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孝順”是什么樣子的呢?是不是就是完全“孝敬”和“順從”自己的父母?我們一直以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孔子一定都是認為:子女對父母就是既要孝敬,又要順從。但這其實是對孔子最大的誤解,孔子一直強調(diào)要孝敬父母,但絕不是盲從父母。那孔子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01孝順,但不能陷父母于不義孔子的弟子曾參,是歷史上著名的孝子。一天,曾參與父親曾皙一起在瓜田里鋤地,曾參稍不留神,斬斷了瓜苗的根。曾皙看到后非常生氣,舉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參打去。而曾參就跪在地上受罰,在父親暴打他時也不閃不躲,最后被打得暈死了過去。曾參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恭恭敬敬地走到父親面前行禮,向父親問道:“父親大人,孩兒不孝,使得父親費了很大的力氣來教育我,沒有傷害到你的身體吧?”看到父親無礙,又退出到自己房間,拿出琴來高聲彈唱,讓父親更加確認自己的身體無恙,可以安心。周圍的人聽說了這件事,都夸贊曾參的孝順,但孔子聽說后,卻非常生氣。他對曾參說:“以前有一個孩子叫舜,他的父親受后母的挑唆,對他一點兒都不好,你知道舜是怎么處理的嗎?當父親需要他時,他及時侍奉在側,當父親罵他時,他就聽著,當父親要用大棒打他時,他就跑。這樣既沒有讓父親擔上為父不慈的罪過,又盡了自己孝子的本分。而你呢?卻不知道愛護自己的身體,輕棄生命去承受父親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親于不義嗎?哪有比這更不孝的呢?”孔子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順,是“孝而不順”?!靶ⅰ笔俏覀儜M的義務,但“順”則未必,因為父母不一定全是對的,所以我們要擇其善而從之,不對的地方,決不能盲從。02父母不對的地方,要勇于反抗《歡樂頌》這部劇中的樊勝美,就是一個受原生家庭反噬的典型例子。30歲的樊勝美,在上海大都市打拼多年,盡管自身條件優(yōu)異,但還是零存款,無房無車。究其原因,原來是糟糕的原生家庭,拖了她的后腿:一個重男輕女的媽媽,一個不作為的爸爸,一個不務正業(yè)的哥哥,還有一個等著她撫養(yǎng)的小侄子。家里所有人都是盯著她的收入,父母還總是站在哥哥那邊,就連哥哥嫂子房子的首付款,也是在她父母的脅迫下讓她付了,每個月還要還房子的貸款。而父母把她給的生活費,也通通拿來貼補她的哥哥和嫂子。也許父母當初是出于逼迫,才讓她給哥哥買婚房,但這個口子,樊勝美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開的。一旦她答應了這件觸犯原則的事情,她的家人就會徹底的賴上了她。中國人講究“孝順”,但盲目的孝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對一碗水端不平的父母。其實,不聽父母的,不代表不孝,不順父母的,也不代表不孝。而一味的盲從才是“不孝”,是置父母于不義、置自己于不仁、置愛人于不顧。最好的孝順是“孝而不順”,那些觸犯自己底線的事情,就是父母也不能答應。我愛你,我對你很好,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控制我的人生。03做個讓父母放心的大人有的人經(jīng)常會抱怨:“為什么父母對我總是管頭管腳的,甚至干涉我的婚戀問題呢?”說這句話前,有沒有仔細想想:自己是否表現(xiàn)出了一個成年人應有的獨立和能力?是否所做的決定都是足夠理性?如果是一個成年之后還賴在家里不走,膽怯懦弱,或者行為幼稚不堪,僅憑一時的幼稚和激情做事情。習慣性的惹禍,并且總是讓父母收拾爛攤子的人,那就別怪父母不拿你當成年人看待。有一句話說得好: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之愛是為了分離。是的,父母的愛其實高貴無私,他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成為一個和他們完全不同的人。情感上可以無限延長,但精神上,我們必須獨自成長。孝,而不順,是子女之愛最好的歸途。愿我們都能迎來那一天:與父母一起航行,但前行的方向不再由父母決定,而是由自己完全掌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