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的《黃鶴樓》大名鼎鼎,被著名詩詞評論家嚴羽譽為“史上七律壓卷之作”,更是被很多人評為史上第一詩,并且入選了中學課本,可謂風光無兩。 本文分享的8首唐詩,和《黃鶴樓》有異曲同工之妙,各具精彩之處,而且和《黃鶴樓》用同一韻部。你能猜到其中幾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揭曉謎底。 第1首 唐朝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到黃鶴樓游玩,讀到崔顥的《黃鶴樓》,大為震驚,無奈發(fā)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 當然,李白不是一個認輸?shù)娜耍欢〞覚C會找回來的。當他游歷到金陵鳳凰臺時,機會終于來了,于是寫了這首佳作。 此詩和崔顥的《黃鶴樓》到底哪首更好?歷來爭論不斷,我認為各有短長,各具精彩之處。 第2首 唐朝王昌齡的《萬歲樓》江上巍巍萬歲樓,不知經(jīng)歷幾千秋。 年年喜見山長在,日日悲看水獨流。 猿狖何曾離暮嶺,鸕鶿空自泛寒洲。 誰堪登望云煙里,向晚茫茫發(fā)旅愁。 這是王昌齡在旅途中作的一首登樓詩,和崔顥的《黃鶴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這云煙繚繞的萬歲樓上,作者對著將落的夕陽,看著這眼前的景物,想著時代的變遷,體驗著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游子之感,思緒萬千,感嘆時光流逝,物是人非。 全詩用語淺顯,意境深遠,看到這首詩,令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崔顥的《黃鶴樓》。 第3首 唐朝張繼的《秋日道中》齊魯西風草樹秋,川原高下過東州。 道邊白鶴來華表,陌上蒼麟臥古丘。 九曲半應非禹跡,三山何處是仙洲。 徑行俯仰成今古,卻憶當年賦遠游。 這首詩以秋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和深邃的情感抒發(fā),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熱愛和對歷史滄桑的感慨。 此詩既有對眼前秋景的生動描繪,也有對遠古傳說的遐思與疑問,更有對個人經(jīng)歷的回憶與反思,體現(xiàn)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情感,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第4首 唐朝韓翃的《同題仙游觀》仙臺初見五城樓,風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疏松影落空壇靜,細草香閑小洞幽。 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藝術再現(xiàn),表達了詩人心境的空靈和出世之念。 此詩先點明時、地,見秦樹,聞砧聲,寫出高處“空壇”的靜和低處“小洞”的幽,點明道士的居處猶如神仙居處的丹丘妙地,不必再去尋找“方外”之地。 全詩清新自然,文字秀美,韻律和諧,含蓄雋永,極富有詩意和美感。 第5首 唐朝許渾的《咸陽城東樓》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這也是一首精彩的登樓詩,充滿了歷史的滄桑和人世浮沉之感,深具詩意美。 作者登高感懷,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描寫,情景交融中抒發(fā)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和對歷史、現(xiàn)實的深刻思考。 全詩景中含情,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詩意悠揚,余音三日,繞梁不絕。 第6首 唐朝韋莊的《咸陽懷古》城邊人倚夕陽樓,城上云凝萬古愁。 山色不知秦苑廢,水聲空傍漢宮流。 李斯不向倉中悟,徐福應無物外游。 莫怪楚吟偏斷骨,野煙蹤跡似東周。 這是一首登高感懷詩,通過描繪咸陽故城的荒涼景象,結合歷史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昔盛今衰的深深感慨,以及對歷史變遷的無奈與哀愁,也是一首詩意盎然的七律佳作。? 第7首 唐朝劉滄的《題秦女樓》珠翠香銷鴛瓦墮,神仙曾向此中游。 青樓月色桂花冷,碧落簫聲云葉愁。 杳杳蓬萊人不見,蒼蒼苔蘚路空留。 一從鳳去千年后,迢遞岐山水石秋。 此詩別具一格,作者邂逅美麗的舞女,他仕途不暢、懷才不遇,只能靠喝酒消遣,借此感嘆人生短暫卻也無力回天,帶給人無限感慨。 第8首 唐朝李群玉的《江樓閑望懷關中親故》搖落江天欲盡秋,遠鴻高送一行愁。 音書寂絕秦云外,身世蹉跎楚水頭。 年貌暗隨黃葉去,時情深付碧波流。 風凄日冷江湖晚,駐目寒空獨倚樓。 這首詩寫景抒情,描繪了深秋的蕭瑟與孤寂,詩人在高樓上眺望遠方,觸景生情,寫此詩抒發(fā)對親故之地的思念。 此詩通過對秋景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對于親情的渴望、對時光流逝的哀嘆以及漂泊異鄉(xiāng)的孤獨感受,是一首充滿深情與哲理的思念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