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轉換小課堂 抗戰(zhàn)時期,一個小八路偵察兵得到一份日軍的重要情報,要通過一座左右都有重兵看守的橋才能把情報交給組織。這座橋的兩頭各有一個崗哨,平時任何人上橋都要被嚴密搜查。他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每天中午12點換崗時,有3分鐘的脫崗時間,這段時間不準過橋但也不搜身,發(fā)現(xiàn)想溜過橋的人把他抓回來就是了。 可是,在一般情況下,即使用最快的速度行走(不可快跑,會引起懷疑),過橋也要5分鐘。小八路經(jīng)過反復思考,最后用計把情報送了出去。 在換崗時上橋,經(jīng)過兩分鐘左右再轉向往回走,碰到上橋換崗的士兵一定會讓他回去(不準過),這時,他便順理成章地過橋了。 這是一種逆向思維,逆向思維之下,很多事都取得了成功。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因逆向思維而取得成功的例子,課堂上呢? 曾經(jīng),我的搭班老師就這樣說過:我是不使用小蜜蜂的,我就把話說得很輕(說得聲音就比全班都聽得見輕一點點)你們如果認真傾聽,就一定聽得見,如果你聽不見,那就由你負責來傳老師的話,把知識點講給全班同學聽,全班都聽你的。 久而久之,課堂就安靜了,課堂越安靜,孩子越認真聽,孩子們越(似乎將要)聽不見,則越安靜,根本沒有小蜜蜂的什么事兒。 事實也是如此,我也因這個搭班老師而受益,從未有喉嚨痛或者失聲的時候。 而其他使用小蜜蜂的老師,課堂上往往出現(xiàn)小蜜蜂有多響,講話聲就有多響的情況。因為如果不比老師的小蜜蜂響,同伴之間的“重要聊天”就聽不見了,孩子之間也是有瞬間知識的交流的。 于是,講話聲和小蜜蜂對壘,課堂上的講話聲越來越響。 正向思維表現(xiàn)為教師擔心孩子們聽不見自己的講解,于是使用小蜜蜂,擴大聲音,期望孩子們都能聽得到,卻忽視了聽得到并不等于聽得懂,也不等于愿意聽。 逆向思維意外地表現(xiàn)出對學生想要聽的欲望激發(fā),充分發(fā)揮如何激發(fā)學生用耳朵投入全身心學習的過程。 你愿意聽了,孩子也學著如何聽。 聽話,之所以是個令人滿意的詞,比如這個孩子很聽話,很懂事,因為是服從,服從則被認為“聽話”,不服從,則是不聽話的。 傾聽則不同。傾聽,一指側著頭聽,二指細聽、認真地聽。 傾聽不是簡單地用耳朵來聽,它也是一門藝術。 傾聽不僅僅是要用耳朵來聽說話者的言辭,還需要一個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對方的談話過程中表達的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 狹義的傾聽是指憑助聽覺器官接受言語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廣義的傾聽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 其主體者是聽者,而傾訴的主體者是訴說者,兩者一唱一和有排解矛盾或者宣泄感情等優(yōu)點。 課堂需要聽話,還是傾聽?顯然是后者。 教師需要引導孩子排解和宣泄已經(jīng)懂了和不懂的內容,在孩子的排解和宣泄之中,教師能夠像河沙淘金一般,沉淀有價值的內容,發(fā)現(xiàn)最優(yōu)質的學習思維。 如果課堂上,我們只需要聽話的孩子,培養(yǎng)聽話的人,唯以服從為最高宗旨,課堂對于師生雙方都是很辛苦的。 課堂傾聽,則培養(yǎng)了主動學習的能力,并以興趣的發(fā)展為手段,超越知識的掌握,實現(xiàn)學習興趣的發(fā)展。 傾聽之時,教師也是學習者,身份和孩子平等了,傾聽也就發(fā)生了。 我是課堂傾聽的示范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聽者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