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少年2」 I Am What I Am 2 2024.12.14 舞獅變格斗 上一部的彩蛋,其實已經預告了這一部的故事—— 舞獅少年阿娟身穿《少林足球》同款紅背心,在宿舍整裝待發(fā)。 窗外煦陽初升,矗立在一旁的東方明珠塔,耀眼奪目。 懷揣著對新生活的希望,阿娟來到了上海。 但,希望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又是被工頭坑,又是被房東趕。 家里受傷的父親還等著錢治療。 就在阿娟窮途末路之時,他意外結識了求真拳館的小雨。 這是一家教傳統(tǒng)武術的拳館。 在現(xiàn)代拳館的擠壓下,已經步履維艱。 眼看著父親經營了一輩子的拳館面臨倒閉,小雨心有不甘,卻別無他法。 如今偶遇阿娟,小雨終于看到了轉機。 彼時,市里正在舉行一場格斗比賽真人秀,聲勢浩大。 不說奪冠,只要能打出風采,便能有更多為拳館招商引資的機會。 另一邊的阿娟,就更不用說了。 包吃包住,打贏了還能拿獎金,何樂而不為? 因為學舞獅必須要學傳統(tǒng)武術,所以,阿娟是有底子的。 只不過,需要針對格斗比賽,做一些相應的訓練。 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組團參賽...... 宛如現(xiàn)實的頂尖渲染 影片的優(yōu)點,幾乎一目了然—— 技術上肉眼可見的提升。 其實早在第一部中,“寫實風”就是他們的招牌特色。 如今三年過去,主創(chuàng)們干脆把這一特色做到了極致。 如果你平常玩游戲,就能很明顯地感覺到—— 《雄獅少年2》,很像是一部主打真實的3D游戲,畫質拉滿,還開了光追。 大到像外灘這樣的城市街景,小到像方便面包裝袋這樣的物品細節(jié)。 很多地方給人的第一感覺都是,“這不會是照片吧?”。 其中讓我印象尤其深刻的一幕是炒面時,你甚至能清晰地看到鍋里的每一根面條。 人物建模也是如此。 相比于第一部,《雄獅少年2》的細節(jié),多了不止一星半點。 衣服上的褶皺、手臂上的汗毛、皮膚的質感......幾乎是全面升級。 有一種從2000時代游戲,進化到2020時代游戲的突飛猛進之感。 動作戲也是一樣。 擂臺上的每一個動作,都請來了真人動捕演員進行示范。 擂臺上的每一次出拳、接招、步法......你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堪稱120幀縱享絲滑的德芙觀感。 當年,作為動畫行業(yè)標桿的《愛死機》一經播出,其擬真程度震撼了無數(shù)觀眾。 至少在觀感上,《雄獅少年2》多少有點內味了。 混亂俗套的故事和人物 但,絲滑歸絲滑,震撼歸震撼。 動作戲本身好不好看,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從網上鋪天蓋地的好評來看,應該還是有不少人喜歡片中的打斗。 但就我個人的觀感來說,除了少數(shù)鏡頭還不錯,比如阿娟最后一招制敵時,整個身體都攜著雨水,如蛟龍出海,氣勢磅礴,寫意十足。 其它的,我只覺得一般般,甚至有些冗長乏味。 說白了,導演完全是在以拍真人電影的方式在拍動畫。 但即便你做得再真,動畫始終是動畫,無論是動作的真實感,還是人物表情的細膩程度,動畫還是無法與真人電影相媲美。 另一方面,因為要追求寫實感,所以導演放棄了特別夸張的動作設計,卻也沒辦法完全真實地體現(xiàn)格斗比賽,畢竟那樣太專業(yè),拍出來不夠好看。 這也就導致了每場比賽都介于一種半套招半真實的奇怪觀感之中: 既不夠酷炫,又不夠真實。 多少有點揚短避長,顧此失彼了。 此外,整部影片所強調的,傳統(tǒng)武術VS現(xiàn)代搏擊。 我個人是真沒看出來,傳統(tǒng)武術的改良到底體現(xiàn)在哪了。 尤其是,影片中所說的“傳統(tǒng)武術能打”,前面搞得非常煞有其事。 又是歸結原因,又是查資料,又是做了滿滿一整本改進的筆記...... 幾乎已經有種想要借電影為傳統(tǒng)武術正名的意思。 然而真到了訓練的時候,卻又各種含糊其辭。 什么“借力打力,見招拆招”,什么“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開始打起了啞謎,玩起了玄機,說白了,白說了。 前面兩場比賽也是這樣。 贏的方法雖然不同,但其實是殊途同歸—— 拖時間,拖到對面出現(xiàn)失誤,拖到對面體力不支。 傳統(tǒng)武術究竟經過了什么改良,用來“適應現(xiàn)代規(guī)則”,完全沒看到。 一直被動挨打,直到最后突然反敗為勝,在觀感上也顯得格外冗長無聊。 至于阿娟最后脫下手套和肖張揚的決戰(zhàn)。 在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情況下,訓練了幾個月的阿娟突然就能暴打對手。 在我看來,已經完全進入了一種無視,甚至是鄙視現(xiàn)代搏擊的狂熱情緒之中。 你吹傳統(tǒng)武術,當然沒問題,它能傳承下來,肯定有其價值和意義。 但,用這種貶一捧一的方式,我覺著,大可不必。 再來說說影片的主題。 導演選用了“野草”這樣一個意象來承載主題。 片中,阿娟等人的訓練場所,是一座荒廢的,雜草叢生的老學校。 而它的四周,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除此之外,片中還有一段蒙太奇,展現(xiàn)了很多生長在城市各種夾縫中的雜草。 野草的含義,已經非常明顯了—— 在大都市所代表的新規(guī)則中,掙扎求存的蕓蕓眾生。 而師父告訴阿娟,贏下比賽的秘訣,也只有一條: 像野草一樣,死死扎根在擂臺上,只要堅持住,就有翻盤的機會。 再結合片尾在城市里各個地方擺上擂臺的畫面,其實就是在直抒胸臆: 生活處處是擂臺,我們要像野草一樣,百折不撓。 我猜,這大概也是為什么阿娟贏比賽的方式,只有堅持下去等破綻這一個套路。 為了適配主題,影片放棄了常規(guī)動作戲里見招拆招這種打起來更好看的方式。 他想拍的不是你來我往,而是阿娟被不斷打倒,卻依然不斷站起來的狀態(tài)。 就像迎風飄揚的野草一樣。 直到被網暴,取消資格之后,因為對方作假,因為朋友被傷害,他才開始燃起“爭一口氣”的斗志。 阿娟的故事,其實從這里,才算是真正開始。 因為他只想要以打拳這種相對公平的方式,在大城市立足,卻也難以實現(xiàn)。 而這已經是影片的第三幕。 至于前面一個多小時的傳統(tǒng)武術VS現(xiàn)代搏擊? 那其實更像是屬于師父張瓦特的故事,是屬于他的《八角籠中》—— 傳統(tǒng)武術高手被害,佯裝無謂,實則心中還有為傳統(tǒng)武術正名,走上擂臺的夢想。 奈何自己已無機會,機緣巧合之下,得遇少年天才,悉心培養(yǎng),最終圓夢。 但,因為套上了《雄獅少年》的名頭,影片的主角只能是阿娟。 再加上反派過于咄咄逼人的刻板印象做派,打到最后突然反敗為勝的俗套模式...... 最終導致了整個故事的混亂和虛浮,讓人難以共情。 咱也不用跟別的片子比,其實你只要去回頭看看《雄獅少年1》,就能非常明顯地感覺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的差距。 雖然當年只有一位編劇,如今第二部豆瓣上顯示有多達十幾位聯(lián)合編劇。 但只能說,編劇這事,還真不是人多就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