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遠(yuǎn)方的小木屋 遠(yuǎn)方的小木屋 2024年10月06日 00:02 天津 劉基,一位被喻為“明朝開國諸葛亮”的傳奇人物,他的智慧與才華不僅在政治軍事上有所展現(xiàn),更在文學(xué)領(lǐng)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他不僅是明朝的開國元勛,還擁有著深邃的學(xué)識與洞察人性的智慧。 他自幼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歷法,被譽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 這樣一個多才多藝、腹有詩書的“神童”,在漫長的政治生涯中,他敏銳地捕捉人性、洞察時局。 劉伯溫在《飲泉亭記》這篇文章中,借古喻今,通過記述吳隱之的廉政事跡,深刻探討了廉與貪的人性命題。 文中,劉伯溫不僅表彰了歷史上忠誠正直的官吏,還傳遞了他對人性中的廉潔和貪婪的深刻見解。 【1】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爭也, 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 【釋義】 人的壽命長短是由上天決定的,個人無法強求改變;但人的言行是好是壞,卻是由自己決定的。 【心得感悟】 人壽長短,自有天意。而行事之否臧,成敗之間,全在己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生命既有限,行事當(dāng)自重。唯有謹(jǐn)言慎行,方能不愧于心。 正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每一個細(xì)微的行為都決定了人生的高度和深度。 人性之貪廉,從心而發(fā)。若能潔身自好,內(nèi)心無愧,則外界無物可惑亂其志。 誠如《論語》所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觀人,觀事,皆應(yīng)反求諸己,修身自律,方能立不敗之地。 所以,行事貴在正直,內(nèi)心清明,方能在世俗紛擾中堅定自我,做出光明磊落的選擇,庇護(hù)自身,照亮他人,留下一世光輝如炬的美名。 【2】 人心之貪與廉,自我作之, 豈外物所能易哉? 【釋義】 人的貪欲與廉潔是由自己內(nèi)心決定的,外界的物質(zhì)無法改變它。 【心得感悟】 古人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品行的高潔源于內(nèi)心的堅定,而非外界的誘惑。 只要心中正直,身處污濁之地亦能保持清廉;若內(nèi)心貪婪,即使置身凈土也難免墮落。 劉伯溫在文中講了一個故事:從前,司馬氏一族有位著名的廉潔官員,名叫吳隱之,他被任命為廣州刺史。 途中,他經(jīng)過一處名為“貪泉”的地方。 傳說飲了這泉的水,人就會變得貪婪。 吳隱之不僅不避諱,反而勇敢地喝了泉水,并寫了首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dāng)不易心。” 意思是說:“古人說這泉水,一飲便能值千金,但若讓伯夷、叔齊來飲,他們的心志終究不會改變。” 后來,吳隱之果然以清廉著稱,終其一生毫不動搖。 他的事跡廣為流傳,廉潔之人被提起時,總會有人稱贊“吳刺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廉潔不是外在環(huán)境所能改變的,而是內(nèi)心的堅守。 不論處于什么環(huán)境,只要心中堅守正念,就能保持清廉。 正如孟子所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span> 我們應(yīng)該時時自省,不被外界誘惑左右,才能在紛繁復(fù)雜的社會中保持正直,成就有意義的人生。 所以,做人做事,關(guān)鍵是心中的信念和原則。 當(dāng)我們內(nèi)心堅守廉潔,外界的誘惑也無法動搖我們。 只有堅持內(nèi)心的正念,不被外物左右,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潔,光明磊落。 【3】 人之好利與好名,皆蠱于物者也, 有一焉,則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 【釋義】 人對利益和名譽的追求,都是被外界事物所蠱惑的。 如果心中有一個追求不堅定,就容易被外物所左右。 【心得感悟】 正如孔子所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真正的品德在于不為名利所動,保持內(nèi)心的清明與堅定。 從前,曹參雖飲酒無度,但依然深得百姓尊敬,我想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為人寬厚,廉潔正直,深得人心。 他甚至在喪母期間也不接受百姓送來的物品,執(zhí)意遵從簡樸的治家之道。 他深知,一旦心有貪欲,名利的誘惑將使人無法自持,從而失去道德的根基。 這告訴我們,人的真正高貴在于內(nèi)心無欲,才能堅守本心,即使外界如何變化,也不會被輕易動搖。 所以,我們應(yīng)時常自省,堅守正道,不被名利所迷惑。 正如老子所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只有放下對外在虛榮的執(zhí)念,才能真正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與自由。 點個在看,與君共勉!感謝閱讀!感謝關(guān)注! (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感恩相遇,愿君以關(guān)注之名,攜手共賞更多智慧的光芒!
|
|
來自: 12345csdms > 《待分類》