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是北京中軸線的北端點,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元大都的鐘鼓樓建在哪里?與明清時期的鐘鼓樓(即今鐘鼓樓)是否建造在同一個基址上?
關于元鐘鼓樓的幾個猜想北京中軸線自建立以來,經(jīng)歷了七百多年的風風雨雨,發(fā)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而其中,鐘鼓樓也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已經(jīng)消失的元大都鐘鼓樓究竟在哪里,歷史上有各種不同的推測。 最早提出推測的,是奉寬先生,他在《燕京故城考》中提出,元代的鼓樓應該在今天鼓樓(即明清鼓樓)之西,舊鼓樓大街南口外,鐘樓在舊鼓樓大街口內以北。同意這個說法的,有1936年朱偰先生的《元大都宮殿圖考》一文、1960年王璞子先生的《元大都城平面規(guī)劃述略》一文、1972年元大都考古隊的《元大都的勘查和發(fā)掘》一文、1980年侯仁之和金濤先生的《北京史話》一書、1982年陳高華先生的《元大都》一書、1984年徐蘋芳先生的《古代北京的城市規(guī)劃》一文。 元大都中軸線北端示意圖。 以上各位專家在北京歷史研究的權威地位是不容否認的,他們對于元大都鐘鼓樓位置的判斷,得到了許多專家的認同。但是,元大都鐘鼓樓究竟在哪里,也有一些專家提出不同的推測。其中一位,是趙正之先生,他在1979年的《元大都平面規(guī)劃復原的研究》一文中認為,元大都的鐘鼓樓是在舊鼓樓大街以西,鼓樓在清虛觀附近,鐘樓在小黑虎胡同。另一位,是王燦熾先生,他在1985年的《元大都鐘鼓樓考》一文中提出,元代的鐘鼓樓與此后的明清鐘鼓樓的位置是相同的。他的觀點得到許多專家的認同,筆者也認同這一看法。 舊鼓樓大街和中軸線的密切聯(lián)系就目前相關研究成果來看,大多數(shù)的推測都是和舊鼓樓大街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是與北京中軸線密切相關的。由于舊鼓樓大街的存在,以往的許多專家都認為,這里是元大都的中軸線,因此,元代的鐘鼓樓皆是與這條街道相關的。但是,這些專家卻沒有辦法在這條街道上“安置”鼓樓與鐘樓。其中一說,認為鼓樓是在舊鼓樓大街的南口外,這種說法是成立的,但是,與之相對的鐘樓就無法安置了,因為如果相對,鐘樓就要修筑到鼓樓大街的中央了,這不僅不可能,也不合理。因此,這種說法很難自圓其說,被否定也就是必然的。 另一種說法認為,鼓樓是建在鼓樓東側的中心閣上,鐘樓則是在鼓樓后面舊鼓樓大街的豁口附近。但是,這條舊鼓樓大街既然是在元代建造的,那么,它從鼓樓往北,應該是一直到達大都城的北端今土城附近的,而不是僅僅到達豁口,故而,這個判斷也是不成立的。因為自安定門到德勝門一線的北城墻是在明代初年建造的,此前的元朝人是不可能知道有這道界限的。顯然,這種說法也是應該被否定的。 至于鼓樓和鐘樓是建造在舊鼓樓大街西側的判斷,已經(jīng)遠離了中心臺和中心閣,更是不能成立的。另外,在舊鼓樓大街的西側,文獻明確記載,元代為鳳池坊的所在地,設置有中書省的衙署,其后轉由翰林國史院等機構使用,也沒有和鐘鼓樓相關的任何記載。因此,這個說法也是應該被否定的。 作為元明清一直到今天的北京中軸線,為什么和舊鼓樓大街不在一條直線上呢?元朝人在建造大都城時,已經(jīng)采用了《周易》的觀念,即大都城的正北方為坎位,也就是“險位”,如果在正北方設置城門,就會使進出這個城門的居民進入“險地”。故而在修建大都城時,在這個正北方的位置是不能設置城門的。自然也不會修建一條正北方向的道路,這也就使得舊鼓樓大街一定是避讓開正北方向,而向西側偏移。這種偏移,是人為干預的結果。 元人的記載說明了什么元大都的鐘鼓樓雖然在明朝初年被拆除了,但是,我們通過元朝人的相關記載可以了解到一些當時的情況。我們來看看元代學者熊夢祥所著《析津志》。 這部著作確定了一些關鍵點的位置。其一,為萬寧橋,俗稱海子橋或后門橋,這是今天中軸線上尚存的唯一元代建筑?!段鼋蛑尽贩Q:“萬寧橋:在玄武池東,名澄清閘。至元中建,在海子東。至元后復用石重修。雖更名萬寧,人惟以海子橋名之。”即萬寧橋位于地安門外大街上。 其二,為齊政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鼓樓。《析津志》稱:“齊政樓,都城之麗譙也。東,中心閣。大街東去即都府治所。南,海子橋、澄清閘。西,斜街過鳳池坊。北,鐘樓。”在這里,元人已經(jīng)把當時鼓樓的位置講得非常清楚了。文中“都府治所”,即大都路都總管府衙署,也就是此后明清時期順天府衙署?!按蠼帧眲t是指今天的鼓樓東大街,是從元代一直延續(xù)到今天的主要道路。 其三,為鐘樓?!段鼋蛑尽贩Q:“鐘樓,京師北省東,再北。至元中建,閣四阿,檐三重,懸鐘于上,聲遠愈聞之。”文中的“北省”即指元大都的中書省衙署,在鳳池坊內,而鐘樓在其東北。《析津志》又稱:“鐘樓之制,雄敞高明,與鼓樓相望。本朝富庶殷實莫盛于此。樓有八隅四井之號。蓋東、西、南、北街道最為寬廣?!睋?jù)此可知,鐘樓與鼓樓是前后相望,鼓樓在前,鐘樓在后。 其四,中心閣?!段鼋蛑尽贩Q:“雙青楊樹大井,關帝廟。又北去,則昭回坊矣。前有大十字街,轉西大都府巡警二院。直西,則崇仁倒鈔庫。西,中心閣。閣之西,齊政樓也。更鼓譙樓。樓之正北,乃鐘樓也?!痹谶@里,元人講了中心閣與鼓樓、鐘樓的關系。在鼓樓東大街路北,有崇仁倒鈔庫,而在庫西為中心閣。在中心閣再往西,是鼓樓,即齊政樓。鼓樓正北則是鐘樓。 其五,中心臺?!段鼋蛑尽贩Q:“中心臺:在中心閣西十五步。其臺方幅一畝,以墻繚繞。正南有石碑,刻曰:中心之臺,實都中東、南、西、北四方之中也。在原廟之前?!蔽闹械摹笆宀健苯?jīng)過換算,應該是十五丈,也就是說,中心臺是在中心閣西約十五步(丈)的距離。而“原廟”應該是指元代的大天壽萬寧寺。 其六,大天壽萬寧寺。該寺在《析津志》及《元一統(tǒng)志》等輯佚書籍中并無涉及,但是在明人纂修的《元史》中是涉及到的,特別是該寺一直到清代仍然存在,故而給我們確定元代鐘鼓樓的位置有較大幫助。據(jù)《元史·成宗紀》稱:大德九年(1305年)二月,“建大天壽萬寧寺”。又據(jù)《元史·泰定帝紀》稱:泰定四年(1327年)五月,“作成宗神御殿于天壽萬寧寺”。再據(jù)《元史·祭祀志》記載元代皇帝與皇后的“神御殿”稱,“成宗帝后,大天壽萬寧寺”。這里所指的“神御殿”就是原廟。 有幾處需要解釋的地方,第一個地方是中心閣與齊政樓、中心臺的關系。在《析津志》的佚文中,有兩處提到了中心閣,一處是說,在中心閣的西側,是齊政樓。而在另一處則說,齊政樓東,為中心閣。由此可以確認,中心閣就在齊政樓的東側。而在講到中心臺的位置時,說是在中心閣西十五步(丈),這個位置更加具體。于是,就把齊政樓和中心臺疊加在了一起。筆者認為,齊政樓和中心臺雖然都在中心閣的西側,但二者不是疊加的關系,而是前后的關系。 元人在講到齊政樓和中心閣的關系時,還講到了鼓樓東大街,而通過這條大街的存在,就可以分辨出中心臺和齊政樓的關系。鼓樓東大街的正西,正對的即是齊政樓(可以參見今天鼓樓的現(xiàn)狀)。而中心閣是在鼓樓東大街的道路北側,不可能建在大街上,中心閣的正西面,則是中心臺。由此可見,齊政樓和中心臺是在南北方向的同一條直線上,齊政樓在南,中心臺在北。齊政樓東面正對鼓樓東大街,中心臺東面正對中心閣,是在鼓樓東大街的北側。 需要解釋的第二個地方,是中心閣與大天壽萬寧寺的關系。元人在講到中心臺時,曾認為中心臺是在原廟的前面,也就是說,中心臺的北面是大天壽萬寧寺。顯然,這里講的是中心閣的北面。因為中心臺的北面是鐘樓,這是前面引用文獻中已經(jīng)證明了的,也就是說,大天壽萬寧寺是不可能和鐘樓疊加在一起的,也沒有前后排列的關系。因此,大天壽萬寧寺與中心閣是處在南北同一條直線上的。 有些學者認為,中心閣和大天壽萬寧寺是一體的,就是寺中的神御殿。筆者認為這個理解是有偏差的。第一,中心閣和大天壽萬寧寺不是同一個建筑。元朝統(tǒng)治者在建造大都城時,首先建造的就是中心臺,是在元世祖至元年間,而中心閣應該是在中心臺建造完成不久即建造的,也是在至元年間,甚至比鐘鼓樓建造的時間還要早。而大天壽萬寧寺是在元成宗大德年間建造的,要晚于中心臺及中心閣建造的時間,而神御殿的設置,更是在此后的泰定年間,又晚于大天壽萬寧寺的建造時間。 此外,中心閣和大天壽萬寧寺的方位是不同的。中心閣的建造,其位置是在中心臺的東側,而建造好的大天壽萬寧寺則是在鐘樓的東側。中心臺與鐘樓是前后排列的,因此,中心閣與大天壽萬寧寺也是前后排列的,中心閣在前,大天壽萬寧寺在后。元成宗建造大天壽萬寧寺的時候,中心閣已經(jīng)存在了,而成宗的神御殿還沒有設立,這時的二者顯然不是合一的建筑。而此后泰定帝設置元成宗神御殿,也不是利用中心閣來行使神御殿的功能,而是另外在大天壽萬寧寺中建造了神御殿。 元大都基點中心臺最先設置在元代人的記載中,萬寧橋與齊政樓(鼓樓)、鐘樓是在南北對應的同一條直線上,即在元大都城的中軸線上。元代的中心臺應該也是在這條中軸線上,其位置應該在鼓樓和鐘樓之間。在這條中軸線上,由南向北排列的是:萬寧橋、齊政樓、中心臺、鐘樓。這個格局,此后的明清北京中軸線是完全加以繼承的。 與之相并列的,則是中心閣與大天壽萬寧寺的南北一條線。這條線與中軸線平行并列,南端是鼓樓東大街,由此向北排列的是:一、中心閣,與中心臺東西并列;二、大天壽萬寧寺,與鐘樓東西并列。而在中軸線西側的,則是舊鼓樓大街,或稱鼓樓西大街。這條大街的西側,則是元代鳳池坊的中書?。ㄓ址Q北省)的衙署。 就元大都鐘鼓樓位置的要素點而言,一共有七處,其設置的時間順序分別是:一、中心臺,是建造元大都的基點,是最先設置的。二、中心閣,是體現(xiàn)中心臺的標志性建筑,是在中心臺設置后建造的。三、鼓樓,是在確定中心臺的具體位置之后建造的,其建造時間應該是在中心閣建造之后,或是同時建造的。四、鐘樓,應該是在鼓樓建造之后,或是同時建造的。五、萬寧橋,應該是在中心臺確定之后建造的,先是木橋,后是石橋。以上五處皆是在元世祖時已經(jīng)建造完成的。六、大天壽萬寧寺,是在元成宗時建造的。七、元成宗的神御殿,是在大天壽萬寧寺里面,元泰定帝時建造的。 (作者為北京市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