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唐僧,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西游記》里的角色。但在歷史上,真實的唐僧——玄奘法師,與小說中的人物有很大差別。 玄奘法師釋迦佛造像記拓本 最近,玄奘法師的一件罕見書法作品被發(fā)現(xiàn),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件作品是《玄奘法師釋迦佛造像記》,出土于陜西銅川市,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jù)記載,這是玄奘法師在唐龍朔二年(662)所書,筆法嚴謹,氣度不凡。史樹青先生甚至認為這可能是玄奘法師親筆所書! 玄奘法師,生于隋仁壽二年(602 年)的河南洛陽,自幼與青燈古佛相伴,13 歲出家,21 歲受戒,心懷對佛法的赤誠向道之心。唐貞觀三年(629 年),他毅然踏上西行之路,橫穿大漠、翻越雪山,歷經(jīng)無數(shù)艱險抵達印度那爛陀寺,潛心鉆研梵文與佛家典籍,終成一代大德。貞觀十九年(645 年),攜六百五十七部佛經(jīng)榮歸長安,此后長居大慈恩寺與玉華宮,直至麟德元年(664 年)圓寂,為后世留下了取經(jīng)歷程與佛法弘揚的不朽傳奇,也悄然留存下珍貴書法墨寶。上世紀 70 年代,陜西銅川市金鎖關鎮(zhèn)玉華宮遺址,仿若一位沉睡許久的時光守護者,將玄奘法師的書法真跡緩緩展露人前。在釋迦佛造像底座,鐫刻著 “大唐龍朔二年三藏法師玄奘敬造釋迦佛像供養(yǎng)” 二十字楷書銘文。此二十字,恰似一扇通往初唐書法秘境的窗扉,史樹青先生品鑒后推測其可能為玄奘親筆所書。細觀其筆法,嚴謹細膩中透著不凡氣度,既有智永之靈動筆意傳承,又受虞世南、歐陽詢楷書風范浸潤。那佛足印文字仿若與虞世南風格隔空呼應,溫婉含蓄、筆鋒內斂;金剛座楷書則別顯風骨,字字露鋒起筆,恰似利劍出鞘,斜切入紙,筆畫提按間韻律十足,橫畫如蒼松臥嶺、骨力豐沛,轉折處提頓干脆利落,勾畫銳利似鷹喙,回挑自然灑脫,撇捺盡情舒展,如長袖善舞,捺畫捺腳沉穩(wěn)、筆力千鈞,盡顯北碑楷書與隋楷剛健雄渾遺韻。1999 年寒冬,銅川玉華宮景區(qū)內,考古人員再獲驚喜,幾塊殘石重見天日,其上 “佛跡記,摩揭陀國波吒離城,釋迦如來蹈石留跡,奘親觀禮圖……” 字樣清晰可辨,此乃玄奘法師鐫刻佛足造像時撰寫的碑石題記,再度夯實其書法研究基石,宛如拼圖碎片,一點點拼湊還原出玄奘書法的完整風貌。其中那《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jīng)》,雖不幸被法國人伯希和掠走、羈留法國國家圖書館,卻難掩其藝術華彩,點畫精妙入微,用筆嫻熟流暢,滿紙禪韻氤氳,盡顯初唐小楷的典雅、規(guī)整與靈動,字里行間仿若能窺見法師誦經(jīng)譯典時的專注神情,一筆一劃皆凝注對佛法的虔誠敬畏。玄奘書法風格獨樹一幟,恰似一位超凡脫俗的禪者,遺世獨立于墨海之中。字體端莊不失秀麗,線條似山間清泉,自然流暢、毫無凝滯,望之便覺寧靜致遠、心塵頓消。其結字工整穩(wěn)健,橫豎撇捺、點畫勾挑各司其職又相得益彰,于細微處見真章。字形重心輕抬、稍呈扁勢,古樸雅韻撲面而來。如今,諸多真跡散落各方,石刻金剛座銘文、佛足印殘石記載、釋迦佛造像記拓本等,皆是稀世珍寶。那玉華宮遺址出土、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釋迦像底座造像記拓本,以其嚴謹筆法、不凡氣度,引得無數(shù)方家探究品鑒,雖爭議偶存,卻無損其珍貴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