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段時間對漢高祖劉邦感興趣,就找了幾本書來讀。比如《你不知道的漢朝 : 劉邦開國》《劉邦傳》《秦崩 : 從秦始皇到劉邦》等,這些都是好書。當(dāng)然還有一套黃色封面的《項羽與劉邦》,我聽說這套書很好看,讀完之后卻很驚喜,沒想到比想象中的好看。拿起書就不想放下,一口氣讀完上下兩冊。這本(套)《項羽與劉邦》是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寫的一部歷史小說。司馬遼太郎原名福田定一,筆名取自“遠(yuǎn)不及司馬遷之太郎”的意思,是個很謙虛的人。他擅長寫歷史小說,筆下的人物鮮活生動。這本書剛在日本出版就引起轟動,1977年連載時就受到讀者的喜愛,出版后更是好評如潮,一直到1987年才被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超越銷量記錄。 書里主要寫的是秦末楚漢相爭的故事。項羽和劉邦這對冤家,一個是有名的西楚霸王,武藝高強,打仗所向披靡;一個是個混混出身的漢中王,打不過就跑,但最后卻當(dāng)上了皇帝。 兩個人的爭斗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對決了。作者還寫了蕭何、韓信、張良、陳平等厲害角色,把他們的智謀和心機(jī)寫得很到位。在書中有很多發(fā)人深省,又有意思的地方,我就摘錄其中兩個很有啟發(fā)的觀點。第一個觀點。在項羽眼里,世上只有黑白兩色,而劉邦卻認(rèn)為世上除了黑白,還有灰色。這一點也是兩個人性格上的根本差異。項羽性格剛直,做事非黑即白,劉邦則圓滑世故,會審時度勢,這種性格上的差異最終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另一個觀點是,人往往容易產(chǎn)生一種錯覺,以為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就等于了解這個人的一切。項羽的將軍龍且就犯了這個錯誤,他覺得韓信不過是楚軍里一個小官,沒把他放在眼里,結(jié)果吃了大虧。這讓我想到了身邊的很多人,都喜歡用過去的眼光去看人,卻不知道人是會變的,畢竟士別三日,當(dāng)刮目相待。 一是人物性格寫得特別真實。劉邦不像其他書里寫的那么高大上,而是一個愛說臟話、愛占小便宜的市井小人。項羽也不是單純的莽夫,而是個有情有義的大男孩。雖然他武藝高強,但在政治上就像個孩子一樣單純。二是細(xì)節(jié)特別生動。比如寫劉邦的時候說他“陰囊耷拉到席子上”,這種露骨的描寫讓人忍俊不禁,又覺得特別形象。再比如寫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時的表現(xiàn),把他威風(fēng)八面又重情重義的性格寫得活靈活現(xiàn)。三是故事節(jié)奏特別好。作者把歷史上的大事小情穿插得恰到好處,讓人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就像看電影一樣,情節(ji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讓人欲罷不能。四是語言樸實無華,讀起來特別舒服。作者沒有用華麗的詞藻去粉飾歷史,而是用簡單的語言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即使是翻譯成中文,也絲毫不影響閱讀的流暢性。五是視角非常獨特。作者作為一個日本人,用局外人的眼光來看中國歷史,反而看到了很多我們中國人容易忽視的東西。比如他寫到秦末農(nóng)民起義時,不光寫陳勝、吳廣,還寫了很多普通百姓的心理變化。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收獲很大。它不僅讓我了解了這段歷史,更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歷史書原來可以寫得這么有意思。如果你還沒讀過這本書,不妨找來讀讀,相信你也會像我一樣愛不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