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質上是影響,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并讓影響產生影響的過程。 ?? ??2024年《特區(qū)教育特刊·深派教育》雜志正式出版 ??加入校長會專業(yè)學校改進計劃會員,可領取雜志電子版刊物,掃碼獲取?? 有好的師生關系 才有真正的教育 教育本質上是影響,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讓影響產生影響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個主體之間即師生之間的關系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面對同樣的教育問題,不同老師的處理,結果會大相徑庭,哪怕是面對同樣的學生。 比如面對自習課吵鬧…… 甲老師過來,提醒后依然有講話聲,需要大聲喝令才安靜下來; 乙老師過來,沒有說話,面容冷峻,一個犀利的眼神掃過,學生頓時鴉雀無聲; 丙老師過來,沒有說話,面容平靜,眼神平和,學生馬上安靜下來。 同樣一群學生,為何在甲老師面前顯得放肆,而在乙老師和丙老師面前顯得乖巧很多?同樣使紀律變得有序,乙老師和丙老師又有何不同?乙老師表現出的這種權威是不是就是真正的教育學意義上的權威?這種權威之下的紀律是不是真正的教育學意義上的紀律?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與探討。 另外,即便是同樣的處理方式,不同的老師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結果。 比如同樣是拍拍一個孩子的腦袋,這個老師可能遭到這個孩子的排斥,他猛得躲開,嘴里不悅地一聲“干嘛”,而那個老師可能讓這個孩子很受用,表現出很溫順的樣子。 在好的師生關系里,孩子會覺得教師是“自己人”,他這樣做是“為我好”,所以愿意敞開心扉,也愿意表現真實的自己,這就讓教育有了真正的著手點和著力點。 雖說師生平等,但在關系的構建上,因為心智發(fā)展、人生閱讀、學習經歷等的緣故,教師是事實上的主導方,所以,我們應以主動的姿態(tài)創(chuàng)建好的師生關系。 問題的處理 不能以破壞關系為代價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專注于解決某一具體問題,往往未能全面考慮其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 以當前流行的八字劉海發(fā)型為例,這一發(fā)型在當下廣受歡迎,其特點是兩鬢的頭發(fā)過長。對于許多教師而言,這種發(fā)型顯得不夠陽光,還會阻擋視線。然而,學生自身可能并未意識到這一點。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審慎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不能簡單地強制他們改變發(fā)型,因為這涉及到他們的個人自由。 關于形象的探討,首先我要提及的是,一個孩子對美的追求,其本身并無過錯。為了更具體地闡述這一點,我引用一個真實案例。 一名流浪者,曾經歷精神漂泊,靈魂無所依歸。然而,當志愿者們通過精神關懷與形象重塑,并向他展示了一面鏡子時,他看到了鏡中那個看似正常、幾乎難以置信的自己。就在短短的一兩個小時前,他還是另一番模樣。這種巨大的反差給他帶來了強烈的觸動,讓他意識到原來自己也可以改變。因此,他鼓足勇氣向志愿者們請求幫助,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重新規(guī)劃他的人生。 或許我們覺得人不是靠外在來定義,但事實上,當我們將自己打理得得體且富有神采時,不但能贏得別人的尊重,連自己都會更加愛自己。 那么面對孩子選擇的某種發(fā)型(如八字劉海),我們應如何引導?直接否定其美觀性并不可取,這可能會引發(fā)孩子的抵觸情緒。因此,我們應首先表示理解,再進行引導。 我采用了這樣的策略:我在特定場合(如課堂)中,將孩子由于發(fā)型帶來的不便或不適的瞬間,用相機記錄下來。課后,我利用這些照片,與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讓他意識到發(fā)型的選擇不僅關乎美觀,還需考慮其實用性和與環(huán)境的適應性。 一個人見識過美,經歷過美,就不容易被不美的東西所誘惑,會擁有一種力量,本能去對抗世俗的粗糙,永葆內在的生趣和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 一位機敏的教育者,在面對問題時,會迅速進行多維度的思考: 這個問題的起點在哪里? 該怎樣引導才能讓這個孩子從這件事中獲得教育? 又該怎樣引導孩子學會處理類似的情形乃至遷移到更廣的領域? …… 教育要處理的是問題,而不是孩子本人,確切說是教會孩子處理問題。假如指向孩子本人,便會破壞關系,如果問題的解決是以破壞師生關系為代價,那么所謂的解決問題不過是表面的抑制或掩蓋,這樣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好的關系是“養(yǎng)”出來的 關系的美,在于彼此的投入程度和被“馴服”的程度,當雙方全心全意地去投入,自然而然地被“馴服”時,彼此的關系就會變成人生的養(yǎng)料,讓生命變得充盈而美好。 童話《小王子》里,小王子愛上了那朵玫瑰,可等他來到地球時才發(fā)現,那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小王子一開始也很傷心,但最后他明白,盡管世界上有無數朵玫瑰花,但他的那朵,他用心澆灌過,除過她身上的毛蟲,傾聽過她的怨艾,聆聽過她的自詡,讀懂過她的沉默,她是他獨一無二的玫瑰。 正如狐貍所言: 正是你為你的玫瑰花費的時光,使你的玫瑰變得這么重要。 在現實生活中,同樣如此,因為愛,我們付出;因為付出,我們更加珍視。在對待事物、人際關系以及師生關系方面,我們都應秉持一貫的原則。 所以,好的師生關系的構建,靠的不是技巧,更不是圓滑,而是發(fā)自內心的尊重、關懷、欣賞和成全,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靠的是“養(yǎng)”。這一過程需要耐心與時間,如同精心培育一株幼苗。師生之間的交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這些日常的小事,雖然瑣碎,卻匯聚成了師生關系的獨特風貌。 因此,我們應對與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個細節(jié)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教育的關鍵往往隱藏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 舉例來說,每天清晨,我都會逐一回復《家校聯系本》,這成為了我與孩子們心靈溝通的橋梁。由于每本回復大約需要一分鐘,我將其稱之為“60秒對話”。下面向各位展示一些簡短的對話記錄: 某個孩子,原本調皮搗蛋,卻有一天工整地寫下:“徒兒入師門已經十周了,希望下周考試能體現出功力。” 當時,我欲提筆寫下:“愛徒,為師拭目以待?!比欢?,我思考后認為這樣的回復略顯單調。這個孩子如此認真,如此渴望表達他的情感,他希望我能夠看好他,更加關注他。因此,我決定用一種更為親昵且富有趣味性的方式來回應他。 我上網搜索了一張圖片,將其打印并裁剪后貼在他的聯系本上,寫道:“愛徒,為師的心聲見右圖?!蹦菑垐D描繪的是悟空的師傅對悟空說:“日后你惹出禍來,不把師傅說出來就行了?!?/span> 這樣的回應方式,不僅生動有趣,也進一步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 日常的才是最具力量的,須知滴水穿石靠的不是力度,而是不舍晝夜。 如同滴水穿石,不在于水滴的力量,而在于其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我每天都樂于投入這些看似瑣碎但實則意義重大的小事中。 在用餐時,我親自為孩子們分飯,這不僅是為了倡導勞動光榮,也是為了節(jié)約時間,更重要的是能夠借此機會與每位孩子進行簡短的交流,我稱之為“5秒下飯菜”。 每周五,我會快速瀏覽一遍學生的名單,如果看到某個名字無法立刻回憶起與他相處的點滴,那么這就意味著我在這一周里對他的關注有所疏忽,我會在下周努力彌補這一不足。 好的關系是雙向奔赴彼此成全 紀伯倫的論述具有深刻洞見,他描繪的花與蜜蜂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實則也映射出人際間的相互成就: 采集花蜜,固然是蜜蜂的享受,奉獻花蜜,卻也是花朵的享受。因為對蜜蜂而言,花朵是生命的泉源,對花朵而言,蜜蜂是愛情的信使,享受的取予,對花朵和蜜蜂都是必需,都是極致的歡喜。 去年教師節(ji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盡管當天是周末,但孩子們在放學后仍然等待了我一個多小時,他們的等待是對我付出的認可。有人或許會詢問我是如何建立這種關系的,我的回答是,我始終用心經營著與每一個孩子的關系。每當接手新班級,我都會為每個孩子準備一份禮物,這是我表達關愛和期待的方式。 站在更宏大的意義上,我們還需要與孩子一起經營好各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系,一步一步拓展出一個更遼闊的世界。恰似電影《一代宗師》中所言——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本文節(jié)選自明德云學堂2024年度系列直播課程《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第一生產力》,授課專家系全國優(yōu)秀教師、浙江省德育特級教師鄭英,內容有刪改。) |
|
來自: 等待花開1226 > 《教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