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帝曰:善。天地之氣(1),內淫而病(2)何如?岐伯曰:歲厥陰在泉(3),風淫所勝,則地氣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4)。民病灑灑振寒(5),善伸(呻)數欠(6),心痛支滿,兩脅里急(7),飲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則嘔(8),腹脹善噫,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9)。 歲少陰在泉,熱淫所勝,(10)則焰浮川澤,陰處反明(11)。民病腹中常嗚,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12)寒熱皮膚痛(13)、目瞑、齒痛、?(出頁)腫(14)、惡寒發(fā)熱如瘧(15),少腹中痛、腹大(16)、蟄蟲不藏(17)。 歲太陰在泉,濕淫所勝,則?;鑾r谷(18),黃反見黑,至陰之交(19)。民病飲積心痛,耳聾,渾渾焞焞,溢腫喉痹(20),陰病血見,少腹痛腫,不得小便(21),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結,腨如別(22)。 歲少陽在泉,火淫所勝,則焰明郊野(23),寒熱更至(24)。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則血便(25),少陰同候(26)。 歲陽明在泉,燥淫所勝,則霜霧清瞑(27)。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28),心脅痛,不能反側(29),甚則嗌干,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30)。 歲太陽在泉,寒淫所勝,則凝肅慘栗(31)。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32),上沖心痛(33),血見嗌痛,頷腫(34)。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諸氣在泉,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35) 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fā)之; 濕淫于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火淫于內,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fā)之; 燥淫于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于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解讀注釋: (1)天地之氣:是指司天和在泉之氣,這兩氣分主一歲之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氣候。 (2)內淫而病:病于內者根于外?!端貑?/span>·五常政大論》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于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六氣之“氣立”影響人體之“神機”,是以內淫而病,分別是風、寒、燥、濕、熱、火。醫(yī)生通過先辨風、寒、燥、濕、熱、火之六證,然后再辨病在何臟何腑,最后才是如何施治。 (3)歲厥陰在泉:厥陰在泉,必定是少陽司天,少陽司天必定是寅申之紀。 (4)風淫所勝,則地氣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在中醫(yī)語境下,“淫”表示邪氣過盛的情況。即下半年之氣候因風氣過盛,過度地抑制土氣,致使地氣昏蒙不明,原野亦顯得昏暗之態(tài),又因下半年風氣的偏勝,氣溫趨暖,草木類植物因此提前萌芽生長或開花結實; (5)民病灑灑振寒:肝木之氣盛,克制脾土,反侮肺金??肺主皮毛,陽之氣虛則皮膚腠理開闔之機失效???容易導致風寒之氣趁虛而入,從而出現灑灑振寒的癥狀。 (6)善伸(呻)數欠:肝木氣盛乘制脾土太過??脾土被腎水侮之???腎之寒水在聲為呻、在病為欠,所以會善呻數欠。 (7)心痛支滿,兩脅里急:心痛常常是指心臟區(qū)域的疼痛感,但在這里,心痛是由于肝氣過盛,致使心氣過旺卻運行不暢所致,從而引發(fā)心痛并伴隨胸部脹滿;兩脅里急:因肝氣過旺,致使兩脅脹滿,進而引致腹中腸痛痙攣,疼痛發(fā)作時又有排便之需。 (8)飲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則嘔:肝木之氣過盛時,會過度克制脾胃升降功能,胃氣逆向上,造成膈咽不通、食則嘔的癥狀。 (9)腹脹善噫,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因為脾胃氣機升降出現失和,使得氣機在腹部受阻,進而引發(fā)腹脹和頻繁噯氣。當患者排便或排氣(放屁)后,腹內的氣機郁滯得到一定緩解,此時會感到明顯舒適。此外,由于脾臟功能減弱,無法有效地將水谷精微轉化為營養(yǎng)物質來滋養(yǎng)肌肉,致令肌肉得不到充分的濡養(yǎng),從而使患者感到全身沉重。 (10)熱淫所勝:在《素問·五運行大論》岐伯講:“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在臟為心?!睙崾侵干訇幘?,熱邪過盛。 (11)焰浮川澤,陰處反明:焰:可理解為如火焰般的熱氣;浮:浮動。川澤:即河流湖泊等水域。其譯文為:火焰般的蒸騰熱氣,在湖泊河流的表面輕輕飄蕩。陰處:指陰暗之處,如山洞、樹林等蔭蔽的地方;“反明”意指這些原本陰暗的地方反倒呈現出明亮之態(tài)(此間的明亮亦帶有熾熱的意味)。其譯文為:那些山洞、樹林等幽暗角落,原本應是涼爽之所,如今卻被熱邪所侵,以至于陰暗之處也透出了火熱的明亮。 (12)腹中常嗚,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依據五行生克,心火氣盛過度乘制其所勝肺金和大腸金之氣,致身體內部的陰陽失調,進而引發(fā)以上癥狀。 (13)寒熱皮膚痛:心火氣盛過度乘制其所勝肺金之氣,由于肺主皮毛,熱邪乘虛而入肺臟,導致皮膚腠理的開闔功能失調,熱氣郁積在皮膚內而無法發(fā)散,進而出現寒熱皮膚痛的癥狀。 (14)目瞑、齒痛、?腫:體內熱氣上沖頭目,導致局部氣血經絡運行不暢淤積所致。 (15)惡寒發(fā)熱如瘧:心火過熱,邪氣乘虛過度克制肺金,導致體內熱邪難以通過皮膚散發(fā)出去,便會出現惡寒發(fā)熱的癥狀。這種情況尤其在秋冬季更為明顯,患者會感到時而發(fā)熱,時而寒冷,癥狀反復無常,宛如瘧疾一般。 (16)少腹中痛、腹大:熱邪過度克制肺和大腸,反侮腎氣,由于少腹內有大腸、小腸、膀胱等臟腑,故引起少腹中痛,腹部脹滿增大癥狀; (17)蟄蟲不藏:熱邪內盛,使得人體的陽氣無法正常潛藏,從而影響身體的健康。 (18)?;鑾r谷:濕氣過盛的影響,巖谷仿佛被煙霧般濕潤的空氣所籠罩,若與太陰在泉、濕邪過盛聯系起來,這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的描述,更是與人體疾病的發(fā)生息息相關。如民病飲積心痛,耳聾,渾渾焞焞,溢腫喉痹等,都與濕邪過盛有著直接的關聯。 (19)黃反見黑,至陰之交:反見是指折回而得見。在通常情況下,與濕淫相關的環(huán)境會呈現出黃色,然而在這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卻意外地顯現出了黑色。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太陰濕土與太陽寒水在這個時空節(jié)點發(fā)生了氣交作用。 (20)飲積心痛,耳聾,渾渾焞焞,溢腫喉痹:濕邪,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重濁與黏滯,它往往容易在上中下三焦部位積聚;而黏滯的特性則使得濕邪更難以祛除,對人體健康構成持續(xù)威脅。 (21)陰病血見,少腹痛腫,不得小便:土克水,腎臟主管大小便的正常排泄,因此,當土克水時,可能導致便血、尿血等表現。 (22)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結,腨如別:由于濕邪的過度侵襲且無法排出,水氣會順著太陽膀胱經向上升至頭部,導致以上一系列癥狀。 (23)焰明郊野:形容火氣過盛時,原本荒涼寒冷之地也變得較為暖和。 (24)寒熱更至:少陽相火加臨太陽寒水,原本寒冷的氣候,有時會出現氣溫異常上升的情況。 (25)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則血便:火克金,寒熱之邪則會病傳大腸,出現以上一系列癥狀。 (26)少陰同候:少陽相火之火證與少陰君火之熱證在一定層面上具有相類似的病候,可相互參考 (27)霜霧清瞑:霿霧,霜霧之氣沉厚凝重;清,燥金清涼之氣,瞑,天氣陰沉昏暗之態(tài)。此般景象呈現出霧氣濃重、能見度低、清冷且昏暗的環(huán)境。 (28)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肺金之氣過盛,過度克制了其所勝的肝木和膽木,從而導致了患者常有嘔吐之情,嘔吐物帶有苦味,且頻繁嘆氣的癥狀出現。 (29)心脅痛,不能反側:心脅痛也被稱為胸脅痛,并不等同于心臟疼痛,其產生的原因是肺金受到寒冷干燥的傷害,病邪侵犯到肝和膽之氣。由于肝經分布在肋骨和脅部,而膽經則沿著胸部經過季脅部位,因此導致了胸脅痛的癥狀。 (30)甚則嗌干,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這些均源于肺金之涼燥過當,對肝膽產生了過度的克制作用,從而引發(fā)這一系列之癥。 (31)凝肅慘栗:凝,寒氣凝聚,凝結成冰;肅,陰氣肅降,是為冷凝。慘,萬物呈現蕭殺之象,生機盡顯慘淡;慄,凜寒凝冽,令人顫抖戰(zhàn)栗。這種氛圍彰顯了嚴寒威力,使萬物遭受打擊,氣溫驟降,刺骨寒冷。 (32)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寒淫之邪客于腎和膀胱之氣,從而引發(fā)患者出現小腹疼痛并牽扯睪丸,同時導致腰部和脊背不適之癥。 (33)上沖心痛:由于少腹疼痛,寒氣從下腹部沿著腎經傳導至肺經,再流注至心臟及胸部,從而引發(fā)上沖心痛的感覺。 (34)血見嗌痛,頷腫:此處“頷”指的是下巴頦,當寒水之氣過度侵犯心與小腸時,會導致咳嗽或吐痰時伴有血液,并引發(fā)咽喉疼痛;同時下巴頦也會出現腫脹現象。 (35)諸氣在泉,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針對六氣相勝中風淫于內之情形,岐伯具體以“……于內,治以……,佐以……,以……之”的句式逐一予以應答。無外乎以五行生克之原理作為“治”的主要方向,“佐”以輔助“治”,以防治病過度,最終,歸結此一類疾病治療的特征。其余相類。 |
|
來自: yinweiming77 > 《74、至真要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