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現(xiàn)代著名詩人、翻譯家 戴望舒〔1905—1950〕,杭州人,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 戴望舒出身書香之家,小時由母啟蒙。天資聰穎,眼界開闊,酷愛讀書,擅長寫作。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xué)文學(xué)系,后轉(zhuǎn)入復(fù)旦學(xué)習(xí)法語。27年寫《雨巷》,聲名鵲起,被譽為“雨巷詩人”,還與馮雪峰創(chuàng)辦《文學(xué)工場》。 戴望舒 1932年留學(xué)巴黎大學(xué)與里昂中法大學(xué)?;貒?,先后參與辦《現(xiàn)代詩風(fēng)》、《新詩》,主編香港《大公報》文藝副刊。38年與同人發(fā)起“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主編《星島曰報·星島》副刊、又和艾青主編《頂點》。41年宣傳抗戰(zhàn),遭日寇逮捕,入獄患病,獲釋后,相繼任教暨南大學(xué)、上海師專、上海音專。 1949年,參加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任國際新聞局法文科長。1950年,因病逝世,年僅46歲。 主要著作,有三卷本《戴望舒全集》等。 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雨巷 二、《雨巷》的寫作背景 戴望舒的《雨巷》,寫于1927年夏天。 那時大革命失敗,詩人因參加革命活動,遭到浙江省府追捕,不得不避居松江友人家。在潛逃的孤寂中,他回憶奮斗的歷程,咀嚼失敗的痛苦,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這時候,他梳理自己的復(fù)雜心緒,既有幻滅的迷惘,又有朦朧的追求,便以“撐著油紙傘的丁香姑娘”為象征意象,用來營造一種交織著失望與希望、幻滅與追求的雙重思想感情的意境,創(chuàng)作了《雨巷》這首詩。 《雨巷》 三、《雨巷》原文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默、凄清,又惘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惘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丁香花 四、《雨巷》賞析〔上〕 詩人的《雨巷》,全詩以象征寫法,表達當(dāng)年青年苦悶彷徨,又心存微茫希望的心路歷程,寫得迷惘惆悵,朦朧恍惚,婉約清麗,美不勝收,是一首成功之作,入選高中語文。全詩7節(jié)42行,可分三段。 第一段、2節(jié)、12行,描寫詩人在雨巷中追尋“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第1節(jié)6行詩,描寫詩人在雨巷中追尋“希望”的場景,點明全詩主旨。 詩一開篇,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天氣、人物和事件。在江南雨季的蒙蒙細雨中,故事主人公“我”,亦即詩人,懷著一種落魄的“惆悵”、微茫的希望,“撐著油紙傘”,在“悠長寂寥”的小巷中,“獨自”彷徨,踽踽而行,沒有朋友,想覓知音,“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開宗明義,點明全詩主旨:詩人在追尋“希望”。 詩人的“希望”是什么?明言是一個姑娘,而且,她郁結(jié)著“愁怨”、有“丁香”般溫馨,很顯然,是一個憂郁動人的姑娘。 這姑娘又是誰?詩人愛慕的戀人?抑或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微茫的追求?這是實寫?抑或虛寫?現(xiàn)在還不得而知。 第2節(jié)6行詩,描寫詩人的想像:“雨巷”中,仿佛走來一位“撐著油紙傘的丁香姑娘”,她美麗高雅,多愁善感,憂郁動人。 想像中的“丁香姑娘”是什么樣子呢?詩人用排比句,作了詳細地描寫:她的容貌像丁香一樣明艷美好,她的品格像丁香一樣芬芳圣潔,她的心緒也像丁香一樣憂愁惆悵,一句話,她就是丁香姑娘。 她憂愁什么呢?是憂愁負心的夫君?抑或向往如意的郎君?我們也不得而知,但這不影響人們的觀感,她就是一位美麗高雅,多愁善感,憂郁動人的丁香姑娘。 《雨巷》詩墻 五、《雨巷》賞析〔下〕 第二段、接著3節(jié)、18行,描寫詩人如愿以償,終于逢著姍姍來遲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可是她又飄然而過,最后消失在頹圮的籬墻之后。 第3節(jié)6行詩,描寫這位丁香一樣的姑娘,在詩人的長久期待中,她還真的姍姍走來了。 詩人思念著迷,迷念成真,意念中的丁香姑娘,還真的姍姍來遲了:她像我一樣“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她像我一樣“撐著油紙傘”, 她像我一樣“默默彳亍著”, 她像我一樣“冷默、凄清,又惘悵”。 這么多“像我一樣”?她與我,何其相似乃爾!因此,人們可知:“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丁香姑娘”;又可知:“我”有“丁香姑娘”的容顏、品格和憂郁,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換言之,姑娘就是我的心上人,抑或就是我的理想、追求與希望。 但是,“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詩人宣泄的畢竟只是意念,像夢一樣的朦朧意念,真假虛實,也不必較真,非要落實不可。 第4節(jié)6行詩,描寫我與丁香姑娘的相逢似乎是幻境,因為,她已經(jīng)貼近我,可是又和我擦肩而過,飄然離去了。 終于,丁香姑娘“默默地走近,貼近”了,彼此心有靈犀,互相理解,已經(jīng)快要走到一起了,然而,僅僅從“我身旁飄過”,又“靜默地遠了,遠了”,只是回眸一瞥,留下“太息般的眼光”,讓我像做夢一樣,覺得她“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他倆都是憂愁的彷徨者,同病相憐,想抱團互慰,便走近了、貼近了,然而,同病可相憐,而不能互救,又不得不分手,于是,他們就是這樣,在彷徨中追求著,在夢幻中希望著,像做夢一樣的迷茫,又像夢一樣的凄婉惆悵。 第5節(jié)6行詩,描寫詩人目送丁香姑娘飄然遠去,消失在“頹圮的籬墻”后。 詩人描寫丁香姑娘“像夢中飄過”我的身旁后,目送著她“飄然遠去”,“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美麗的姑娘,理應(yīng)有好的歸宿,可是她卻歸于小巷盡頭的倒塌了的籬笆墻里,可見她也時運不佳,命途多舛,處于落難之中,與詩人彼此彼此了。 第三段、最后2節(jié)、12行,描寫丁香姑娘消失了,詩人的希望幻滅了,但他仍然沒有放棄追求,故事將在迷茫中繼續(xù)延續(xù)著。 第6節(jié)6行詩,描寫丁香姑娘的消失,實際上就是美的幻滅、希望的幻滅。詩人看著她像夢一樣,消失在“頹圮的籬墻”后,眼睜睜地看著,“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惘悵”。意為,詩人心中的美,意念中的希望,都徹底毀滅了,追尋了一番,原來是悲劇一場! 這是全詩故事的結(jié)局,但是,詩人的故事還沒有停止。 第7節(jié)6行詩,描寫丁香姑娘消失了,但詩人仍然沒有放棄追求,他的故事在朦朧迷茫中,還在繼續(xù)延續(xù)著。 丁香姑娘消失了,這是事實,但是,詩人還仍然“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仍然“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币鉃椋憾∠愎媚锵Я?,詩人希望幻滅了,但他心猶不甘,仍然不愿放棄追求,還要堅持探索,繼續(xù)延續(xù)他的故事。 這一節(jié)詩,與首節(jié)重章疊句,回環(huán)復(fù)沓,只將“逢著”改為“飄過”,意為此詩的故事告一段落,但是詩人的追求故事,還將在更加朦朧迷茫中繼續(xù)延續(xù)著。韻味蘊藉雋永,余音繚繞不絕。 六、《雨巷》的寫作特點 《雨巷》這首詩,反映的是大革命失敗后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的是青年人失望與希望、幻滅與追求交織著的矛盾心理,具有普遍的歷史意義,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也特別顯著,值得借鑒。 首先,詩人在《雨巷》中,采用象征、想像的寫法,塑造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形象。 詩人以“撐著油紙傘”的意象,設(shè)計了一種富有濃重象征色彩的典型環(huán)境。詩中先以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暗喻為當(dāng)時黑暗沉悶的社會現(xiàn)實,塑造了一個沒有陽光、沒有聲音、沒有歡樂的典型環(huán)境。而詩人又是在這個“雨巷”中,迎著江南雨季的蒙蒙細雨,“撐著油紙傘”,彳亍彷徨著的獨行者,他心中孤寂落寞,又懷著微茫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理想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朦朧恍惚,迷惘惆悵。 于是,這樣一個自然的又兼有人文色彩的典型的藝術(shù)環(huán)境,便釀造成型了。又于是,雨中飄過來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 這位丁香姑娘,美麗高雅,多愁善感,憂郁動人,像夢幻一樣的飄忽,又像夢幻一樣的凄婉迷茫,既真實又虛幻,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真實人物,又是詩人馳騁想像的藝術(shù)結(jié)晶,是真實與想像相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具有典型意義的藝術(shù)形象,朦朧而又不晦澀,低沉而不頹唐,深情而不輕佻,幽微精妙,含蓄蘊藉,堪稱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形象。 第二,《雨巷》體式自由,每節(jié)6行,字數(shù)不等,參差有致;講究押韻,一韻到底;詩句簡短優(yōu)美,有時還切斷詞語,分行組合,更迭相見,或形成頂真,或造成復(fù)沓,回環(huán)纏綿,往復(fù)詠嘆,音韻輕柔,旋律流暢,婉約清麗,和諧悅耳,與《再別康橋》媲美,傳頌至今,魅力不減。陳存選2024、11、01。 參資:百度百科《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