
說教和勸善的出發(fā)點(diǎn)有性惡論是影子。人之初,性本善,是美好的愿望和前提的想象。往好里想,人性都是善的,都是好的,因?yàn)楹筇炝?xí)染,才有了賢與不肖的差別。往壞了想,人性都是惡的,不加約束,不予教化,必將墮落,品行高尚的都是約束和教化的結(jié)果。
強(qiáng)調(diào)不如意,強(qiáng)調(diào)苦與難的用心良苦是擔(dān)心人墮落,擔(dān)心人不爭氣。或者說,是擔(dān)心良心喪于空地。沒有這個前提,就沒有苦與難的說教。
人性如果正直,如果善良,無論是先天稟賦,還是后天修煉。就可以避免那些苦難,不用再把不如意掛在嘴上。享受什么都是正當(dāng)?shù)模瑳]有必要從日常生活中擰擠那些陰暗和悲悲切切的點(diǎn)滴。
披星戴月就是一種快樂,沒有誰是受害者,沒有誰是不如意者。除非你自己頑固地認(rèn)為自己就是一個loser。
不是發(fā)現(xiàn)快樂,而是本來快樂?!疤斓罒o親,常與善人?!币?yàn)?,唯善人才能常有快樂,才能保有快樂?br> 1963年,一位叫瑪莉·班妮的女孩,寫信給“無所不知”的《芝加哥論壇報》兒童版主持人西勒·庫斯特,問:為什么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獎賞,而什么不干的弟弟得到的卻是一塊甜餅。她想問一問,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嗎?
不知道如何對答的西勒·庫斯特從一場婚禮上牧師的發(fā)言中受到啟發(fā):上帝對好人最大的獎賞就是讓他成為一個好人。
這句話的鏡像是:對壞人最大的懲罰是讓他成為一個壞人。
歷來關(guān)于善惡、好壞意義的看法不全面又流于表象,未能直達(dá)本質(zhì)。那句為了安撫人心使用次數(shù)最多的順口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除了不能自圓其說,也實(shí)在太不盡人意。
唯有善人,好人,才能解除“原罪”、“苦難”對人的封印,讓人始終在寧靜和安樂中度過一生。而惡人,壞人,只能在罪孽中墮落,在苦海中掙扎。
善惡不要等時候,它生效在當(dāng)下。時間是善良和好人的朋友,是罪惡和壞人的敵人。因?yàn)橐粋€向上走,一個向下滑。時間越久效果越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