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是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地方,同時校園又是各種傳染病高發(fā)場所,傳染病的防控至關重要。在守護校園 健康保衛(wèi)戰(zhàn)中,家長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但是,家長作為孩子健康第一守護者,對校園傳染病的防控的認知度往往并不高,有的家長擔憂孩子的學習和健康會受到影響,又束手無測。 在秋季,校園容易暴發(fā)流行的傳染病主要為呼吸道和消化道兩大類疾病[1][2],下面就針對這兩種常見傳染病給兒童家長進行科普。為什么秋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因為秋季,氣候溫差變化很大,人體的呼吸道黏膜受到溫差變化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了病原微生物可乘之機。 呼吸道傳染病共同的傳播途徑為:空氣飛沫傳播、近距離接觸傳播以及氣溶膠傳播。發(fā)病后常出現發(fā)熱、咳嗽、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全身不舒服等等癥狀,秋冬季節(jié)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以下幾種: 流感是校園防控的重中之重。在校園環(huán)境中,兒童是流感防控的重點人群,學齡兒童的流感感染率竟然高達20%—30%,且5歲以下兒童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現重癥和住院的風險較高[3]。流感起病急,全身中毒癥狀明顯,如突然高燒,T38~40°C,寒戰(zhàn)、頭痛、腓腸肌疼痛,全身不適,其并發(fā)癥有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若并發(fā)腦炎可留下智障等后遺癥。 除了流感,其他呼吸道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等,也會引起呼吸道疾病,其癥狀類似于普通感冒,容易與流感混淆,孩子感染后若治療不及時易于導致重癥肺炎。 肺炎鏈球菌定植在人的呼吸道,正常情況下不發(fā)病,當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時,破壞了呼吸道黏膜屏障,肺炎鏈球菌就會進入血液。 患肺炎后常出現高熱、咳嗽、頭痛、呼吸困難等癥狀,由于抗生素的濫用,極易造成耐藥菌株的產生,使得治療難上難。嚴重病例可引發(fā)嚴重的肺炎、腦炎、腦膜炎、胸膜炎等,造成智力發(fā)育落后,呼吸功能受損等,病后對身體會造成嚴重的影響,以腦膜炎、腦炎等危害程度更高、危險性更大,治療難度也更加棘手。 該病由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其癥狀為發(fā)熱、陣發(fā)性咳嗽,且激烈干咳,可伴有頭痛、流涕、咽喉疼痛、耳痛等。 支原體感染導致的并發(fā)癥常見于身體多個系統(tǒng),如肺部的炎癥、心包炎、心肌炎以及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重癥患者可以出現呼吸衰竭、腎衰竭。 去冬今春發(fā)生支原體肺炎的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孩子深受其害,醫(yī)院輸液室坐滿了邊作業(yè)邊輸液的孩子,反復干咳不愈,急煞家長,至今記憶猶新。百日咳的傳染性強,5歲以下孩子為主要易感人群。典型癥狀為陣發(fā)性痙攣性咳嗽,并且咳嗽終末有“雞鳴”樣長而深的回聲。百日咳的并發(fā)癥主要出現在痙咳期,百日咳腦病是最嚴重的并發(fā)癥,表現為驚厥、反復抽搐、高熱或昏迷,因此家長在痙咳期要特別注意,及時就診治療。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嬰幼兒和學齡前、學齡期兒童發(fā)病較多。 初起發(fā)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下降等,發(fā)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疹型有小紅疹、皰疹、水皰,繼而水皰液由清澈逐漸渾濁,結痂脫落,大約10天。皰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分布在軀干,四肢密度少。 水痘與帶狀皰疹,這兩種疾病是同一種病毒,即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兒童期初次感染患水痘,痊愈后病毒潛伏在身體的神經根,成年后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再度活躍復制,沿神經走向發(fā)疹,形如帶狀,俗稱“纏腰龍”,一種劇烈疼痛的疾病,患者很痛苦。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傳染病,以5歲~9歲兒童發(fā)病最多見。 其典型癥狀以耳垂為中心及下頜角處一側或雙側腮腺非化膿性腫脹、疼痛為特征,故稱“咋腮”或“大嘴巴”,治療護理不當可并發(fā)心肌炎、睪丸炎或卵巢炎,少數患兒出現聽力損傷。嚴重者可引起男女不育不孕,智力受損。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麻疹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 患麻疹后典型癥狀為持續(xù)高熱,發(fā)熱3天開始出疹,疹從頭面部自上而下至全身四肢、手心、腳心,疹出透后退疹,全身癥狀好轉。 注意!麻疹治療護理不當,可并發(fā)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少數合并心肌損害等。若出疹后2~5天,再度高燒、頭痛、嗜睡、驚厥,警惕麻疹性肺炎或麻疹性腦炎,后果極端兇險。 該病由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癥狀特征為:針尖大小彌漫性紅色皮疹分布全身,皮疹間皮膚無正常顏色,伴有畏寒、發(fā)熱,體溫38°C~40°C、頭痛、惡心、嘔吐、咽痛,扁桃體紅腫,頸部淋巴結腫大伴壓痛、草莓舌、嘴巴周圍發(fā)白色,稱為“周口蒼白圈”,疹后脫屑,脫屑是猩紅熱特征性癥狀之一。 猩紅熱對腎臟的影響很大,通常會導致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疾病,家長切切不可大意,發(fā)現異常及時就醫(yī)。 初秋季節(jié),天氣仍然燥熱,病毒與細菌繁殖活躍。校園集體環(huán)境中,容易通過手等媒介接觸而發(fā)生消化道疾病的傳播。校園集體食堂如果防控不嚴,對食物存儲不當,極易造成校園消化道疾病的暴發(fā)。 消化道疾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經水傳播、食品污染、接觸傳播。發(fā)病后主要癥狀是,發(fā)熱、頭痛、腹痛、腹瀉、嘔吐,嚴重者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有生命危險,常見消化道傳染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諾如病毒是引起的急性胃腸炎常見病原體之一,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和傳播力。人群普遍易感,校園等人群聚集地容易暴發(fā)流行。常見癥狀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瀉為主,大便特征如“米泔水”樣便,伴有發(fā)燒、頭痛、腹痛、肌肉酸痛等癥狀。 諾如病毒輕癥是自限性疾病,但是,有少數患者治療不及時而容易轉為重癥,造成肝腎器官的損傷。 輪狀病毒形態(tài)如車輪,故此得名。輪狀病毒胃腸炎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90%發(fā)生于2歲以下嬰幼兒,主要癥狀為發(fā)熱、嘔吐、腹痛、腹瀉,每天可達10余次,黃色水樣便又稱“蛋花湯樣”便為其特征。 輪狀病毒最嚴重并發(fā)癥為腸套疊,若不及時治療,易導致腸壞死,甚至危及生命。 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瀉性大腸桿菌等污染水源以及食物而導致的急性胃腸炎的病原菌。癥狀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可伴有發(fā)熱、嚴重者可出現脫水,甚至危及生命。 此類疫情往往發(fā)生在學校、幼托機構等集體單位,家長有義務與校方協(xié)同管理。 手足口病是由柯薩奇病毒A組16型、腸道病毒71型等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的急性傳染病。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要易感人群。患病后主要癥狀為手、足、口腔和臀部出現皮疹、斑丘疹、皰疹、潰瘍,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手足口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預后良好。一般在7~10天可以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少數患兒病情快速惡化,出現高熱、呼吸困難、嗜睡、頭痛、抽搐、心率加快,出冷汗,等心、肺、神經系統(tǒng)癥狀,請速度送醫(yī)治療。由于孩子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免疫力也比成年人低,自律性也相對較差。因此家們要協(xié)同配合校方共同抵御傳染病對孩子的侵害。在此重點介紹家長該做哪些防護? 家長和孩子都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科學佩戴口罩、注意手衛(wèi)生,注意食品衛(wèi)生,不吃不潔食物,不喝生水、嚴防病從口入;注意呼吸禮儀,打噴嚏、咳嗽用袖口遮擋。 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態(tài),晨起測測體溫,若發(fā)現體溫異常,或有頭疼、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時,要及時就醫(yī)治療,排除傳染病。 及時帶患病孩子去看醫(yī)生,切勿帶病上課,治療好轉后在家安靜修養(yǎng),注意營養(yǎng)和衛(wèi)生,盡快恢復健康。 地面、桌面、門把手消毒處理,居室門窗定時通風換氣,衣物被褥勤洗換,勤曬太陽,以保持居家安全、舒適、潔凈的環(huán)境。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良好作息,加強體育鍛煉。 常規(guī)接種年齡0~6歲,7~18歲為因各種原因漏種未種者補種年齡。家長應在孩子規(guī)定年齡內按時完成免疫接種,確保孩子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做到早接種、早保護!預防優(yōu)于治療,接種疫苗是預防校園各種傳染病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在校園兒童每年應該及時接種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接種最佳時機,在每年的9—10月份。肺炎球菌疫苗全年均可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輪狀病毒疫苗、手足口疫苗均為非免疫規(guī)劃疫苗,需要自愿自費接種,請家長們權衡疾病負擔選擇接種。并不是所有的傳染病都有疫苗可預防,還有一些常見傳染病沒有疫苗,比如肺炎支原體肺炎、猩紅熱,以及諾如病毒、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導致的腹瀉。 因此,一定不要讓孩子得了有疫苗可預防的疾病,同時,還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雙管齊下,有效預防秋冬季節(jié)校園傳染病的發(fā)生和流行。 在校園防控中,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至關重要。在此向家長送上幾句衷心話語。01 理解與信任是關鍵。請家長理解并配合校方采取的各項防控措施,共同筑起防疫屏障。 02 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家長能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到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孩子善于模仿,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03 保持溝通,攜手共進。及時了解學校疫情防控動態(tài)和孩子在學校的狀態(tài),若孩子有身體不適,第一時間向老師匯報,共同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疫情傳入校園。 04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疫情防控期間,孩子可能會面臨一些壓力和焦慮。家長要多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予以關懷、疏解和支持,幫助孩子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勇敢面對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