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政治意義
《河岳英靈集》王灣條: “灣詞翰早著,為天下所稱最者,不過一二。游吳中,作《江南意》,詩云: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
《通典·職官三》宰相條云: “舊制,宰相常于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開元十一年,張說奏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其政事印亦改為'中書門下之印’?!?/p>
《新唐書·百官志》載: “三省長官議事于門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遷中書令,乃徙政事堂于中書省。開元中,張說為相,又改政事堂號'中書門下’,列五房于其后: 一曰吏房,二曰樞機房,三曰兵房,四曰戶房,五曰刑禮房,分曹以主眾務(wù)焉。”
松顏客曰:“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今日固已千古名句,而最初推崇者為張說?;蜓裕昂H丈鷼堃?,江春入舊年”之鼎鼎大名,實為張說之功。張說早在武則天時被貶欽州,作《欽州守歲》 “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此句與“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英雄所見。開元十一年四月張說正除中書令,執(zhí)掌朝政; 四月至十一月間,張說奏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建立中書門下體制。張說之改革,為唐代重要政治體制改革,而其改革口號,正可謂其手題政事堂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詩學(xué)意義
殷璠《河岳英靈集》敘:“自蕭氏以還,尤增矯飾。武德初,微波尚在。貞觀末,標格漸高。景云中,頗通遠調(diào)。開元十五年后,聲律風(fēng)骨始備矣。實由主上惡華好樸,去偽從真,使海內(nèi)詞場,翕然尊古,南風(fēng)周雅,稱闡今日。璠不揆,竊嘗好事,愿刪略群才,贊圣朝之美,爰因退跡,得遂宿心。
松顏客曰:殷璠“贊圣朝之美”之選詩標準,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其誰?
3、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氣象意義
明人胡應(yīng)麟《詩藪》:“盛唐句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唐句如'風(fēng)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晚唐句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斬然?!?/p>
4、關(guān)于“北固山”
北固山位于江蘇省鎮(zhèn)江市,屬于鎮(zhèn)江三山名勝古跡之一。因山勢險固,得名北固山。南朝梁大同十年(544)梁武帝登樓遙看京口壯觀氣象,改樓名為北顧樓,并手書“天下第一江山”。其地歷史典故無數(shù),最易引發(fā)詩情。個中翹楚,前有王灣《次北固山下》,后有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5、再說“歸雁洛陽邊”
松顏客曰:縱觀中國歷代年表,我國從來皆是北統(tǒng)南,未嘗有一次南統(tǒng)北(朱元璋之明朝可為半次,蓋朱棣從北而下奪權(quán),明已非朱元璋所傳位之明矣) 。故而,常規(guī)而言,歷代詩歌的意象,常以北方視角為準。譬如大雁,如以北方人的視角,自然是“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而在南方人眼中,秋天卻該是大雁歸來才是。同理,春季到來,南方眼中大雁飛去,在北方眼中卻是歸來,是為“歸雁洛陽邊”。今時亦然,鄒友開作詞、孟慶云作曲《為了誰》“為了誰為了誰,為了春回大雁歸”,可謂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