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鄒迪陽 走出小鎮(zhèn) 加拿大導演澤維爾·多蘭執(zhí)導的電影《媽咪》中有一幕,男主角史蒂夫在廚房和母親、鄰居聊天時,用磁帶放起了席琳·迪翁的《我們不會改變》。伴隨著舒緩的歌聲,平日里針鋒相對的3個人,難得地卸下面具,開始笨拙地扭動起來。史蒂夫高喊:“她是我們的國寶!”這是席琳·迪翁在加拿大的至高地位,但在以“國寶級”歌手的身份走紅前,席琳·迪翁只是一個小鎮(zhèn)女孩。 1968年,席琳·迪翁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法語區(qū)一個名為查理曼的小鎮(zhèn),家中有14個兄弟姐妹,她是老幺。幼年時,由于家境貧寒,地方不夠住,她曾在櫥柜的抽屜里睡覺。但多年后,她談到記憶里的畫面,比起發(fā)牢騷更多的是感激?!坝袝r候,冰箱里什么都沒有,媽媽也會費盡心思,比如給我們做胡蘿卜餡餅,還會把甜菜、自制番茄醬和所有能找到的調(diào)料端上桌?!?/span> 除了浸潤在親情和關(guān)愛中,音樂也是這個家庭的支柱。席琳·迪翁的父親是一名手風琴演奏家,母親精通小提琴。婚后不久,他們擱置了事業(yè),卻從未讓音樂從家中退場。席琳·迪翁的名字,源于法國歌手于格·歐弗雷演唱的《Céline》?;蛟S是一種預言,她從小就愛上了唱歌,將這種流淌在血液里的東西,稱作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5歲那年,席琳·迪翁參加了當?shù)嘏e辦的傳統(tǒng)歌謠大賽,初戰(zhàn)大場面卻毫不怯生,這讓母親意識到,自家的小女兒擁有極強的舞臺表現(xiàn)力。為了讓這副歌喉被更多人聽見,席琳·迪翁12歲時,母親特蕾莎和哥哥雅克為她量身打造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首法語歌《這只是個夢》,并將錄音樣帶寄給了加拿大著名的音樂制作人雷尼·安杰利。 起初,雷尼并沒拿這盤錄音樣帶當回事,直到席琳·迪翁的另一個哥哥邁克爾找上門,他才騰出時間。他在聽完整首歌后,當即通知席琳·迪翁來魁北克城現(xiàn)場試音。見面后,她的歌聲再次讓雷尼確信,面前這個女孩有無限可能。為了培養(yǎng)她,雷尼不惜抵押房產(chǎn),為她出了第一張法語唱片《上帝之聲》。不同于雄心勃勃的唱片名,封套上的席琳·迪翁仍保有少女的青澀感。 此時的她,決意離開學堂,隨雷尼輾轉(zhuǎn)日本、瑞士、愛爾蘭等國表演,安心繪制個人藍圖。18歲時,席琳·迪翁已陸續(xù)發(fā)行了幾張法語專輯。她一路高歌猛進,獲得許多殊榮,鞏固了自己在加拿大法語區(qū)歌曲領(lǐng)域的地位。 在花了兩個月攻克語言上的障礙后,1990年,席琳·迪翁趁勢推出首張英語專輯《水乳交融》。這張唱片躋身美國公告牌流行榜專輯榜前列,收獲白金銷量認證,實現(xiàn)了她進軍英語市場、征服更廣大人群的宏愿。 愛的名義 在席琳·迪翁風格各異的歌曲中,有一條敘事主軸不曾改變——愛。正如她在《讓我們談談愛》中深情的詠唱:“有一根線把我們串在一起/幫助我們理解/像微風一樣難以察覺/讓火星變成火焰?!边@種在情感表達上極其熾熱,又內(nèi)斂、細膩的特點,根植于童年和睦的家庭氛圍,也是她和一生摯愛雷尼動人佳話的寫照。 對席琳·迪翁而言,雷尼是發(fā)掘自己的伯樂,而對方賞識的,不只是她洋溢的才華。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席琳·迪翁人氣的飆升,二人的感情也在長期共處中升溫。1994年,她和52歲的雷尼攜手步入婚姻殿堂,為了排除眾議,他們用了20多年,去印證彼此的坦誠和無悔。 最具說服力的,當屬席琳·迪翁那些代表性的金曲,它們無不是在愛意和思念的包裹下完成的。她聯(lián)手派波·布里森演唱的《美女與野獸》,推出后大受歡迎,成為她第二首榮登美國公告牌流行榜前十的單曲,并相繼榮獲格萊美獎和奧斯卡獎?!稅鄣牧α俊烦闪怂诿绹牡谝皇坠谲妴吻?。《墜入情網(wǎng)》作為電影《西雅圖夜未眠》的主題歌,同樣成績不俗。 但是,對國內(nèi)乃至全球的上億聽眾而言,席琳·迪翁在傳唱度和影響力上的高峰,莫過于那首纏綿悱惻的《我心永恒》?!段倚挠篮恪返恼Q生,可以說是一場“美麗的意外”。包括電影《泰坦尼克號》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內(nèi),整個劇組都對這首歌與電影的適配度有所懷疑。席琳·迪翁本人也在最初收到詞曲時,以旋律平淡為由拒絕演唱。最后,在雷尼的不懈勸說下,席琳·迪翁走進錄音棚試唱了一遍——沒有返工,沒有修音,這首全憑直覺演唱的歌曲,被放在影片的結(jié)尾,為那段“曠世絕戀”畫上悠長的句號。 后來,《泰坦尼克號》的原聲帶全球熱銷超過1500萬張。199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我心永恒》毫無懸念地榮膺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這首歌席琳·迪翁唱了無數(shù)次,每次唱這首歌她都感覺自己將一部分靈魂注入其中。在各個階段,她詮釋與表達愛的心境都不一樣,就像《泰坦尼克號》,她和雷尼的愛情之船,也在旅途中經(jīng)受著劇烈的顛簸。 和命運賭博 千禧年到來前,處在事業(yè)巔峰期的席琳·迪翁突然宣布將暫別舞臺,歌迷為之嘩然。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是她在一次演出途中,摸到丈夫脖子上有個雞蛋大小的硬塊。當天趕往醫(yī)院檢查后,雷尼被確診患有咽喉癌。她強忍悲痛,決定放慢工作節(jié)奏,多抽一點時間陪在愛人身邊。 2001年,為了讓雷尼此生無憾,席琳·迪翁通過人工受孕生下大兒子。這時,雷尼已經(jīng)過38輪化療,病情漸趨好轉(zhuǎn)。不過,新的麻煩很快來臨:為了掙錢養(yǎng)家,同時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巡演,席琳·迪翁急需一份更方便、穩(wěn)定的工作。 于是,她在次年宣告復出,并跟拉斯維加斯的凱撒皇宮大酒店簽訂了一份駐唱合約。合約規(guī)定,席琳要在5年內(nèi)進行600場演出。為了招攬遠方的來賓,拉斯維加斯斥資3000萬美元,耗時4個月,為她建造了一座可容納4000人的劇場。 在同一個地點開幾年專場演出,還是馬拉松式的,這在全球范圍內(nèi)都找不出先例,席琳·迪翁的駐唱合約因此被視為“音樂史上最大的賭注”。而后每場門票都售罄的事實證明,歌迷們的確會為了在現(xiàn)場聆聽她天籟般的歌聲,從全球各地飛來。 數(shù)年如一日的高強度表演,對于任何人的體力都是極大的損耗,即便是席琳·迪翁這樣非常自律的女歌手也一樣無法避免。在拉斯維加斯,她像一臺上緊發(fā)條的精密機器,每天做的事就是排練,按時登臺獻唱,晚上回家洗澡、睡覺?,F(xiàn)在看來,那是她為家庭操勞最多、最忽視個人身心健康的幾年。唱歌之余,她還要輔導兒子們的功課,應對丈夫體內(nèi)的“定時炸彈”。 2016年1月14日,雷尼因癌癥復發(fā)逝世。葬禮的舉辦地,也是當年他們婚禮的舉辦地蒙特利爾圣母大教堂。當日,各家媒體都捕捉到了那個悲情的瞬間——她黑紗遮面,牽著3個未成年的兒子,在雷尼的靈柩上留下深深一吻。 送別雷尼后,很長一段時間,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里的席琳·迪翁都是形容枯槁、面色憔悴。2018年,她宣布要做一個小型耳科手術(shù),演出被迫中止。她患上了“咽鼓管異常開放癥”,這是一種因聽力過敏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緊張的疾病。她用了很久的滴耳劑,直到無法忍受才選擇了手術(shù)。歌迷們推測,這是她在拉斯維加斯駐唱時落下的病根,但沒人想到,眼前難熬的、生理性的痛苦,只是一個開始。 這就是我 直到紀錄片《這就是我:席琳·迪翁》上線,人們才得知早在罹患“僵人綜合征”之前,在2008年“為愛冒險”世界巡演期間,席琳·迪翁就出現(xiàn)了聲帶痙攣的情況。拿手的“樂器”突然背叛了自己,讓她陷入焦躁與慌亂。 “僵人綜合征”的到來,無異于雪上加霜,席琳·迪翁的生活加速脫軌。除了吞咽能力退化,她開始關(guān)節(jié)作痛,連走路都變得艱難。為了緩解身體的病痛,做回舞臺上氣場全開的女歌手,她不得不依賴藥物。從一片、三片加到五片,甚至最多的時候她一天要吃八九十毫克安定片,這還只是她服用藥物中的一種。 實在唱不動的時候她只能借助作弊,比如拍一拍麥克風,假裝設(shè)備出了問題,或是示意觀眾接唱。她也承認以往用過很多取消演出的“理由”,包括鼻竇感染、耳部感染等。隨著隱藏秘密變得一天比一天艱難,她意識到不能再對觀眾說謊了。 2022年年底,面對鏡頭,她對外透露了自己患病的事實并承諾:“我有信心慢慢康復,希望能盡快和大家見面?!币曨l中的她,雖能看出患病后的憔悴和精神不振,但依然身著一襲黑裙,將發(fā)髻綰在腦后,顯得優(yōu)雅、堅韌。 紀錄片中最讓人揪心的一幕,是席琳·迪翁在為參演的首部大銀幕作品《短信情緣》錄制同名主題曲時,剛完成較滿意的一版錄制,就突發(fā)嚴重的癲癇。在那漫長的10分鐘里,她先是腳底抽筋,接著躺在按摩床上,全身抽搐不已。肌肉僵硬到無法動彈,面部扭曲變形,只剩一雙眼睛圓睜著,眼里噙滿了淚水。理療師試圖讓她捏一捏自己的手,同時詢問她是否要關(guān)掉攝像機。她搖了搖頭,不介意保留這個難堪的場景。 當她恢復平靜起身說話時,團隊成員告訴她,這次癲癇發(fā)作的誘因,很可能是她在錄音時太激動,對大腦刺激過度。她聽后有些沮喪:“難道我以后只能壓抑自己的情緒嗎?”為了鼓勵她,理療師提出讓她唱一首歌為自己打氣,溫·史塔克斯的《我是誰》:“終于可以呼吸,接受自我,看看我飛翔的樣子/自我一直在那兒,只是需要我花點時間把它找出來/如果我成為他人,自我便會隱藏起來?!睕]有華麗的演出服,沒有人海和聲浪,她赤著腳,攥緊拳,跟隨手機伴奏發(fā)出了鏗鏘有力的宣誓,如同她常掛在嘴邊的那句“演出必須繼續(xù)”。 灰燼中重生 在紀錄片中,席琳·迪翁分享了自己和演出團隊在造型上傾注的心血,比如用按扣接一段假袖子,以便看起來更時尚,同時有利于活動。在介紹鐘愛的高跟鞋時,她開玩笑說:“只要看中一雙鞋,不管什么碼數(shù)我都會設(shè)法穿進去?!鄙袂殚g透著小女孩般的倔強。 私底下和孩子們相處時,她又會換上另一副面孔——充滿耐心和尊重的媽媽。在家中,她總會營造出包容、善意的交流氛圍,鼓勵兒子們個性化發(fā)展。她之所以有這種開明的育兒心態(tài),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彌補當年的缺失。對她而言,年少成名的代價,是為了保護聲帶,她不能像同齡人那樣名正言順地熬夜和狂歡。 席琳·迪翁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上演唱《愛的頌歌》,她的身影和原唱伊迪絲·琵雅芙的重疊。她們倆既是天生的歌手,也都各自嘗盡了人生的辛酸和無奈。在傳記片《玫瑰人生》中,晚景凄涼的琵雅芙被記者問到對后世的女性有什么忠告時,她輕吐出幾個字:“去愛!去愛!去愛!” 相隔70年的時空,席琳·迪翁同樣沒忘記自己為何出發(fā)。當舞臺燈光亮起,人群開始沸騰,她便會堅定地凝視前方,讓歌聲成為治愈病痛的良藥,踐行對愛的信念與禮贊。 (摘自《看世界》2024年第18期,本刊節(jié)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