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書說到明朝萬歷皇帝因為偏愛第三子朱常洵,對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的事一再延擱,“在常洛四歲時、七歲時、十多歲時,至近二十歲時,廷臣都不斷地催促,皇帝仍是接二連三地推諉。直到公元1601年,實在無可再推,朱翊鈞逼于眾議,才意態(tài)泱泱地立朱常洛為太子”。這里“泱泱”用錯了,應用“怏怏”。 怏,音yàng,《說文解字》:“怏,不服,懟也。從心,央聲?!北玖x為不服、不滿,引申有勉強、強求、惆悵等義。怏怏,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司馬重湘家貧,因此無人提挈,淹滯至五十歲,空負一腔才學,不得出身,屈埋于眾人之中,心中怏怏不平?!遍_頭文字想說的是,朱翊鈞雖然同意立朱常洛為太子,但是內(nèi)心十分不情愿,其中用“怏怏”是合適的。 泱,音yāng,本指水深廣貌。泱泱,用于形容水面廣闊。如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庇忠隇闅馄呛甏螅玢筱蟠髧?。“意態(tài)泱泱”似可理解為精神奮發(fā)、昂揚向上。這與萬歷皇帝迫于外界壓力不得不立長子為太子的心情不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