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而知天命,可以不服老,但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活法,乒乓亦如此。 如果五十多歲還在打“二十歲的乒乓”,一是容易受傷,二是還不夠成熟,每個年齡段都有獨屬于每個年齡段的味道,段段都精彩。 那么,年齡50+業(yè)余球友最應該練哪些技術呢?接下來,按照相對重要性的從高到低,一一敘述。 五十歲以上球友要想在比賽中贏球,應該多在變化、落點、旋轉、節(jié)奏上面下功夫,力量、速度往后排,甚至主動往后放。 人不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越跑越快,越來越有勁,自然規(guī)律使然。卻又仍想贏球,那就需要在可控技術上多下功夫。比如,發(fā)球。 發(fā)球技術,再如何強調都不為過,年齡大的球友體現(xiàn)尤為明顯。 發(fā)球,一方面是能自主練習,不用求人;另一方面,有一個好發(fā)球能打出更多技戰(zhàn)術變化,關鍵時刻甚至能“一發(fā)致勝”。 聊到這,肯定會有球友問“發(fā)球,怎么練???”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有興趣可以翻一翻我公眾號之前關于發(fā)球的文章,很多很多,在此不再贅述。 接發(fā)球,是世界性難題,業(yè)余尤甚。 但是,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有一手好搓球,是提升自身接發(fā)球能力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沒有之一。 搓球,看似一項中性技術,其實是一項串聯(lián)技術。搓球搓得住,所有技術都能連貫串聯(lián)起來。 很多業(yè)余球友之所以“看輕”搓球技術,是因為自身學藝不精,旋轉不夠、落點不刁、弧線不夠低。 大道至簡看,搓球最重要的是把球搓轉、搓轉、搓轉,真把旋轉搓足,落點稀松一些、弧線高一些,日常對抗都不是太大問題。 大多數(shù)業(yè)余球友并沒有很扎實掌握起強下旋的技術,之所以被對手“信手拈來”,大概率是自己的搓球不夠轉。 3.高吊(調)弧圈 對,是高吊(調)弧圈,不是前沖弧圈,更不是爆沖。 很多業(yè)余球友不屑于練高吊(調)弧圈,認為威脅小、過時,還是那句話,不是高吊(調)弧圈這項技術不行,是咱拉的高吊(調)弧圈不行。 對于業(yè)余球手來說,就跟過日子一樣,應該學會算賬,多做“本小利大”的好買賣,少做“本大利小”的壞買賣。 高吊(調)弧圈球,就是一筆本小利大的好生意。 相比于前沖弧圈球,高吊弧圈技術對使用者身體、步法的要求低得多,但是穩(wěn)定性很強,給對手的防守壓力也不小。 對自己來說,練習難度不大;對對手來說,處理難度不小,這就是一筆好買賣。 能贏球,才是硬道理。比賽,不是雜技表演。 同時,在練習過程中需要注意一個要點,要竭盡所能拉轉,越轉越好,不要怕弧線高,50+以上的老球友多以直板為主,弧線越高,處理起來反而越別扭。 無論是直板還是橫板,打比賽的時候沒人一直給你一個落點,你也不可能頻頻側身,正反手的擺速非練不可,不練不算會打球。 擺速的難點,在于正反手交替的速率。別無他法,唯多練才能越來越熟。 很多球友打比賽的時候,對手突然變線,手都來不及伸,就是擺速太差造成的。 訓練方法其實非常簡單,一開始先定點,一邊一下或一邊幾下,熟練了之后,再提高速率,結合不定點。 絕大多數(shù)業(yè)余球友的比賽是兩種情況:一種是互相搓來搓去,另一種就是比拼擺速能力。 乒乓球,一攻一守,有來有去,方為乒乓。 雖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但是業(yè)余球友不可能永遠處于攻勢,防守狀態(tài)是一定會遇到的。 有一定的防守能力,進攻也會顯得更為合理、從容,該攻的攻,機會不合適,過渡一板,可以選擇不硬來。 沒有防守能力的進攻,是虛弱的進攻,硬著頭皮硬上,堵槍眼式進攻,費力往往不討好。 防守的練習方法也不難,業(yè)余也沒必要那么復雜,就是最基礎的一個人搓,另一個人起板,之后正常對打就可以。 多用平擋、貼等實用性技術,不要追求快帶、反撕等時髦技術,業(yè)余多上臺永遠比打得漂亮重要,重要一萬倍。 還有一個細節(jié),防守是“因果關系”,防守沒防住,很多時候是前一板球的質量過低造成的,要有系統(tǒng)觀念,將防守的前一板與防守的一板結合起來練習。 比如,下旋球,劈長一板再防守;上旋球,挑打一板再防守。劈長要劈的夠轉夠長夠快,挑打要挑出落點和質量。 這樣練出來的防守才實用,比賽才用得上。 *亞瑟士邀你共賞精彩乒乓奇聞趣事 最真的喜歡,是點右下角的“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