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這是一條有著百年歷史的古老商道,稱為玉石街。我們就沿著古道延伸的方向繼續(xù)探索,龍四村中的青石路已經(jīng)被覆蓋在了水泥的下面。 現(xiàn)在村里被覆蓋的這些青石路嚴格來說是屬于玉石街支路,輾轉(zhuǎn)到村西,正式踏上玉石街的主街道。一塊塊長方形大青石就在腳下,光滑圓潤。兩旁的民房、圓門樓子依然保存原始的風貌。 “市級重點文保單位”文保碑立于街東側(cè),而西側(cè)的一塊巨石上刻有“龍口玉石街”。 為什么叫玉石街呢? 玉石街的得名并非因為街道上鋪滿了玉石,我們看這是因為街道的路面由方方正正的大塊青石整齊鋪就,經(jīng)過常年足踏車輾和歲月的滄桑,這些粗礪的青石變得光滑圓潤,平如鏡面,形同玉石,因此得名“玉石街”。 現(xiàn)存的龍口玉石街長約有2.5公里,據(jù)說原來的玉石街有十幾公里,從龍泉的渭頭河一直鋪到淄川的西關(guān)。由于這條古商道的存在,遠到沂蒙近至臨朐的商賈以及周圍各村人挑驢馱,由此往返龍口莊-淄川縣城進行貿(mào)易。也使得這兒街道兩邊商鋪林立,店鋪相連、旌幡招展,商賈云集,車水馬龍。 這兒曾經(jīng)是龍泉鎮(zhèn)最繁華的地方,甚至是對于整個淄川來說也曾是比較富庶的地方,當年也被稱為“江北小蘇州”。在這龍泉民間有著“金圈子、銀臺頭、玉石街鋪龍口”的歌謠,說的就是這龍口的繁華與富庶。 但是經(jīng)過百年風霜歲月的洗禮,這條古老的青石鋪就是商路變得光滑且高低不平,百年間運輸車隊的車輪在道路中間留下了一條深深的溝痕。 街道兩旁的建筑也顯破敗,院墻坍塌,庭院荒蕪,瓦楞間野草橫生,門楣上斑駁陸離。雖如此,但仍能看得出有不少高門大戶、深宅老院,只不過如今庭院滄桑、人去屋空,透著風雨的浸蝕和歲月的剝痕。時光在這斷壁殘垣中流走,只剩孤獨的老人守著這條冷清的青石古街。 關(guān)于這玉石街的修建,有兩種說法。 一是在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由當?shù)馗簧虖埰饺鲑Y修建。張平三在龍泉鎮(zhèn)一帶開采煤井發(fā)家,成為一代首富。日后他又買斷渭頭河村大甕的經(jīng)銷權(quán),同時開辦多處商號。為了便于煤炭和大甕的外運,以及留下好名聲,他出資修了這條石街。 另一種說法是,這條街是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當?shù)厣烫柤Y修建玉石街的一段“五連壩(五個連續(xù)坡路)”已具雛形,民國期間,由張平三出資鋪的青石路。不過仔細想想,第二種說法比較靠譜。雖然張平三是當?shù)氐氖赘徊徊铄X,但是這么大的一項工程,僅憑一人之力來完成是不是有點困難呢?不過無論哪種說法,鋪石修路都與張平三有關(guān)。 張平三,原名張子佩,靠開采煤井發(fā)家致富。龍泉舊稱龍口,這一帶有著優(yōu)質(zhì)瓷土和豐富的煤炭資源。傳說張平三起初在這一帶做煤井,因找不到煤層而破產(chǎn),其破產(chǎn)后走投無路跳井自殺,但人落入井中并沒有摔死,反倒是意外在井底發(fā)現(xiàn)了煤層,由此張平三先后開了十余眼煤井,而發(fā)了家。也有說是張平三本性善良,為救一只落入廢井的黑狗而下到井底,發(fā)現(xiàn)了黑狗四爪亂刨時露出的煤層,由此起步,煤井越開越多,逐漸成為龍口一帶的首富。 玉石街所在的龍一村至龍四村原來統(tǒng)稱為龍口莊。據(jù)說這兒地勢自南向北傾斜,在莊西低洼處有泉水從石刻的龍口中流出,故取名為龍口。 原來的龍口莊周圍城墻高筑,玉石街位于這龍口莊的中心位置,貫穿南北,往來的商賈造就了這兒的繁華,據(jù)說玉石街的繁華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這兒也就一直是龍泉這一帶的商貿(mào)、文化中心。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交通條件的改善,這條老街就慢慢淹沒在了老房子中,經(jīng)過了那段特殊時期,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沿街村民蓋房時,就有人偷偷從玉石街上撬石頭,導致玉石街遭到嚴重破壞。不過從龍一村到龍四村這一路段仍然保存較為完整,成為了一段歷史的見證。 古龍口城西門外(網(wǎng)絡(luò)資料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