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老子修道德,其學(xué)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qiáng)為我著書。于是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漢墓發(fā)掘出帛書版老子《德道經(jīng)》,分為甲、乙本,甲本為5344字,是西漢初年劉邦登基后,乙本為5342字,則是漢文帝登基之后,是已出土版本中最接近老子時代的。馬王堆帛書《老子·德道經(jīng)》“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強(qiáng)調(diào)修真之漸法,廣泛適用于中下根器的大眾勸導(dǎo),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開篇,能逐漸接引眾生,正如《周易·系辭下》“德不配位,必有災(zāi)殃?!?/p> 《德道經(jīng)》,被后世尊為“天書”、“哲學(xué)詩”、“萬經(jīng)之王”。它飽含著無比宏大的宇宙真理,涉及到人文科學(xué)、自然科學(xué)、生命科學(xué)等廣大領(lǐng)域,更蘊(yùn)含著超越生命的修養(yǎng)至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豐富而深遠(yuǎn)的智慧,是一部中國古籍版“百科全書”。 作者老子,春秋楚國人,姓李名耳,乃“百家之祖”,是一位思想家、哲學(xué)家、科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位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譽(yù)為東方巨人、中國和世界的第一哲人。 五千言的《德道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xué)著作。因宇宙和萬物是道和德所化生長養(yǎng),老子學(xué)說是人間的絕學(xué),是宇宙萬物的真理,是包羅萬象無出其右的哲學(xué),是匯集和總結(jié)了以黃學(xué)為代表的、古代數(shù)千年修真方法和經(jīng)驗(yàn)精華的一部萬經(jīng)之王,是中華修真學(xué)中最好的一本教科書。 學(xué)習(xí)的關(guān)鍵是如何實(shí)踐。老子是通天徹地的學(xué)者,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實(shí)踐家,《德道經(jīng)》運(yùn)用大智慧,將宇宙自然真理與實(shí)踐方法交融成文字,蘊(yùn)藏著系統(tǒng)性極強(qiáng)的實(shí)踐方法論。中國修真學(xué)形成“ 隱喻藏訣 ”的教學(xué),使后學(xué)者站在不同的層面、角度、方位,德者見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中啟迪精神智慧,進(jìn)行實(shí)踐。 從哲學(xué)觀、社會學(xué)、人文學(xué)等等方面,立于任何一個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去進(jìn)行研究解析,都有領(lǐng)悟,主要還是立足于“ 修之身 ”的基礎(chǔ)而深刻的解析。因?yàn)橹腥A文化是以道文化為根源,以德文化為主干的文明 ,修真身是真實(shí)承傳中華道德文化的前提和基礎(chǔ)?!靶奚?、齊家,治國,平天下”。中華文明的大智慧源自于“修之身”的實(shí)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淡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泊:通“薄”澆薄,指社會風(fēng)俗不良);居其實(shí),而不居其華。故去皮(皮:通“彼”舍棄薄華的禮,采取厚實(shí)的德)而取此。 原文: 釋: 真正有高尚品德的人(上德之人)不刻意追求品德(不執(zhí)著于德之名),因此他們自然而然地?fù)碛衅返?。而那些總是?qiáng)調(diào)自己不失品德(下德之人),實(shí)際上是因?yàn)樗麄冃闹袑ζ返掠兴鶊?zhí)著,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品德。 原文: 釋: 原文: 解釋與翻譯: 原文: 解釋與翻譯: 原文: 解釋與翻譯: 原文: 解釋與翻譯: 總結(jié)您提供的文本是《道德經(jīng)》中關(guān)于品德、道德、仁義和禮儀的重要論述。它強(qiáng)調(diào)了真正品德的自然流露和內(nèi)心修養(yǎng)的重要性,以及禮儀和觀念的淺薄和虛華可能帶來的負(fù)面影響。希望這個解釋和翻譯對您有所幫助。 得一 第二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其至之也,胃天毋已清將恐蓮,胃地毋已寧將恐發(fā),胃神毋已靈將恐歇,胃谷毋已盈將恐竭,胃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轂,此其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shù)輿無輿。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珞珞若石。 得一:即得道。 霝:通“靈”,靈驗(yàn)。 ?。和ā肮取?。 胃:通“謂”;蓮?fù)ā傲选薄?轂:通“谷”。 輿:通“譽(yù)”。 ? 得一 聞道 第三章 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fèi),進(jìn)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zhì)真如渝,大方如禺,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無刑,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堇:通“勤”,勤勉。 建德如輸:剛健的德好像怠惰。建通“健”,剛健。輸:通“偷”,惰,懈怠。 禺:通:“隅”。 天象無刑:即“大象無形”。天:“大”之形訛。刑:通“形?!?/p> ? 反復(fù) 第四章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反:即“返”。指運(yùn)動反復(fù)。 中和 第五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故人之所教兮,議而教人,故強(qiáng)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xué)父。 中:通“沖”。 勿:通“物”。 勤故人之所教兮:甲本辨認(rèn)有分歧,乙本全部殘毀。 議:通“我”。 強(qiáng)良:強(qiáng)橫的人。良:通“梁”。 至柔 第六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致堅,無有入于無間,五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致:通“至”。 五:通“吾”。 立戒 第七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請靚 第八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贏如肭。躁勝寒,靜勝熱,請靚可以為天下正。 請靚:即清凈,清凈無為。 ? 請靚 知足 第九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糞:通“播”,耕種。 知天下 第十章 不出于戶,以知天下。不歸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yuǎn),其知也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 不歸于牖:通“窺”,不向窗外窺望。 不見而名:通“明”,指不窺見而明天道。 無為 第十一章 為學(xué)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以為,將欲取天下也恒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矣。 德善 第十二章 圣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翕翕(xi)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德:通“得”。 咳:通“孩”。 生死 第十三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zhí)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軍不被甲兵。矢無所椯其角,虎無所昔其蚤,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執(zhí):通“攝”,保養(yǎng),養(yǎng)護(hù)。 辟:通“避”。矢:兕,犀牛。 椯:通“投”。 昔:通“措”。蚤通“爪?!?/p> 尊貴 第十四章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胃玄德。 寺:通“恃”。 守母 第十五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堇。啟其悶,濟(jì)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qiáng)。用其光,復(fù)歸其明。 盜桍 第十六章 毋道身殃,是胃襲常。使我絜(jié)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赍財有余;是胃盜桍。盜桍,非道也! 道:從乙本讀作“遺”。 絜:握持,掌握。 解:通“徑”,指邪徑。 除:通“廢”。 善觀 第十七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茲?以此。 含德 第十八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喇虺地弗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zui)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嚘(yōu),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qiáng)。物壯即老,胃之不道,不道早已。 蜂喇虺地:都是毒蟲,蜂:通“蜂”,地:通“蛇”。 ?:通“攫”,攫鳥,鳥之烈者。 嚘:氣逆。 知和曰明:從乙本作“知常日明”。淳和的道理叫做“?!?,認(rèn)識常叫“明”。 ? 玄同 第十九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悶,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挫其兌而解其紛,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 挫其兌:挫磨掉銳氣。坐通“挫”,兌通“銳”。 淺:通“賤”。 治邦 第二十章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人多知,而奇物茲起;法物茲彰,而盜賊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之:通:“治”,治理。 畸:通:“奇”,奇巧,詭秘,臨機(jī)應(yīng)變。 茲:通“滋”。益,愈加。 為正 第二十一章 其政悶悶,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民夬夬。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紲,光而不耀。 其政悶悶:通“政”,政治。悶悶,昏昏昧昧,形容政治寬厚。 屯屯:通“淳淳”,淳樸忠厚。 夬夬:通“缺缺”,疏薄詐偽貌。 兼:通“廉”,棱角。 紲:通“肆”,放肆。 長生 第二十二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蚤服;蚤服胃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胃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蚤服:早做準(zhǔn)備,蚤通“早”。服通“備”,準(zhǔn)備。 居位 第二十三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申不傷人也,圣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申:通“神”,指鬼神顯靈。 處下 第二十四章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靚勝牡,為其靚也,故宜為下。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為下。 郊:通“交”。 靚:通“靜”,清凈之道。 ?。和ā熬邸?。 道注 第二十五章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善坐而進(jìn)此。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輿?故為天下貴。 注:同“主”,主宰。 賀人:通“嘉”即嘉人。 四馬:即駟馬。 無難 第二十六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也,為大于其細(xì)也。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于無難。 未:通“味”。 輔無 第二十七章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亂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臺,作于贏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zhí)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恒于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而復(fù)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成:通“層”。 贏:通“虆”盛土的筐。 仁:通“仞”,古時候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玄德 第二十八章 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胃玄德。玄德深矣、遠(yuǎn)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以知知邦:用智巧治理國家。前一個“知”指智巧,后一個“知”指治理、統(tǒng)治。 反:同“返”。指復(fù)歸于真樸。 江海 第二十九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猒也。非以其無諍與,故天下莫能與諍。 百浴王:百川所歸往,通“谷”,百谷即百谷,王:有歸往之意。 隼:通“推”,舉薦。猒:通“厭”,厭惡。 諍:通“爭”。 安居 第三十章 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yuǎn)徙。有車周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不積 第三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三葆 第三十二章 天下皆胃我大,大而不宵,夫唯大, 故不宵。若宵,細(xì)久矣,我恒有三葆之:一曰茲;二曰檢;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茲,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其茲且勇,舍其檢且廣,舍其后且先,則必死矣。夫茲,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健之,如以茲垣之。 宵:通“肖”。不肖:不像具體的事件。 茲:通“慈”,慈愛。 檢:通“儉”,節(jié)儉。 不爭 第三十三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胃不爭之德,是胃用人,是胃配天,古之極也。 用兵 第三十四章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jìn)寸而芮尺。是胃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于無適,無敵近亡吾寶矣。故乘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芮:通“退”。 適:通“敵”。無適:指缺乏作戰(zhàn)經(jīng)驗(yàn)。 哀:通“愛”,有“慈”之意。 懷玉 第三十五章 懷玉 第三十五章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知病 第三十六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尚:通“上”。 畏畏 第三十七章 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毋閘其所居,毋猒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猒。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被取此。 不畏畏:不畏懼威壓,第一個“畏”作畏懼講,第二個“畏”通“威”指統(tǒng)治者的威壓。 閘:通“狹”。 猒:通“厭”,壓迫。 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被:通“彼”。 天網(wǎng) 第三十八章 勇于敢者則殺,勇于不敢者則栝。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彈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栝:通“活”。 彈:通“戰(zhàn)”,爭斗。彈:通“坦”坦然,自然從容。 司殺 第三十九章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恒是死,則而為奇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則恒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貴生 第四十章 人之饑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饑。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柔弱 第四十一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堅強(qiáng)。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qiáng)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xì),生之徒也。以兵則不勝,木強(qiáng)則恒。強(qiáng)大居下,柔弱微細(xì)居上。 恒:通“烘”,指樹木被砍伐后遭焚燒。 天道 第四十二章 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故天之道,損有余益補(bǔ)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和ā耙帧保瑝?,壓抑。 水德 第四十三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先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qiáng)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訽,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詳,是胃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訽:通“垢”恥辱。 右介 第四十四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右介而不以責(zé)于人。故有德司介,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恒與善人。 介:通“契”,債權(quán)人所持的契約。 道經(jīng) 觀眇 第四十五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眇:通“妙”。 觀噭 第四十六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也,恒也。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訾:通“斯”,連詞,則。 盈:通“呈”,“呈”與“形”義同。 志:通“恃”。 安民 第四十七章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道用 第四十八章 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呵,始萬物之宗。挫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始:通“似”。 兌:通“銳”。 用中 第四十九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省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籥(yuè)輿?虛而不淈,蹱而愈出。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 ?。和ā靶铡?,百姓。 淈:通“屈”,枯竭。 蹱:通“動”。 數(shù):通“速”。 浴神 第五十章 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門,是胃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浴:通“谷”,形容虛空。 堇:通“勤”。不堇,不盡,不窮竭。 無私 第五十一章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輿,故能成其私。 芮:通“退”。 輿:通“與”。 治水 第五十二章 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治:通“似”。若,好像。 予:通“與”。 正:通“政”。 蹱:通“動”。 持盈 第五十三章 ?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兌之,不可長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通“持”。 兌:通“銳”。 葆:通“?!?。 芮:通“退”。 無不為 第五十四章 戴營袙抱一,能毋離乎?摶氣致柔,能嬰兒乎?修除玄藍(lán),能無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為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dá),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戴:通“載”,助氣詞。 袙:通“魄”,魂魄。 修:“滌”,洗,掃除。藍(lán):通“覽”。 栝:通“治”。 玄中 第五十五章 卅(sà)輻同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而為器,當(dāng)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為腹 第五十六章 五色使人之目明,馳騁田獵使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圣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罷耳此。 明:通“盲”。目明:眼睛失明,喻眼花繚亂。 方:通“妨”,害,傷。 :通“爽”,差失??冢嚎诓?,喻味覺失靈。 罷:通“彼”指前者,耳:通“取”。 寵辱 第五十七章 人,寵辱若驚,貴大梡若身。何胃寵辱若驚?寵之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胃寵辱若驚。何胃貴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有何梡?故貴為身以為天下,若可以讬天下矣;愛以身以為天下,汝可以寄天下。 梡:通“患”。 汝:通“若”。 道紀(jì) 第五十八章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fù)歸于無物,是胃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胃忽望。隨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紀(jì)。 計:通“詰”。至計:徹底地追究。 攸:通“白敫”,光明。 尋尋呵:即“繩繩呵”,形容連續(xù)不絕。 忽:通“恍”。忽望:恍惚,模糊不清,閃爍不定。 望:通“患”。 不盈 第五十九章 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dá),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qiáng)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儼呵其若客;渙呵其若淩澤;沌呵其若樸;湷呵其若濁;曠呵其若浴。濁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 眇:通“妙”。 與:通“豫”。形容小心謹(jǐn)慎。 淩澤:通“冰”。澤:通“釋”,消融。 湷:通“渾”,天然渾樸。 情:通“靜”。余:通“徐”。 女:通“安”。重:通“動”。 葆:通“?!?。 歸根 第六十章 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fù)也。天物云云,各復(fù)歸于其根曰靜,靜是胃復(fù)命。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殆。 至:通“致”,致使,達(dá)到。 情:通“靜”,清靜。表:通“篤”,甚,厚。 云云:通“蕓蕓”,繁多,形容草木的茂盛。 ??:通“妄”,妄為。 知有 第六十一章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yù)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猶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 大:通“太”。 母:通“侮”,輕侮。 猶:通“悠”。悠呵:悠閑的樣子。 ?。和ā靶铡?。 四有 第六十二章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快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畜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知快:通“智”,快通“慧”。 畜:通“孝”。 樸素 第六十三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負(fù)。絕仁棄義,民復(fù)畜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絕學(xué)無憂。 畜:通“孝”。 食母 第六十四章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眾人熙熙,若鄉(xiāng)于大牢,而春登臺。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累呵!似無所歸,眾人皆有余,我獨(dú)遺。我禺之心也,惷惷呵。鬻人昭昭,我獨(dú)昏呵,鬻人蔡蔡,我獨(dú)悶悶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dú)頑以悝。吾欲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 鄉(xiāng):通“享”享用。大牢:即太牢,古時祭祀,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 咳:通“孩”。 遺:通“匱”,不足之意。 禺:通“愚”。 惷惷:通“沌沌(dùn)”,昏昧無知的 樣子。 鬻:通“俗”。 蔡蔡:通“察察”,形容嚴(yán)苛。 悝:通“俚”,粗鄙。 從道 第六十五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鳴呵,中有請呵。其請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吾何以知眾甫之然?以此。 望:通“恍”。 鳴:通“冥”,暗昧。 請:通“精”,精氣,元?dú)狻?/p> 弗居 第六十六章 炊者不立,自視不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炊:通“企”,踮起腳跟,以示高也。 欲:通“裕”,道。 執(zhí)一 第六十七章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執(zhí)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故明,不自見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胃曲則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 自見:“見”通“現(xiàn)”,自顯于眾。 幾:通“豈”。才:通“哉”。幾語才:難道會是空話嗎? 第六十八章 希言自然。飄風(fēng)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昆成 第六十九章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繡呵!繆呵!獨(dú)立而不亥,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昆:通“混”。 繡:通“寂”,無聲。 繆:通“寥”,無形。 亥:通“改”,變化。 筮:通“逝”,指道周行不息。 甾重第七十章 重為輕根,清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甾重。雖有環(huán)官,燕處則昭。若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清:通“靜”。 甾:通“輜”。 ?明第七十一章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適,善數(shù)者不以梼(táo)(zhuó)。善閉者無關(guān)籥(yuè)而不可啟也,善結(jié)者無潶(hēi)約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赍(ji)財,是胃?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瞇也,是胃眇要。 適:通“謫”,瑕謫即過失,缺點(diǎn),毛病。 梼:即籌策。 ?:通“襲”,沿襲,有遵循、掩藏的意思。 瞇:通“迷”。 恒德 第七十二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恒德 第七十二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恒德不離;恒德不離,復(fù)歸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為天下浴,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復(fù)歸于楃。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楃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浴:通“谷”。 楃:通“樸”。 自然 第七十三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炅或?(cuǒ),或強(qiáng)或,或坯或橢,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楮。 炅:通“熱”。 坯:通“培”,橢:通“墮”。 大:通“泰”,極大。 楮:通“奢”。 不強(qiáng) 第七十四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qiáng)于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qiáng)焉。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居,是胃果而不強(qiáng)。物壯而老,胃之不道,不道蚤已。 蚤:通“早”。 貴左 第七十五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龐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便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依立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欲:通“?!?。 铦龐:即“恬淡”,淡迫名利。 便:通“偏”。 依:通“哀”。立:通“蒞”,對待。 知止 第七十六章 道恒無名,楃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猶小浴之于江海也。 楃:通“樸”。 唯:通“雖”。 洛:通“露”,甘露。 俾:通“譬”,比方,譬如。 ?。和ā肮取?。 盡己 第七十七章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qiáng)也。知足者,富也,強(qiáng)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成大 第七十八章 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無欲也,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大象 第七十九章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太:通“泰”。 格:通“客”。 談:通“淡”。 微明 第八十章 將欲拾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古強(qiáng)之。將欲去之,必古與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友弱勝強(qiáng)。魚不脫于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拾:通“翕”,收斂,收縮。 古:通“固”,姑且,暫且。 與:通“舉”。 友:通“柔”。 無名 第八十一章 道恒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鳎釋㈥D之以無名之樸。闐之以無名之楃,夫?qū)⒉蝗?。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p> 闐:通“貞”,正、安之意。 楃:通“樸”。 情:通:“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