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有點兒委屈。 在不少游客的眼里,薊縣——哦,現在叫薊州了——是天津和北京的“后花園”,爬山、住農家樂、吃水庫魚的好地方,是網上沖浪時可以笑稱一聲“馬爾薊夫”的、挺不賴的小縣城。至于她的老城區(qū)本身,好像僅僅是通往盤山、梨木臺、于橋水庫的中轉站,匆匆轉一圈就完了。 薊縣全景圖,中間是府君山。 攝影/紀睿泓 好多人也是今年“古建打卡”風大火了才后知后覺,原來當初匆匆擦肩而過的“小破廟”獨樂寺,竟然包含了中國現存八大遼構之二,是梁思成盛贊的“無上國寶”! 薊縣(還是這個稱呼親切)被人低估了太長時間,其實她的底蘊厚得說都說不完。 她歷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居住,是天津地區(qū)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她是古書里的“無終”,曹操北征烏桓(huán)時就從這里經過。她還是“漁陽鼙(pí)鼓動地來”中的漁陽,是安祿山起兵反唐的策源地之一。她也曾作為“幽云十六州”之一被割讓,是古代中國重要的北方屏障——若無她千百年來拱衛(wèi)著幽州(北京),或許翻過燕山的北方鐵蹄一個沖鋒就殺到了中原…… 薊縣自古為畿東鎖鑰,關乎北京乃至華北平原的安危。 制圖/田東玉 歷史在這里沉積下來,化作令人目眩神迷的文物古建。要一探這座小城的真面目,不妨就從它們開始。 梁思成筆下的“無上國寶” 翻開千年豪勁之章 “薊縣是個山麓小城,凈美可人的地方?!?/span>梁思成如是說。 纖巧、秀美,這確實是薊州給人的第一印象。薊州很小,被府君山細心地捧在手里,古城中的任意一個地點幾乎都能在步行二十分鐘之內到達。 小城是秀氣的,城中以獨樂寺為代表的古建筑卻是渾厚而豪邁的。 薊州古城非常小巧,從西邊一入城就是獨樂寺了。 攝影/枉言 獨樂寺的觀音閣與山門是遼代建筑。遼王朝在中國建筑史上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在時間上,遼與北宋并行;在文化傾向上,卻繼承唐代風格,留下許多壯碩堅實的廟宇樓閣,讓我們得以捕捉到盛唐光華的余暉。 獨樂寺莊嚴、方正,又不乏流動的線條感, 當它佇立在你的眼前,一種龐然的美感撲面而來。 攝影/李文博 且看獨樂寺那古樸的山門。它并不十分高峻,身形被明代以后臨街修建的外墻遮擋了大半,但那巨大屋蓋古拙的線條依然堅定地伸展開,托舉起一對醒目的鴟(chī)吻,先聲奪人地占據了你的視線。如果你對中國傳統建筑形制體系有所了解,便能認出這是一座“廡(wǔ)殿頂”——古建筑中規(guī)格最高的一種屋頂,是皇權與神權的象征。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山門,正脊上的鴟吻也是中國古建筑上保存最早的一對鴟吻,它們被具有典型唐代風格粗大立柱與斗拱有力地承托著,形態(tài)莊重,氣勢浩大。 這是我國保存在建筑屋頂上年代最早的鴟吻。 攝影/李宗捷 屋檐之下,是一對足有5米多高的金剛力士像,西邊的一尊怒目張口,東邊的一尊緊閉雙唇,是為“哼哈二將”。他們的手中都拿著無堅不摧的金剛武器,為山門之內的神佛護法。他們的身體微微前傾,令站在中央的人感到兩尊巨神正在俯視自己。 有沒有覺得彩繪與塑像本身風格不太一致? 嗯,因為是清朝時期重繪過的。 攝影/李宗捷 在這樣威嚴的注視之下,你跨過穿堂中的門檻,之前一直無法窺見全貌的觀音閣就完完整整地映入了你的眼簾。如果你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場景,此時此刻你的心中的感受只會有兩個字—— 震撼! 觀音閣高大得驚人, 渾厚且精巧的木質結構讓人移不開眼睛。 攝影/枉言 觀音閣,實在太“大”了!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質樓閣,高23米,相當于現代建筑的七層樓,卻偏偏做成“兩明一暗”的結構,從外表看去就像是只有兩層。巨大的空間尺度給人強烈的錯位感,讓人頓感自己無比渺小。 這棟古樸的建筑顏色并不很鮮艷,但絕不顯得沉悶枯燥,其精彩的結構反而更鮮明地凸顯。立柱“生起”,即外檐柱身高度自中心至角部逐漸升高,形成一道優(yōu)美的曲線,同時也讓整座建筑充滿緊湊的張力。斗拱碩大,形態(tài)不一,下層的卷頭雄壯,強有力地托舉起觀音閣深而厚重的檐;上層的繁麗復雜,有銳利的昂,帶著力量發(fā)散的美感。當你的視線在斗拱之間流轉,整個建筑立面仿佛也流動起來。 在《圖像中國建筑史》中,梁思成將現存的古代建筑劃分為三個時期:由唐至宋初的“豪勁”時期;由宋至明初,比例優(yōu)雅、技法精細的“醇和”時期;還有由明至清末的“羈直”時期??催^這座雄偉的觀音閣,你便明白梁思成為何將它推舉為最能代表“豪勁”風格的典范。 走進觀音閣內,你會再一次被其中的塑像所震撼。16.03米高的觀音像,為中國如今保存在佛教寺廟中的最大塑像。她的身姿微微前傾,光線透過頂層的明間射入,照亮她豐潤的臉龐與端舉的手部,讓你不由自主地駐足仰望,沉浸在一瞬間的神圣感受之中。 巨大的塑像頭頂上還有十像觀音,神態(tài)不一,要沿著頂層天井轉一圈才能看清。 攝影/李文博 在晴朗的日子里,站在山門處可以從觀音閣三層明間的門中看到菩薩的雙眸。千百年間,這雙眼睛注視著哪里?轉身向后看,南邊里許,巍然聳起一座白塔,便是菩薩目光的焦點所在了。 這座白塔自然同樣是遼代的造物,是一座八角形的磚塔,集亭閣式、密檐式、覆缽式塔形于一體。塔下的須彌座由巨型的大理石與精美的磚雕組成,石材被雕刻出仿木構的樣式,塔座束腰處還有磚砌壸(kǔn)門二十四個,內有舞樂伎浮雕,以琵琶、箏、笙、笛、拍板、方響、毛圓鼓等各種樂器做熱烈的歌舞。在塔座的轉角處,還雕刻著八位硬朗的壯漢像,他們怒目圓睜、鼻孔張大、雙唇緊咬、手臂上舉,好像真把整座寶塔的重量都背在了身上,特別生動可愛。 畿東鎖鑰,薊北雄關 薊州千百年來如何拱衛(wèi)北京 “天下視燕為北門,失幽、薊則天下常不安?!?/span> 300余千米長,500-1500米高,燕山并不是一座高聳入云、綿延無際的“大”山,但站在山巔遠眺,望見她嶙峋的山勢、外露的骨架,仍能感到一種特別的力量感。億萬年前,“燕山運動”之中,大地曾在此翻涌、斷裂,蒙古高原在這場巨變中開始形成;千百年間,燕山將高原擋在身后,化作華北平原北部最堅實的一道屏障。 對于想要放馬中原的游牧民族來說,想要突破燕山鐵壁,有兩個方向頗有希望:其一是攻破陰山腳下的大同盆地,突破張家口,進擊華北平原;其二,則是從遼河平原出發(fā),這個方向上又有兩條道路——或走“傍海道”,攻山海關;或出奇兵于深山,穿過遷西、遵化盆地——而這兩條道路的交點,正在薊州。薊州的意義并不僅僅是拱衛(wèi)幽州(北京),她關乎整個燕山防線的安危,故而《薊州志》有云:“(薊州)左扼山海,右控居庸,背連古北,枕山帶河,重關復阻,實畿輔之屏蔽,三邊之衛(wèi)要。” 五代十國時期,石敬瑭割地求榮,將包括薊州在內的“幽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導致北宋在金甌抱缺的情況下立國。宋、遼、金之間圍繞燕山展開一系列攻防拉鋸,小城薊州也一次又一次被戰(zhàn)火撕裂。我們今天能看到的精美遼構,背后也承載了沉甸甸的血雨腥風。 俯瞰大地的燕山山脈。 攝影/王英浩 不難想象,幽、薊之地歷朝歷代都是軍事布防的重點,由此也引發(fā)了無數風波。唐朝以節(jié)度使掌管此處的重兵,卻有安祿山擁三鎮(zhèn)而反唐,“安史之亂”驚碎大唐迷夢;明朝原以宗親塞邊,一場“靖難之役”足以讓本為戍邊藩王的永樂皇帝本人打消這樣的念頭。于是明王朝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薊州作為從東北方向拱衛(wèi)京師的軍事重鎮(zhèn),戰(zhàn)略地位又一次大大提高。 經營邊塞防務的一個重要手段是修筑長城,而薊州的長城是明長城中融匯精華的一段。 黃崖關,因關城東側巖石多為黃褐色,夕陽映照時能反射出耀目金光而得名。 攝影/紀睿泓 黃崖關長城,它盤踞在薊州的北端,跨過切開燕山主脈的泃(jū)河大裂谷,東據險峰,西抵峭壁,只有中間河谷處略可通人,“黃崖正關”就扼守在這樞紐要沖之上。這段長城是在北齊舊邊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還保留一座北齊時期的圓形墩臺,但長城上聳立的敵樓卻是明隆慶年間由戚繼光主持修筑的——這位抗倭英雄曾擔任薊州鎮(zhèn)總兵,不僅在這里大力修建長城,更創(chuàng)舉性地在長城上加筑磚砌空心敵樓,奠定了我們今天熟悉的萬里長城的標準形象。 在尋訪長城的路上,你確實不該錯過薊縣的山。薊縣的山很豐富,有億萬年前??菔癄€的峻峭痕跡,也有如江南般的柔美青山。你可以春天來,賞五盆溝的漫山桃花,尋梨木臺的百年古梨王;你可以夏天來,感受盤山的濕潤與溫柔,欣賞“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絕景;你可以秋天來,看層林盡染,長城身側峭壁在夕陽中散發(fā)出萬道金光,領會“黃崖晚照”的雄奇。 五盆溝,薊州城外的春日桃源。 攝影/枉言 千萬年的時光從這里流過,而這些山川依舊故我。 曾經旌旗招展、馬蹄揚塵的河谷山道,如今游弋著群群白雁;曾經刀光劍影的古戰(zhàn)場,早已成為麥浪滾滾的良田。這里沒有硝煙,漫山的炊煙中彌漫的是魚鍋卷子的鮮香與麻醬雞蛋的細嫩;曾響徹晨鐘暮鼓的漁陽鼓樓之下,回響的是廣場舞的樂聲。 來薊州吧,看金戈鐵馬的往昔怎樣化作平凡的人間煙火,看烽火連天的英雄地如何變成一座溫厚的老城。也許,你會更懂得時光的意義。 薊縣獨樂寺山門.丁垚.天津大學出版社 圖像中國建筑史.梁思成.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薊州風物志.金振東,劉春,董秀娜.天津古籍出版社 不一樣的長城.連達.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薊州獨樂寺:曾是乾隆行宮,發(fā)現過程太離奇.一條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chuàng)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