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方有一句諺語: 殺死一只知更鳥,是一種罪惡。 知更鳥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不吃人家院子里的花果蔬菜,也不在人家的谷倉里筑巢做窩,它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盡情地為人們唱歌。 這樣的鳥兒,如果還要被殺害,那確實是人類的罪惡。 1960年,哈珀·李發(fā)表了長篇小說《殺死一只知更鳥》,小說一問世,就大獲成功,并于第二年獲得普利策文學(xué)獎。 此時的哈珀·李,不過35歲。 憑借《殺死一只知更鳥》,哈珀·李一舉成名,可是這位年輕的作家,卻過起了隱居生活,長期閉門謝客,就連獲獎感言,也懶得發(fā)表。 此后,她更是長久擱筆,沒有利用已經(jīng)獲得的名聲趁熱打鐵,有人問她,為什么不繼續(xù)創(chuàng)作? 哈珀·李說: “有過這樣一次,還有什么好寫的呢?” 這本書問世以來,感動了無數(shù)人,堪稱教育界的“圣經(jīng)”。 無論重讀多少次,書中這10句話,都會讓你的內(nèi)心感覺被照亮,讓你的靈魂被喚醒,讓你知道,這世間在物質(zhì)和從眾之外,還有一些更高級的東西。 01
黑人湯姆經(jīng)常幫助一個白人姑娘,最后,卻慘遭姑娘的酒鬼父親誣陷,被告上法庭。 作為律師,芬奇先生被委托為湯姆辯護。 那時候,黑人作為弱勢群體,活在偏見之中,白人瞧不起黑人,所有人都覺得,黑人是低賤的,無法與白人相比。 因此,芬奇先生為黑人辯護的這種行為,遭到白人的反對,甚至就連芬奇先生的兒子和女兒,在學(xué)校里都因此被歧視。 可是芬奇先生不改初衷,他給女兒斯庫特解釋他這么做的理由,斯庫特說: 你一定是錯了吧? 芬奇先生問為什么? 斯庫特接著說: 大多數(shù)人好像都認為他們是對的,你是錯的。 聽完斯庫特的話,芬奇先生并沒有生氣,每個人怎么想都是自己的權(quán)力,他們的看法也有權(quán)得到充分的尊重。 可他也告訴斯庫特:
大多數(shù)人以為是對的,未必就是對的。 最后,在法庭上,芬奇先生據(jù)理力爭,一步步還原了事情的真相,原來,黑人小伙子湯姆,心地善良,看白人姑娘可憐,就經(jīng)常不求回報地幫她干活。 漸漸的,姑娘也喜歡上了湯姆,有一天,她將湯姆叫到屋子里,試圖勾引湯姆,卻被自己的酒鬼父親發(fā)現(xiàn),由于該死的種族偏見,那酒鬼父親以湯姆強奸自己的女兒為由,將湯姆告上法庭。 可是,法庭依然為了維護白人,而犧牲了湯姆。 在所有白人的眼里,他們比黑人優(yōu)越,這種該死的優(yōu)越感,最終殺了人。 然而,很多人就活在這種優(yōu)越感里,他們?nèi)嗽埔嘣?,隨大流從眾而活。 芬奇先生看到這種從眾的偏見,他不愿從眾,因為他若從眾,那他一輩子都會良心難安。 無論外界怎樣強大,我們都必須尊重自己的內(nèi)心。 因為,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尊重自己,我們內(nèi)心的聲音就沒有人能夠聽見了。 如果我們昧著良心去從眾,那這世間的公理和正義就只能沉默不語了,若無黎明打破黑暗,世界將永遠處在黑暗之中。 02
芬奇先生喜歡看書,還經(jīng)常帶著女兒一起讀書。 因此,在去學(xué)校上學(xué)之前,斯庫特已經(jīng)能讀會寫,然而,恰恰是因為她又會讀又會寫,就成了老師眼里的怪胎。 老師不僅沒有夸獎她,就連看斯庫特的眼神,都帶著某種厭惡。 不僅如此,她還讓斯庫特回家告訴芬奇先生,不要再教孩子識字,那會干擾她在學(xué)校的學(xué)習(xí)。 這位充滿偏見的老師說:
斯庫特已經(jīng)會寫字,可老師說,那是三年級的學(xué)生才學(xué)的。 一切都要按照她的規(guī)矩來,每個年紀該學(xué)什么,可以滯后,但不能提前,一切都不能擾亂教學(xué)計劃。 這讓斯庫特很煩惱,她想繼續(xù)跟著父親一起讀書,可是害怕老師,可是聽從老師的,她就只能遠離心愛的書本。 有一段時間,斯庫特為此悶悶不樂,她甚至不想再去學(xué)校。 然而,當(dāng)她將自己的煩惱向父親傾訴時,父親沒有責(zé)備他,而是告訴她:
芬奇先生是想告訴斯庫特,老師對很多情況不理解,她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理解每一個學(xué)生。 他還和斯庫特約定,她要去上學(xué),因為這是法律要求,但回到家里,她可以讀書看報,這是她的自由。 事實上,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如何去理解他人,他們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場,居高臨下地看待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人,因此,一旦遇到與自己想法不一樣的,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排斥。 然而,我們憑什么從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別人? 當(dāng)我們這么思考的時候,就懂得了什么是尊重別人,有時候,尊重別人就是允許別人和自己不一樣。 03
你有沒有試著如實簡單地描述自己的生活,去掉評判,去掉形容詞,只是簡簡單單地將生活的事實描繪出來? 我今天吃了三頓飯,每頓飯吃了兩碗。 我今天寫了一篇文章,看了三十頁書。 我穿著衣服,身體健康。 當(dāng)我們不去評判的時候,只是如實地看到事實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的生活,沒那么復(fù)雜。 然而,我們的腦袋喜歡評判,我們會將生活分為很多類,還會加上許多個人的評價,再把焦慮、恐懼、匱乏加進去。 簡單的生活,瞬間變得面目全非,人的基本需要也不再是基本需要,而變成了焦慮、欲望、恐懼的集合體。 哲學(xué)家克里希那穆提說: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我們太喜歡評論,因此,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事實,可是經(jīng)過腦袋轉(zhuǎn)化,就偏離事實越來越遠,甚至有時候變得面目全非。 04
杰姆有一段時間,因為損毀了杜博斯太太的山茶花,被懲罰每天給杜博斯太太讀書讀報。 這位老太太,年邁孤獨,脾氣古怪,杰姆很討厭她,覺得她是一個討厭的女人,跟杜博斯太太在一起,他覺得是一種折磨。 徹底離開杜博斯太太的那一天,杰姆歡天喜地,一路上大呼大叫。 可是,還是一個孩子的杰姆,從未真正了解過杜博斯太太。 孩子的世界觀總是很簡單,分不清那么復(fù)雜的事情。 他只知道,杜博斯太太對他嚴格,還懲罰他,他討厭這位太太。 一段時間后,杜博斯太太去世。 芬奇先生告訴杰姆,杜博斯太太一直被疾病折磨,她一直在和疾病斗爭,死亡對她是一種解脫。 好幾年來,杜博斯太太不得不依靠嗎啡止痛,一連用了好幾年。 她本來可以靠這東西度過余生,用不著死得那么痛苦。 可是,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她決定戒掉嗎啡,她要干干凈凈地離開這個世界,不虧欠任何人,也不依賴任何東西。 即便嗎啡能緩解她的疼痛,她也不肯服用。 最終,她做到了,活得干干凈凈,不依賴任何東西。 杰姆問父親: 她死得了無牽掛嗎? 芬奇先生說: 就像山風(fēng)一樣自在。 芬奇先生告訴杰姆,那是一位了不起的,尊貴的女士。 杰姆不解,杜博斯太太說了芬奇先生很多壞話,可是芬奇先生依然尊敬她。 他告訴杰姆,他讓杰姆跟著杜博斯太太,是想讓他見識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錯誤地以為一個人手里拿把槍就是勇敢。 真正的勇敢,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即便知道結(jié)果可能會輸,依然義無反顧,堅持到底。 芬奇先生贊美杜博斯太太: 她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 在不知死亡何時會降臨的時候,她依然頂著巨大的痛苦,和毒癮做斗爭。 而今,我們這個世界,一個人要想活出自己,就如同一場豪賭,然而,很多人已經(jīng)失去了去開始的勇氣,他們怕輸,他們怕失敗,他們怕自己最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于是,他們拒絕開始。 然而,沒有勇氣的人,只是自己的膽小鬼。 05
有一天,斯庫特在學(xué)校聽人說,她的父親要替“黑 鬼”辯護。 這種說法讓斯庫特憤怒,她覺得這是不好的,還和說這話的人大打出手。 放學(xué)回家后,她問芬奇先生: 你在替黑 鬼辯護嗎? 父親說:
可是,學(xué)校所有人都這么叫,斯庫特覺得,她也可以這么叫,因為其他人都這樣叫,但父親告訴她:
從所有人里面減掉一個,你不能改變別人的偏見,但最起碼不加入制造偏見的洪流里。 這世間本來處處都是偏見,很多人也就跟著這些偏見去做,然后安慰自己說“其他人都這樣,”“這世界就是這樣,”“我周圍的人都是這樣的”。 可是,如果人人都這樣想,這世界還能好? 假如大家都覺得,別人這樣做,我也這樣做,那這世界,還有希望嗎? 在偏見里,總要有人想,我不能這樣,然后自覺的減少一個。 當(dāng)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將自己從偏見和恐怖之中讓自己走出來的時候,這世界才會越來越好。 06
有一次,斯庫特和莫迪小姐聊天,聊到這世間的很多東西,有人沉浸于來世,將今生的一切享樂都當(dāng)作罪惡。 莫迪小姐不信來世,很會生活。 一個星期六,幾個人經(jīng)過莫迪小姐的院子,對莫迪小姐說,她和她種的花都會下地獄。 莫迪小姐說話尖酸刻薄,也不挨家挨戶去行善,可是她為人善良坦蕩,斯庫特對她很信任。 在斯庫特眼里,莫迪小姐通情達理,聽說她會下地獄,斯庫特為她打抱不平。 可莫迪小姐對此毫不在意,她不在乎別人詛咒她下地獄。 她還告訴斯庫特,有些人嘴里說著神圣的東西,其實道貌岸然,她大力稱贊芬奇先生: 即使他喝得爛醉如泥,也不會像某些人神智清醒的時候那么歹毒。 她告訴斯庫特,有些人只顧擔(dān)心來世,根本不去學(xué)習(xí)在今生如何做人。 他們今生還沒有學(xué)會做人,卻在為各種沒有發(fā)生的事情擔(dān)心。 這不就是我們很多人的現(xiàn)狀嗎? 我們當(dāng)下的生活還沒活明白,卻已經(jīng)開始焦慮未來。 事實上,我們有沒有未來,還得看上天的安排,但我們能確定的是,現(xiàn)在還是屬于我們的,我們能抓住的,只有現(xiàn)在,僅此而已。 我們能不能活到我們擔(dān)心的那時候,就得看上天怎么安排,就得看人生的劇本是否到此終結(jié)。 對于那些還沒發(fā)生的事情:
07
人性里面有一個可怕的弱點,那就是見不得別人活得比自己好。 為什么呢? 《莊子》里面有一個說法: 在一群渾身都是問題的人面前,你展現(xiàn)自己的德性,顯示自己的高尚,那你就像一面鏡子,你照出了別人的丑陋。 當(dāng)你這樣去做的時候,別人就會嫉妒你,排擠你,無論你說的東西多么好,他們都不會聽,只會覺得你是在侮辱他們。 后來想想,人生很多事情,還真是這樣。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你也永遠教不會一個不想學(xué)的人,你更加沒法改變一個自己不想改變的人。 斯庫特的朋友卡波妮是黑人,可是她和其他黑人說話不一樣,然而,斯庫特發(fā)現(xiàn),當(dāng)卡波妮與其他黑人說話的時候,她就變得跟他們一樣。 卡波妮過著一種雙重的生活,斯庫特問她,為什么要這樣? 她說: 如果我在教堂里和鄰居說白人話,他們會覺得我裝腔作勢,連摩西也不放在眼里。 最后,卡波妮說: 一個人沒必要把自己懂的東西全部展現(xiàn)出來。 你在不如你的人面前展現(xiàn),他們不僅不懂,甚至覺得你在裝,你在比你優(yōu)秀的人面前炫耀,展現(xiàn)的只是自己的無知,因為人家知道得比你更多。 所以,很多事情,不要過度,恰當(dāng)就好,萬事萬物,過猶不及,一切都是緣分,不要勉強。 08
無知是一種罪惡。 然而,在宇宙面前,每個人又都是無知的,再怎么智慧的人,也不可能知道這世間的全部。 因此,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只能用自己的耳朵去聽,而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很多時候,又被一種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控制,導(dǎo)致我們只能看到我們想看到的。 很多事情,我們以為自己做得很好,其實也只是一種偏見,是我們內(nèi)心的偏見。 這種偏見是我們的經(jīng)歷、認知、思考和選擇的結(jié)果。 只要我們不能像上帝一樣,這種偏見就會存在,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不是全部,只能是局部。 09
有一次,杰姆和斯庫特聊天,他們說有些人,總是在炫耀自己的家族,有一種可笑的家族優(yōu)越感。 斯庫特覺得,會讀書寫字,不能算是一種家族背景,因為這些東西,每個人都要從頭學(xué)起。 杰姆說: 坎寧安家的人和我們不一樣,他們幾乎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我們在讀書寫字方面就是比他們早。 斯庫特解釋說: 每個人都要從頭學(xué)起,誰也不是天生就會的。 對于杰姆將人分成不同的種類,斯庫特表示反對,她告訴杰姆: 世界上只有一種人,那就是人。 斯庫特的話,讓杰姆感覺很不好,他曾經(jīng)也是這么想的,可是有些問題他想不明白,他告訴斯庫特: 他像斯庫特這么大的時候,也不覺得世界上有很多種不同的人,那時候,他也在想,如果只有一種人,為什么他們不能和睦相處?如果都是一樣的人,為什么他們還要互相鄙視? 等他漸漸長大,他才漸漸明白一些道理。 人人生而平等,可是人們卻很喜歡為人類劃分群體,把人分成各種各樣的,貧窮,富貴,權(quán)勢滔天,身無分文,這些分類,把人分裂開來。 可是,也正是人的這些沒意義的分類,讓人類學(xué)會了相互鄙視,學(xué)會了相互欺詐,也學(xué)會了相互攀比。 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 人類有了分別,然后就有了偏見和比較。 10
芬奇先生為黑人湯姆辯護,事實清楚,湯姆沒有犯罪,這是一個事實。 可是,湯姆依舊被處死。 他不是死于法律,而是死于人們內(nèi)心的偏見。 湯姆死了,只是因為他是黑人,而很多白人,瞧不起黑人,他們無論怎樣,也要維護白人,哪怕不要公正、正義、真理,這就是他們內(nèi)心的偏見。 可是,人很多時候,也是被這些東西主導(dǎo),因此,他們的行為,不是遵循真理,也不是遵照正義,而是很多事情,在被拿到法庭審判之前,他們的內(nèi)心已經(jīng)率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因此,這世間常有遲到的正義,常有遺失了的公正,常有不公。 然而,坎坷之路,終抵星空。 很多人做錯事,不過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恰如哈珀·李說的: 大多數(shù)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終了解他們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 是的,每個人都是善良的,但有些善良,是狹隘的。 文|不有趣靈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