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緡(mín )錢就是一貫錢。古代的銅錢用繩穿方孔,一一重疊。一千個方孔銅錢用繩穿連在一起,就是一貫。貫即穿錢的繩索,俗稱錢串。貫作為計算銅錢的單位名稱,約出現(xiàn)于魏晉南北朝時。千文一貫,除宋代例外(宋代一貫,定為七百七十枚銅錢)。一緡錢就是一貫錢,在不同年代有不同含義。 在唐代及唐代以前:一貫錢 = 1000文銅錢; 在宋代及宋代以后:一貫錢 = 770文銅錢; 在質(zhì)量上,開元通寶每文重一錢,每十文重一兩,每貫(即一千文)重六斤四兩。每文重二銖四絲,折合質(zhì)量約4克。 在樣式上,初唐開元通寶光背無文,中唐起錢背開始有星、月及其他紋飾,晚唐會昌開元則在錢背面加上錢局所在地名。經(jīng)過三百余年鑄造,版別復(fù)雜。 在規(guī)格上,開元通寶基本是小平錢,但唐代也鑄有少量“開元通寶”折十大錢,屬開爐紀念性質(zhì)。唐代以后仍有冶鑄,但樣式大多與唐有別。 明代一緡等于一千文銅錢。根據(jù)最新的信息,明朝時期一兩銀子的價值大約等同于現(xiàn)在的1000元人民幣,因此一緡(即一貫)的銅錢價值也可以參照這個標準來估算。 A.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B. 1兩白銀=1貫銅錢=1000文銅錢=1000.00人民幣。C.一緡(mín )錢就是一貫錢。D.所以,一緡錢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1000.0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