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芒萬丈,有人有一身銹。 總有人可以住在高樓之上,享受著大城市的資源和美好。也總有人只能睡在深溝里邊,無路可走,被殘酷的生活毒打。 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終究是巨大的。 人人都幻想能夠先苦后甜,苦盡甘來,可未必人人都能心想事成。只有小部分人可以得償所愿,大部分人都會事與愿違。 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是這個道理。哪怕是僅剩的一二,也有可能是更大的苦難,這是誰都說不準的。 一個人,能不能做到苦盡甘來,看以下四個條件就清楚了。 條件一:性格,是否適合生存、發(fā)展。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性格,那他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策略,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最后收獲什么樣的人生命運。 不同人的性格,始終是不太一樣的。總有人的性格偏強勢,總有人的性格偏懦弱;總有人的性格偏剛硬,總有人的性格偏陰柔...... 什么樣的性格,最不適合生存、發(fā)展呢?性格老實,做事不太行;性格懦弱,容易被欺負;性格純粹天真,往往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也就是說,性格如羊的人,都很難吃得開,更別談混得好了。有可能,這些人連賺錢都困難,連養(yǎng)活一家老小都做不到。 人類社會就是一個角斗場,唯有“心狠”的人,才有可能笑到最后。任何的老實、懦弱、天真、單純,都不利于生存。
條件二:選擇,是否適合時代的潮流。 有一個寓言故事《南轅北轍》。 有一壯漢騎著高頭大馬一路往北走。途中,有一老人叫住了他,詢問道,你如此匆忙,究竟去往何方??? 壯漢回應(yīng),自己正趕往楚國。老人疑惑了,楚國不是在南方嗎?你現(xiàn)在往北走,不就無法到達楚國了嗎? 聽了老人的疑惑,壯漢哈哈大笑。他說,自己騎著千里馬,還準備了大量的干糧,哪怕方向錯了,也可以去到楚國。 結(jié)果果真如老人所料,壯漢把馬跑死了,也沒有到達楚國。一開始的方向、選擇就錯了,哪怕后邊再努力,也不過是做無用功,白忙一場罷了。 現(xiàn)實也都是如此。比努力更重要的,其實是一開始的選擇。選擇符合時代的潮流,吃到時代的紅利,自然扶搖直上九萬里。反之,選擇不符合時代的潮流,沒吃到時代的紅利,也就一輩子貧窮,無法翻身了。 條件三:認知,是否符合生活的現(xiàn)實。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并非貧富的差距,而是認知的差距。 有認知的人,未必可以賺到大錢。但沒有認知的人。就一定賺不到大錢。精英的認知層次,比窮人的認知層次,高了好幾個量級。 究竟什么是認知呢?一個人對于人類世界、社會、局勢、市場、人心、規(guī)律的了解層度。了解越多,認知越高,了解越少,認知越低。 窮人之所以缺乏認知,就是因為他們常年生活在底層,所看到的,都只是社會上最為“膚淺”的一面,而看不到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 同時,他們也沒有接受過高級的教育,文化程度一般般,思想偏向于幼稚,活成了“巨嬰”的模樣,注定了人生的悲苦。 認知,盡量要符合生活的現(xiàn)實,而不能想當然??偛荒芤患右坏扔诙?,非要說成一加一等于三吧。高認知,配得上幸福。低認知,配得上苦難。 條件四:身體素質(zhì),是否能夠長長久久。 拼完了性格、選擇、認知,最后還需要拼“壽命”。能活到最后的,才是贏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初期被曹魏三祖、諸葛亮壓制,中期被曹家宗親壓制,到了后期,才遇到機會一朝翻盤。 司馬懿成功的秘訣,就在于他活得足夠長久,熬死了一眾英雄。所謂“時無英雄,讓豎子成名”。 壽元長久,其他的一切才有意義。壽元短暫,哪怕是天才,也都沒有發(fā)揮才華的時間,終究落得“遺憾而終”的無奈命運。 如果說性格、選擇、認知,這都是“錦上添花”,那當事人的命數(shù)、壽元,就是“根基所在”。萬丈高樓平地起,而它的前提,就是命數(shù)。 如果暫時沒有遇到機會,或者不幸遭遇困境,那不妨好好保重身體。別人還在透支身體內(nèi)卷,而你休養(yǎng)生息,未來獲益最大的,肯定不是前者,而是休養(yǎng)生息的你。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