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霜寒木葉秋”,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 一夜西風(fēng)緊,葉落疊成詩。霜降,宛如大自然的一場盛大謝幕,用銀白的霜花為秋天畫上完美的句號。 一朝秋暮,遍地霜華。一霜楓葉染秋色,漫山遍野披紅妝。深秋的美麗景色,總會帶給詩人淡淡的秋愁,有登高懷古,有感嘆歲月匆匆,有睹物思人。 詩人以美好的節(jié)氣風(fēng)物為背景,抒發(fā)細(xì)膩的情感,寫下一首首詩詞,跨越時空,依然觸動人心。 【1】感慨人生 《歲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風(fēng)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復(fù)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 去國固非樂,歸鄉(xiāng)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白居易這首《歲晚》描繪了霜降時節(jié)的自然景色,詩人以自然景物的變化,表現(xiàn)出對時光流逝的惋惜。 到了霜降季節(jié),雨水漸收,河水流回原來的深淵,樹葉也會被秋風(fēng)吹落到山澗里。 歲月漸漸接近尾聲,萬物都回歸本來的起點。為何我這南遷之人,獨自過了五年還未歸返。 被朝廷命令駐扎此地是注定的事情,時間久了,我心也就安定下來了。 自己也曾夢想回長安,然而靜靜思考遠(yuǎn)離故都雖然不快樂,但回到故鄉(xiāng)也未必歡欣。何必自找苦吃,舍棄容易的去追求艱難的呢? 此身安處是吾鄉(xiāng),霜降時節(jié),詩人豁然了,既來之則安之,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即是最好的選擇。 人生就是這樣,走過懵懂無知的歲月,一路跌跌撞撞,經(jīng)過風(fēng),歷過雨,不斷失去,不斷成長。褪去一身稚嫩,方能成熟而從容。 【2】思念友情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霜降之際,李商隱寓居于駱姓人家的園亭中,于寂寥之中懷念起崔雍、崔袞兩位從表兄弟,遂作此深情小詩。 彼時,駱氏亭外翠竹環(huán)繞,雨后更顯清幽雅致,令詩人仿佛遠(yuǎn)離塵囂。 然而,駱氏亭與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卻隔著重重城闕,路途遙遠(yuǎn)。孤獨寂寞的詩人,其思念之情猶如隨風(fēng)飄蕩的游絲,縈繞心間,飄向遠(yuǎn)方的長安。 憶往昔,表兄弟情深意重,恩同手足。而今,深秋的天空陰霾密布,霜飛葉落,詩人對他們的思念愈發(fā)濃烈。 池塘中,荷葉早已凋殘,僅余幾片枯葉,在雨中訴說著無盡的思念,唯有雨珠滴落其上,發(fā)出清脆的聲響,仿佛在回應(yīng)詩人的心聲。 整首詩構(gòu)建了一幅深秋的圖畫,既有自然的清晰寧靜,又有情感的深遠(yuǎn)綿長,映射出詩人對遠(yuǎn)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尋求心靈慰藉的情感。 詩人重情重義,“留得枯荷聽雨聲”,多少人因為李義山的這句詩,愛上了枯荷。 即使秋荷殘破,李商隱仍然對它們深情不減。 在秋陰沉沉,霜飛已晚的時節(jié),他仍然有心眷戀,聽一段殘荷秋雨的繽紛。 枯荷,是深秋的一道風(fēng)骨,亦是一種人生之境。 【3】蒼健靜美 江定齋《列岫亭》 宋·江定齋 倚檻穹雙目,疏林出遠(yuǎn)村。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無痕。 天地供吟思,煙霞入醉魂。 回頭云破處,新月報黃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秋末山村的靜謐圖景,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寧靜與淡泊。 詩人站在列岫亭上,憑欄遠(yuǎn)望,可見木葉瀟瀟,遠(yuǎn)處的樹木變得疏疏落落,村莊也清晰可見。 霜降深秋時節(jié),遠(yuǎn)山雖是蕭條,但又添了幾分蒼健之氣;縱然水位下沉,依然清如明鏡。這樣的季節(jié),這樣的天氣,正適合沉思低吟。 全詩描繪了一幅明凈而闊大的深秋山水圖,一字一句宛如畫卷,美得令人心醉。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無痕”,這是秋山的蒼健,是秋水的平靜,也是詩人的風(fēng)骨,令人頓生敬畏之情。 【4】登高望遠(yuǎn) 《登新平樓》 唐·李白 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 天長落日遠(yuǎn),水凈寒波流。 秦云起嶺樹,胡雁飛沙洲。 蒼蒼幾萬里,目極令人愁。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秋,李白初入長安,失意而西游邠州新平,登樓作此詩。 暮秋時節(jié),登上了新平城樓。只見滿目秋色,懷歸之情,油然而生,令人無限憂傷。 其中“去國”“懷歸”二字,點出了詩人去國懷鄉(xiāng),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的心境。 天空遼闊,夕陽在遠(yuǎn)方落下;寒波微瀾,河水在靜靜流淌。云朵從山嶺的樹林上升起,北來的大雁飛落在沙洲。 詩人站在新平城樓上,久久不愿離去,他極目遠(yuǎn)眺,隨著夕陽沉落,暮靄四起,遠(yuǎn)處山嶺的樹林上空,云霧繚繞,遮斷了視線,使人更覺蒼茫。 在暮秋時節(jié),詩人目睹著這一切,一種無可奈何的渺茫之感籠罩了整顆心。 詩中用“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勾畫出一幅凄涼的暮秋景色;暗寓詩人極度思念帝都長安。 詩人懷著凌云壯志來到長安,本希望能夠就此建立流傳千古的功業(yè)。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在長安,詩人體驗到最多的卻是世態(tài)炎涼。 在碰壁之后,詩人暫時離開長安,卻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他登上新平城樓,極目遠(yuǎn)眺,一方面是為排解惆悵,另一方面也為了尋找人生的方向。 深秋暮晚,整個季節(jié)都將隨風(fēng)飄落,前路山長水闊,即使風(fēng)霜再冷也要勇敢地活著。 把所有的情緒,放逐在秋風(fēng)里,不懼秋色漸涼,不懼寒意漸深,不懼霜露漸濃,將歲月打磨成人生枝頭最美的風(fēng)景。 用心對待每一個季節(jié),便是對歲月最深情的款待。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站,失去了繁華喧鬧,卻迎來了生命的成熟。 風(fēng)一動,寒一重。素心向秋,安然入眸。 秋已深,冬將至。歲歲年年,愿君安暖。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