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陽虛證·心悸》 宋xx,男,35歲。宋君的職是教師,常常伏案工作至深夜,耗氣傷神。忽一日突發(fā)心悸,嚴(yán)重時心神難定,坐立不安。舌質(zhì)淡苔白.脈緩而弦,按之無力。此因過用心神,心氣虛而神氣不斂所致。 桂枝9克 炙廿草9克 龍骨12克 牡蠣l2克 三劑 囑其夜晚減少工作以養(yǎng)心神,果然藥盡而安。 【解說】宋君的病證起于過勞多慮,過勞則傷氣,多慮則傷神,所以,養(yǎng)生之法務(wù)在起居有常,勞逸相得。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是張仲景用來治療因誤用燒針,損傷心陽所引起的煩躁證,川桂枝甘草溫補心陽,龍骨牡蠣安神定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桂枝、甘草二味藥物,辛甘合化為陽,是張仲景用來治療各種原因所引起心陽虛損,不能固護于上出現(xiàn)心悸、胸悶等證的基本藥物,臨證之時,不可不知。 《心陽虛證·心悸》理中湯加桂枝:
吳利君醫(yī)案:周某,女,52歲,1982年1O月8日初診。訴間發(fā)心悸,氣促,伴嘔吐5年,曾在某醫(yī)院經(jīng)心電圖等檢查,西醫(yī)診斷為 “冠心病”,服西藥效果不佳。近5月來因受涼后復(fù)發(fā)心悸、氣促,神疲乏力,納差,嘔吐較劇,大便稀,1日2次,小便正常。查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證屬脾胃虛寒,心陽不足。治以健脾益氣,溫中助陽止嘔。方投理中湯加桂枝: 人參15克,白術(shù)1O克,干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服5劑后嘔吐減輕,心悸氣促好轉(zhuǎn)。守方再服1O劑,心悸、氣促、嘔吐消失,食欲增加。囑繼服原方5劑調(diào)理善后,半年后隨訪病未復(fù)發(fā)。 按語:本案脈證,究其因則為脾陽不足而致心陽不振,故以理中湯加桂枝以溫中健脾后振奮心陽,此上焦之病治從中也。
《心陽虛證·心悸痛》桂枝甘草湯:桂枝18克,甘草9克
胡夢先醫(yī)案:林某,39歲,1960年8月10日就診。自訴:心悸而痛喜按,服許多止痛藥少效,大小便正常,時有自汗出。診其六脈微緩,苔白滑。斷為虛痛,用桂枝甘草湯:桂枝18克,甘草9克,頓服。服后痛即消失。 按語:凡痛,拒按屬實,喜按局虛,又心悸汗出,顯為心陽虧虛,絡(luò)脈失煦疼痛,用桂枝甘草湯頓服,單刀直入,以振奮離宮之陽,藥少力專,果一投而中。
《心陽虛證·心悸》桂枝9克,炙甘草9克,龍骨12克,牡蠣12克
劉渡舟醫(yī)案:宋先生與余同住一院,時常交談中醫(yī)學(xué)術(shù)。一日,宋忽病心悸,悸甚而神不寧,坐立不安,乃邀余診。其脈弦緩,按之無力。其舌淡而苔白。余曰:病因夜作耗神,心氣虛而神不斂之所致。乃書:桂枝9克,炙甘草9克,龍骨12克,牡蠣12克凡3劑而病愈。 按語:舌談苔白,脈弦而緩,按之無力,陽氣虛象端露?!端貑?/span>·生氣通天論》:”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離宮火衰,失于潛養(yǎng),神氣浮越,故病心悸而神不安寧。方以桂枝、甘草溫振心陽,龍骨、牡蠣潛鎮(zhèn)心神,標(biāo)本同治,三投而愈。
《心陽虛證·自汗》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岳美中醫(yī)案:李某某,男,40歲,1972年6月11日就診。患項部自汗,競?cè)樟芾觳恢梗l頻作拭,頗感苦惱,要求中藥治療。診其脈浮緩無力,汗自出。分析病情:項部是太陽經(jīng)脈所過,長期汗出,系經(jīng)氣向上沖逆,持久不愈,必致虛弱。因投以仲景之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和陽降逆,協(xié)調(diào)營衛(wèi),收斂浮越之氣。先服4劑,自汗止。再服4劑,以鞏固療效。 按語:《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曰:”陰在內(nèi),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本案項汗淋漓,心陽虛弱,陽不外固,故以桂枝甘草湯溫補心陽治本,加龍骨、牡蠣固澀止汗以治標(biāo)。
《心陽虛證·癲疾》桂枝45克,甘草20克,2劑,水煎。
李白召醫(yī)案:李某,女,21歲,1983年8月17日初診。其母代訴:年前與母吵嘴而病,開始郁郁寡歡,不欲多言,后寐多不醒,呼之不應(yīng),或昏昏欲睡,或語無倫次,時輕時重。多次求醫(yī)診治,屢用理氣瀉下之品、病無起色,遷延至今。見患者發(fā)育正常,面容呆板,兩手交叉護胸,問其故,但言心中害怕,耳中如物阻塞,脈浮大,舌淡苔白。病為癲疾,證屆心陽虛損。 處方:桂枝45克,甘草20克,2劑,水煎。 服1劑,精神好轉(zhuǎn)。2劑而嗜睡除,言語增,病情穩(wěn)定耳塞消失,自云如夢一場。效不更方,繼服2劑,徹愈。 按語:癲疾屬陰,非陽藥不化。本案原為肝郁,怎奈屢經(jīng)瀉下,心陽必傷。證見叉手按胸,心悸耳聾,乃桂枝甘草湯證無疑。然沉疴久病,又非重劑而不能起,故倍增藥量,功專力宏,單刀直入,效如桴鼓。經(jīng)方之妙,莫過于此矣。
《心陽虛證·耳聾》桂枝甘草湯
周福生醫(yī)案:周某某.男,29歲。因突起耳聾近—月,經(jīng)他醫(yī)用益氣聰明湯等治療,耳聾如故,痛苦不堪,后延余診治??淘\:白訴耳聾,并覺心悸乏力,稍有畏寒感,舌淡紅,苔薄白。脈細軟無力。細詢知病起于感冒過汗之后,據(jù)其脈證之病史,以心陽虛為辨.用桂枝甘草湯加味。處方;桂枝12克,炙計草8克,石葛蒲4克。 首服2劑,自覺聽力明顯增強,心悸好轉(zhuǎn),寒感消失,藥已對證,再服2劑,耳聾全除,諸癥也平。 按語:《素問·金匱真言論》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于耳,藏精于心。”心陽不足,不能上沖于耳,可致耳聾失職。本案耳聾,正因發(fā)汗過多,損傷心陽所致。大論云:”未持脈時,病人手叉自冒心,師闌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fā)汗虛故如此。”故投桂枝首革湯溫遲心陽,少佐石富浦以開竅.果獲良效。
《胸陽不振·胸悶》桂枝去芍藥湯
李×x,女,歲。因患心肌炎而住院治療,每當(dāng)入夜則胸中憋悶難忍,氣短不足以息,必須靠吸氧氣才能得以緩解。舌質(zhì)淡苔白,脈弦而緩。辨為胸陽不振,陰氣內(nèi)阻證。 桂技1O克 生姜10克 大棗12枝 炙甘草6克. 《胸陽不振·胸悶》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王×x,男,46歲。多年來胸中發(fā)滿,或疼痛,往往因氣候變冷而加劇。伴有咳嗽、短氣。手足發(fā)涼,小便清長等證。舌質(zhì)淡嫩,苔白略滑,脈沉弦而緩。此乃胸陽不振,陽不勝陰,陰氣竊踞胸中,氣血運行不利。治療當(dāng)以溫補心陽,以散陰寒為主。 桂枝9克 生姜9克 大棗12枚 炙甘草6克 附子10克 連服六劑,證情逐漸減輕,多年的胸中悶痛,從此得以解除。 【解說】桂枝去芍藥湯與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都是桂枝湯的加減方。這二個方子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有振奮胸陽的作用,這種作用首先都是通過桂枝湯去芍藥而得以實現(xiàn)的。因為桂枝場的組方特點是陽中有陰,若去掉芍藥酸寒陰柔之性,就變?yōu)樾翜胤鲫栔畡?。如果在此基礎(chǔ)上再加上辛溫氣雄的附子,使其補陽的作用就更為突出。 胸闊或胸痛,是”胸痹”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其產(chǎn)生的主要病機是在于上焦心胸陽氣虛弱而陰寒之氣內(nèi)盛,所以《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篇》說:”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因為”胸為陽位似天空”。心肺二臟居其內(nèi),營衛(wèi)二氣由此而得以宣發(fā)。如果胸陽不振,陰寒內(nèi)凝,陽氣不能布達而痹阻,心肺之氣血不暢。所以,胸痹的怖床表現(xiàn),輕者胸中滿悶,重者就以疼痛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