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粥左羅說:“一個人的底層邏輯有多強大,那么他的能力就有多強,成就就有多大。” 有些人捉摸不透社會的規(guī)則,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也仍然困于底層。 有一些人卻能一眼看透本質(zhì),該如何做人,該怎么行事,心底都門清,自然能拿到想要的結果。 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我們也可以從一個人的底層邏輯中,窺見他的命運。 01 社交的底層邏輯 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說,世上最緊密且最長久的關系,是泥土和樹苗的關系。 樹苗得到泥土的滋養(yǎng),最終長成參天大樹;泥土吸收腐化的落葉,從而愈加肥沃。 好的社交關系同樣也是如此。 一個人若是自私自利,只顧利己,無論是誰都會敬而遠之。 如果你有成人之美之心,有利他之舉,別人也會愿意靠近你、結交你。 阿城圈子極廣、好友眾多,在影視界、書畫圈、古玩圈都有各種關系。 原因就在于他對朋友極為仗義,可以錦上添花,也可以雪中送炭。 有一次,畫家劉小東畫完了兩幅大作品《三峽大移民》和《三峽新移民》,要辦一個展覽,去找阿城幫他寫一點東西,阿城說試試吧。 結果,沒過多久,阿城就拿出了十萬字的文章給他,把整個三峽的歷史講了一遍。 劉小東說,阿城是我生活中大哥的形象,我很感謝身邊有這樣的朋友。 后來,劉小東辦了個“你的朋友”的畫展,特地畫了一幅阿城的肖像畫,以示對這段感情的看重。 還有一次導演劉奮斗通過朋友結識了阿城,兩人都愛聊天,持續(xù)見面,經(jīng)常在一塊吃飯。 后來,劉奮斗拍《綠帽子》,跟阿城開口,問能不能幫他來當監(jiān)制。 阿城說,“你覺得用我的名字能幫到你,就用?!?/span> 后來劉奮斗又問阿城能不能幫忙聯(lián)系焦雄屏,因為他知道阿城跟侯孝賢他們關系很好,阿城馬上打了電話,焦雄屏就來做了制片人。 劉奮斗一直很感恩阿城對他的事業(yè)的幫助,并表示只要阿城需要,就隨叫隨到。 社交的底層邏輯,是利他。 一段關系的開始,關鍵就在于“價值提供”。 當你能為別人提供價值,就能吸引別人圍繞在你周圍,織好身邊的關系網(wǎng)。 02 工作的底層邏輯 清崎在書中寫道: “人之所以窮,不在于他能賺多少錢,而在于他的想法和行動。沒有掌握財富的底層邏輯,一輩子也只能打工?!?/span> 有的人是打工思維:為別人干,多干不如少干,少干盡量別干; 有的人是老板思維:這也是我的事業(yè),我是為自己的事業(yè)和使命而做。 老板思維就是工作的底層邏輯。 美的集團總裁方洪波剛進入公司時,和很多同事一樣過著普通上班族的生活。 但不同于其他同事的是,他做事更踏實、更用心。 有一次,老板何享健要求大家去12個城市做市場調(diào)研。 很多同事嫌工作辛苦,報酬太低,跑幾個城市就回來交差了。 只有方洪波堅持跑完了所有城市,并且對每一個城市都做了詳細的調(diào)研。 何享健對方洪波的做事態(tài)度非常滿意,覺得他辦事靠譜,隨后對他委以重任。 改變?nèi)松瑥母淖児ぷ鲬B(tài)度開始。 很多人只是把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覺得是為老板打工,為公司賺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恰恰是這種想法,讓很多人對工作失去了熱情,這也埋葬了他們的未來。 《心流》的作者米哈里在里講到了一個人物里柯。 里柯是流水線上的工人,他每次組裝一個單元,需要43秒,而他一天的工作,就是將這樣的43秒重復600多次。 很多人因為枯燥無味而跳槽,但里柯留了下來。 因為有主人翁心態(tài),他在組裝零件時,只想著全力提高速度,不斷刷新紀錄,最終成為公司職業(yè)模范。 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那份薪水,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這個平臺磨礪增值自己。 如果你始終抱著為別人做牛做馬的心態(tài)去工作,禁錮的是自己的成長。 而當抱著老板的思維工作,自身的能力會水漲船高,視野格局也會有質(zhì)的變化。 03 成長的底層邏輯 在一次活動的晚宴上,蔣方舟與《冬泳》的作者班宇閑聊。 漫長的酒會上,看眼前衣香鬢影,蔣方舟感慨地說:“很難想象菲茨杰拉德每天參加這種聚會,還能搞創(chuàng)作?!?/span> 班宇也說:“要天天這樣咣咣的,活著都費勁。” 事實上,不管是菲茨杰拉德還是他筆下的蓋茨比,最后都在紙醉金迷里沉淪,毀了一生。 羅翔說過一句話:所有的爽都是瞬間的東西,人類真實的快樂是恒久的努力。 兩種快樂的區(qū)別,其實也是多巴胺和內(nèi)啡肽的區(qū)別。 或是燈紅酒綠,或是刷視頻看小說,沉迷在低級快樂中,大腦皮層就會分泌多巴胺。 學一種技能、看一本名著、完成一個長遠目標,一開始雖然痛苦,但最終迎接你的卻是持久的回甘,這就是內(nèi)啡肽。 人生是公平的。 那些讓你一時爽的東西,最終一定讓你痛,而那些讓你痛的東西,才會讓你真正成長。 張一鳴怎么成功的? 大學的時候,別人約會談戀愛,他看書敲代碼;別人打牌玩游戲,他看書敲代碼。 他說:為了避免平庸,一定要拒絕拉著你走向平庸的那些壓力、誘惑。 所以如果你周圍的人都在放縱,你卻選擇了克制;周圍人都在擺爛,你卻選擇了奮斗。 那么日復一日,你自然能卓然出眾。 遠離多巴胺,追求內(nèi)啡肽,你才能遇見想要的人生。 04 經(jīng)營家庭的底層邏輯 2002年,錢學森先生已經(jīng)臥床了,請夫人蔣英代替他去領個獎。 臨出門時,蔣英開玩笑地對錢學森說:“我領來的這個錢歸我,那獎給你?!?/span> 錢學森聽完笑了一笑立馬回復說:“這個好,'錢’歸你,'蔣’歸我?!?/span> 在這樣有愛溫馨的家庭里,兒子錢永剛受到了很好的熏陶。 錢學森忙于事業(yè),但錢永剛卻說他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因為父親的言行給了他最基本的教育。 在央視節(jié)目《謝謝了,我的家》,錢永剛如是說:“爸爸媽媽,我很感謝你們,讓我在人生當中能夠站得住。” 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旺,這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底層邏輯。 一個人只有善待好家人,溫暖的能量在每一個成員之間就會流動不息,家也會欣欣向榮。 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的陳曉卿,一直很感激父母給他提供了一個溫馨的童年。 父母相處的一個細節(jié),讓他印象特別深刻。 出生于水稻之鄉(xiāng)的母親與北方的飲食習慣格格不入,常常念叨著故鄉(xiāng)的吃食,臘肉、糍粑、蔬菜。 父親暗暗記在心中。 所以,父親蒸饅頭時,會在蒸鍋中間為母親放一碗米飯。 對此,母親也便有了另外一個習慣,自己做米飯時,總會熱上兩個饅頭給父親吃。 “南米北面,求同存異”的飲食習慣,父母保持了五十多年。 另外一個細節(jié),是年夜飯的時候。 那時老家的習俗,團圓飯講究七個盤子八個碗的“標配”。 那時候家里窮,陳曉卿的老爹便會想辦法“湊盤子”——哪怕只是拿點花生濫竽充數(shù)。 陳曉卿認為父親是一個“樂觀的形式主義者”,隨著年齡增長才漸漸明白,父親只是希望可以讓所有家庭成員都感受到溫暖,并不是太寒酸。 父親怎么呵護母親、怎么照顧家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陳曉卿的人生觀,也給他的成長帶來源源不斷的能量。 特別認可心理學家恒子的一句話: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護好它,其他一切都會慢慢變好。 當我們扛起了責任,付出了愛意,家庭才會融洽和睦,事事皆能如意。 ▽ 在商界有條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則。 它分為兩步: 1. 找到一個簡單的、基本的道理; 2. 非常嚴格地按照這個道理行事。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 所謂底層邏輯,也是萬千現(xiàn)象背后的那個底層規(guī)律。 只要我們按照上面的4個底層邏輯來做人做事,人生就不會差到哪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