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兩則“孝老”故事的啟示
聽雨之韻
2024-11-30
| 轉(zhuǎn)藏
兩則“孝老”故事的啟示王滿師
最近,讀了兩篇有關(guān)孝敬父親的故事,都沒有什么名氣,但很能觸動人的溫軟處。一則故事的標題叫《樹上的那只鳥》,出自30年前雜志《智慧》,說的是老了的父親向兒子幾次提問同一個問題,和兒子小時候幾十次問爸爸的同一個問題,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另一則是最近微信轉(zhuǎn)發(fā)的《墻壁上父親的手印》,顯然是作者寫作的初稿,但是很感人。故事的內(nèi)容是說,兒子老到父親當時的狀態(tài),才知道父親需要什么,但是一切都晚了。傍晚,在家門口的大樹下,坐著父親和在外地工作回來探親的兒子。父親指著樹枝上一只鳥問:“兒子,那是什么?”“一只烏鴉?!薄笆鞘裁?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父親的耳朵有點背。“一只烏鴉!”兒子回答的聲音大了點,他以為父親剛才沒聽清楚。“你說什么?”父親又問道?!笆且恢粸貘f!”兒子又提高了嗓門。“那是烏鴉,聽到?jīng)]有?是一只烏——鴉!”兒子已經(jīng)變得不耐煩了。父親沒再說話,過了一會兒,站起身慢吞吞地走進屋里。幾分鐘后,父親坐回到兒子身邊,手里拿著一個發(fā)黃的筆記本。兒子好奇地看著父親,他不知道那是他父親的日記本,上面記載著重要的生活經(jīng)歷。父親翻到一頁讀出聲來。“今天,我?guī)е詢鹤拥皆鹤油饷嫱?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兒子看見樹枝上停著一只鳥,問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訴他,那是只烏鴉。過了一會兒,兒子又問我那只鳥是什么,我說那是只烏鴉……”“兒子反復(fù)地問那只鳥的名字,一共問了二十多次,每次我都認真地重復(fù)一遍。兒子很好奇,對什么都感興趣,我很高興能陪他玩,希望他今天能記住那只鳥的名字?!?o:p>父親讀完日記,兒子低著頭抹著眼淚,說“爸爸,對不起,你讓我一下子懂得了許多,請原諒我!”父親年紀大了,走路都要扶著墻。時間長了,他觸摸過的墻壁都變顏色了。有一天,父親頭疼,抹了一些藥。走路時手指上的藥液給墻壁留下了幾個重重的手印。妻子看到這一幕對我尖叫,我也大聲責備父親,要他走路時不要碰墻壁。他看起來很無辜,但一聲不吭,沒有辯解。此后,父親走路不再扶墻,然而,有一天跌倒了,從此臥床不起,不久就離開人世了。再后來,我也變老了。行走時,不由自主地去扶著墻壁。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我對父親說的“走路時不要碰墻壁”的話,嘗試著不用支撐墻壁走路。兒子見狀立刻急走過來扶我,擔心我會跌倒。他想了想說,這里裝上扶手就好了。我心中充滿愧疚,內(nèi)心在無聲地流淚。我為什么沒有體諒到父親的難處?沒有做他需要我們做的事情?如果我能多一點孝心,他會活得更久,晚年會更幸福。可是,這一切都不再可能了,只能成為我無法原諒自己的痛。兩個兒子都做了不尊重父親的事。但他們并非不孝之子,當點破了他們心中的蒙塵,立刻悔悟,深深自責。但不同的是,前者由于父親的直面教育,兒子有了改正的機會,父親因此也能得到兒子孝敬的幸福;后者因為老人的默默忍受而遭受痛苦和不幸。沒有教育就樹不起孝道,就不會有孝風,就會出現(xiàn)“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①的情景。愛子女,千方百計滿足子女的需要,但自己進入老年,卻不敢大膽向子女提出自己的需要,甚至逆來順受,不顧自己的傷痛勉為其難,承擔不該承擔和難以承擔的責任。實在是老人的哀痛。孩子小時候,教育他們學習,傳授生活經(jīng)驗,長大了教育他們努力工作,傳授如何處理同事關(guān)系。但就是不懂得或不好意思教育他們?nèi)绾涡⒕醋约?。這是我們這代老人的通病。其實,大部分子女是有孝心的,大部分子女又不懂得如何孝敬父母,特別是生活上的細節(jié)。因為沒有切身體會,以自己的感受衡量老人的需要,以自己的心態(tài)處理與老人的關(guān)系。沒有人具體指導(dǎo),缺乏具體孝老教育是主要原因。古代,我們的老祖宗從倫理學說《孝經(jīng)》,到實踐楷?!岸男ⅰ保ūM管我認為有些是糟粕),到民間約定的道德禮儀行為規(guī)范,再到法律對不孝的懲罰,有一整套完整的孝老教育系統(tǒng)。新的時代,新的孝老教育體系尚不完備,但是我們這代人應(yīng)該大膽地在家庭建立起孝老的規(guī)矩。學會拒絕,拒絕不該自己承擔的特別是因為身體原因承擔不了的家務(wù);大膽要求,說明自己的具體需要。多數(shù)子女是能夠接受和給予滿足的。樹立良好的孝老風氣,是家庭幸福和社會穩(wěn)定的基本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